既然有一筆「收入」,何不好好利用作「理財教具」?
記得小時候過新年,按媽媽的教導,幾乎全部利是錢都要儲蓄起來。她常常說:「把這些利是錢,一年一年的儲蓄起來,到大個時候便會有一大筆,就是你的了!」所以,為著這「利是基金」,我會「努力」拜年,雖然不能即時用到這筆金錢,但每當收到利是,我都很興奮,珍而重之地儲起來。
今時今日,我們過新年的氣氛,與以往大為不同了。孩子一樣興奮,糖果也不少得,街道比以往更熱鬧,而孩子的利是錢呢?金額比以往為多,加上大兒子Jimmy是在農曆正月出生,新年加上生日的利是收入十分豐厚。這筆金錢應該如何處置呢?
當然,他可以像媽媽小時候一樣,儲起來成為「利是基金」,但既然有一筆「屬於」他們的金錢,何不好好利用,作為教育他們學習理財之道的工具呢?
相信與很多年輕媽媽一樣,我遇到教養路上其中一個大難題,就是孩子擁有的物質豐富。所以,對金錢觀念很薄弱,而自己對如何教育他們理財,亦像老鼠拉龜,無從入手。朋友介紹我閱讀《Smart Money Smart Kids》,當中的「work(工作), spend(使用), save(儲蓄) and give(給予)」的原則,讓我開竅!
「They need to be taught how to spend wisely, how to save and how to give. And they can learn all these principles starting at an early age.」(他們需要被教育,知道怎樣使用金錢、如何儲蓄和給予;而他們都從小就可以學懂這些原則。)
是的,很多有心教好孩子理財的媽媽,通常不會缺少這幾方面的教育:第一,金錢得來不易,要努力才有收穫(work);第二,要認識處理物慾,學習區分想要和需要之別(spend);第三,學習儲蓄,未雨綢繆(save)。但是,有多少想過要教育孩子如何給予,並從給予中獲得喜樂和滿足呢?
在Jimmy 4歲生日前,我們想到一個主意,就是問他能否使用部分新年和生日的利是錢,助養一個小朋友,以後每年的利是錢也如是,繼續助養這個小朋友。他起初顯得有點猶疑,那做媽媽的當然要「識做」,就是答應買一份「大」禮物給他(其實橫豎都要送的)。然後,讓他看看貧窮小朋友的圖片和了解他的情況。Jimmy明白了,自己作出決定,就是這樣簡單地他多了一位「助養細佬」。
自從Jimmy助養了這名津巴布韋小男孩,每年都收到他的進度報告,見證他的成長。
幾年過去了,Jimmy快將8歲了。每一年,我們都收到這位「助養細佬」的進度報告,看著他健康成長,他所住的社區環境亦有所改善,Jimmy亦很開心和雀躍。記得早前收到「細佬」的近照,臉上掛著精神的笑容,他忍不住大呼:「哇,他長大了,好靚仔,有鞋著,又有得讀書,我好開心!」
把利是錢化成祝福,原來是可以帶來這麼大的快樂!
最近收到助養「細佬」的相片,喜見他長大了不少,Jimmy亦在過程中體驗到「給予」的快樂和滿足。
另一方面,Jimmy多了個「細佬」,的確多了份做哥哥的責任感,常常想與他分享自己所有,更了解到世界上原來有很多人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令他平常進餐、用水都謹慎了,盡量不浪費,媽媽提醒的功夫也省了不少。
孩子今天需要的,不是外在物質是否足夠,而是內在素質的建立――心胸夠不夠寬闊,心靈是否豐盛,愛心有否被培養。因為只有愛,人才有溫暖,才活得快樂。
我鼓勵你在這個新年,與孩子同尋真正快樂的奧秘!
收到助養孩子與社區的近況,不但開拓Jimmy的國際視野,更讓他了解到生活在世界另一端的孩子的生活實況。
文、圖:Jimmy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