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當父母也是一個學習過程」。的確如此,不單是教育方針或是自身的EQ管理,早在薯B還未出世時,已是天天在學習。但這一個課題,實在是讓我始料不及的,就是「生死」。
佗著寶寶,不只對我跟薯爸來說是天大的喜訊,甚至對我們兩個人的家族都是一件喜事,爺爺嫲嫲公公婆婆姨媽姑姐大家都期待著新成員的誕生。但是人「生老病死」乃是正常不過的循環,當我們一方面期盼著寶寶一天天成長,家中的老人家也一天天老去。佗B期間碰巧遇著家中長老離開,心情實在是矛盾萬分。
面對家中老人家的離開,心中當然十分不捨,尤其是和自己感情親密的成員,更是難免心情起伏。但同時,又要提醒自己要盡量保持冷靜,避免太激動影響到寶寶。心中很想要見見親人最後一面,好好說聲再見,畢竟已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但不論心中有多想到醫院探望,心中總會出現另一把理性的聲音,告訴你醫院細菌多孕婦不宜前往。加上氣氛難免會愁雲滿佈,也會牽動到自己的情緒。而且,一定會有迷信的親戚說紅事白事會相沖之類的話。
不前往探望,就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了,也許會後悔一生。如果前往探望後寶寶出了任何狀況,不論是不是有關連,也是會內疚一生的。真係人生差叉點,矛盾非常。
當面對這情況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迷信,不信甚麼紅白相沖之說,一心只想見見長輩最後一面。但有其他長輩提醒萬一出了什麼事,該如何向期待著抱孫的老爺奶奶交代?這條刺將會是一世的。而且要歸天國的長輩都很疼愛我跟寶寶,不會想要我們冒險。要悼念只要有心,尚有很多方法,不一定要親身到醫院或喪禮現場。
也許,這一課就是要我學習如果平衡兩者。當然每人的取捨不一樣。我認為如果是很親密的親人,有機會在他離開前見最後一面,做好消毒、保護措施,到醫院探望也是可以的,讓長輩走得安祥,也免得自己留下遺撼影響心情影響寶寶。但後續的儀式,也許可以派老公做代表,因為只要心存懷念之情,就算沒有親身到場,先人大概也明白的。
離去的親人我們難免會不捨,但更應照顧好即將出生的小生命。相信也會是親人在天國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