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2.4K

【全職媽媽看電影】從《與神同行》學會了「親子方程式」

作為父母最應該為孩子做什麼呢?我認為父母能與孩子一起培養共同的興趣,甚至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兩件事都做好就算不錯吧!

做全職媽媽的我當然希望做孩子的朋友,也想努力做好他們的榜樣。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育兒資訊和讀物是我的首選。可惜的是在報章和網絡上都有不少負面新聞的報導,當中最令我傷感的莫過於學童自殺。面對著這個社會問題,我感到非常難過和惋惜。我心想:孩子究竟在生活中遇過什麼事而找不到生存的理由?死亡看似是一個塵世間的終結,也可能是一個接受審判的開始。這促使我對近日非常流行的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充滿好奇,腦袋中不斷想像孩子什至自己死亡後面對的一切,一個難以捉摸的領域。看完電影後,這故事觸發我用一個倒敍法來看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什至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重生

故事的開始是發生在一個火場。轉瞬間,一位為拯救小孩而墜樓身亡的消防員金自鴻就已靈魂出竅。金自鴻在這一刻起在同事羣外,找不到一個回應他的人,卻看到自己的肉身被搶救中,片刻間一片混亂的思緒中面對自己死亡的噩耗。接着,聽到一把溫柔的聲音說着:「金自鴻」,並在惶恐中見到兩位陰間使者「護衞」解怨脈和「助手」李德春,馬上肯定了他死亡的真相,再在心願未了而不想死的情況下被捲進漩渦裏。這一切都來得相當突然,自殺的學童是否已有這方面的準備?

走到地獄的大門前,失魂落魄的金自鴻心裡充滿委屈,碰到「領袖」江林公子完全是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這位被譽為十九年難得一見的大貴人金自鴻在生前因多做救人幫人的事,積了不少陰德,所以我一開始就期待他順利通過每個審判。誰知道他在這殺人地獄裡,竟被質問未有成功地在火場中拯救他的同事出來。試問一個救人英雄的消防員都有錯過救人的時候,那麼一個學童會否在充滿壓力的忙碌生活中忽略了救自己的機會呢?

對於自殺的學童而言,將自己的生命了斷,很有可能已犯下殺人罪。相信難免要丟進岩漿火坑之中接受殺人地獄的懲罰。不知道這電影的一幕可否讓孩子知道了自殺所承受的後果,喚醒他們積極面對生命,重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孩子正面態度回應人生的挫敗和挑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信孩子有自殺的念頭不會是一時三刻的決定,而是在腦袋中醞釀了很長時期又搖擺不定的一個想法。父母每天留一個特定時間給孩子,那怕只是幾分鐘的電話,聆聽孩子每天的經歷和感受,觀察孩子一舉一動。父母自然可以發現孩子的異常情況,及早作出因應對策。在孩子成長路上,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是相當重要。當孩子遇到挫敗後,父母不妨試試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和接受挑戰。另外,孩子在成功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心讚賞孩子的努力和進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邊陪伴著走向人生中不同的階段。

錯誤的情緒表達會演變成暴力

回到電影故事裏的暴力地獄,主角金自鴻被審問過往的暴力行為時,他看着兒時的自己,回顧過去一段充滿暴力的往事。金自鴻面對自己,後悔莫及,悔恨當初。孩子年幼時,總是未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情緒,身體語言成為孩子慣用的表達方式。尤其是當孩子過度興奮或氣上心頭時,自然會手舞足蹈一番,什至拳打腳踢,出手傷人。父母最怕莫過於見到兄弟姊妹大打出手,除了有傷和氣外,更可能導致損傷。父母可以從小教導孩子察覺自己不同的情緒反應,繼而給予孩子空間抒發一下(例如:在家中設「冷靜區」),並教導孩子用適當途徑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小到大學會處理個人情緒,盡量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

犯錯不一定走向悲劇般的結局

孩子真誠地向母親認錯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可說是熱淚盈眶。故事中的弟弟金秀鴻因知道哥哥死後未有機會向母親認錯,所以特別安排向母親報夢。不但自己可以在臨別前向母親交代自己的死訊和道別,而且替哥哥向母親認錯,完成哥哥的心願。這時,反而讓母親有機會表明了自己因病而使孩子受苦的愧疚和寬恕大兒子十五年前弒母的殺念。閻羅王感動地說:「在生前取得當事人原諒之罪,無罪。」金自鴻因得母親的寛恕而依陰間律條來定無罪,最終可以順利完成七個審判。這是我們當家長應讓孩子明白道理「人都會犯錯」,只要鼓起勇氣請求原諒,總會有獲得真心被原諒的機會。做父母最重要在孩子犯錯時保持心情平靜,先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解釋,幫助孩子找出犯錯背後的動機,並加以分析和解決問題。其實孩子犯錯是父母教育的良機,也可訓練自己的脾氣、耐性和愛心。

後記:說謊是親子溝通的開始

做父母自然是關心孩子。每天等孩子放學後,總是會找時間去了解他們在學校裡一天內發生過的事情。有時候,當父母聽到孩子把一些事情的發展想像得過大或嚴重,父母少不了說些鼓勵的說話。這些善良的行為有可能會造成說謊。孩子也有說謊的時候,因為父母對錯誤反應過大,所以失去了說真話的勇氣。父母和孩子其實都會有說謊的機會,而雙方都各有各自的動機。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誠實,包容孩子犯錯,接納不完美,並無條件地信任孩子有進步和改過的勇氣。只有在父母的包容和認同下,孩子才有安全感和信心,最終不用說謊去做真正的自己,誠實面對錯誤、挫敗和挑戰。

(圖片為《與神同行》劇照)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暴躁小孩當媽媽仇人咁 聲大夾惡如何管教?

【教育方程式】家長做「伴讀書僮」壓力爆煲 專家3大建議提升小朋友功課表現

【英文學習】爸媽必學3招與小朋友齊齊學好英文 內文附英文圖書及節目推介

【升小家長必看】myTV SUPER全新節目《細蚊仔傾吓偈》 小學探訪X專家分享解答升小疑難!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