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話題一直困擾著媽媽們,同時也有很多媽媽致電我查詢有關於靜脈曲張的問題。不妨,今天就在這裏就跟大家分享下什麽是靜脈曲張以及這種症狀又該如何舒緩呢?
其實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皮膚底下的靜脈出現擴張,扭曲和凸起的問題。人體内的靜脈負責將血液回送往心臟。當靜脈血管內的瓣膜沒辦法關緊或正常開合時,血液便會在靜脈內積聚,令血管脹大而引起靜脈曲張。患病初期我們會發現小腿上長著類似蚯蚓狀的靜脈瘤,通常5~10年後才會有明顯的症狀。例如:腳部開始水腫、小腿痠痛,經常性的抽筋,甚至皮膚會開始長濕疹和痕癢等等。而當皮膚發癢時,如果患者不小心抓破皮更可能會導致潰瘍,嚴重的話患處可能出現皮膚炎,出血等倂發症。
這些患者都是由於地心吸力加上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血液難以從腳底流往心臟。特別是需要經常性站立的行業,如售貨員、教師、侍應、廚師、護士、外科醫生等都屬於高危職業。他們平時應配合運動及按摩來預防靜脈曲張。除了職業因素外,遺傳性也會影響患病的機會,例如如家人曾患有靜脈曲張,自己患病的機率也會增加,而且發病的年紀更為年輕。此外,懷孕的媽媽們,由於荷爾蒙出現轉變和體重的增加,再加上胎兒會壓迫到母親的血管,導致懷孕媽媽也是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之一。
因為長時間的站姿、肥胖或者懷孕等多種因素,導致下肢靜脈帶離血液的能力變弱時。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幫助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以避免靜脈血管發生病變。
首先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收縮,促進靜脈血液流往心臟,而運動減重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因肥胖所導致的靜脈曲張。另外,最多人採用的是擡腿的方式,患者需將身體躺平,把雙腿提高於心臟的位置,以便讓下肢的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若是有明顯靜脈曲張的患者,一天可以做 3 ~ 4 次,每次 30 分鐘左右便有機會緩解症狀。而需經常性站立或久坐工作的患者,如果連續站4小時或以上,便要安排10至15分鐘休息時間或適當更換姿勢和活動下肢。此外,患者也可以穿戴彈性襪或醫用輔助襪幫助下肢深層靜脈的血液流回心臟,預防下肢局部的潰瘍。
簡單來説,如果你是長時間需要久站或久坐的族群,平常就可以多採用上面提到的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如果你已經有了靜脈曲張,但沒有明顯或輕微症狀時可穿戴保健用的彈性襪。若是症狀嚴重的朋友,醫生則建議大家應該要就醫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