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2

4.5K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睡得好?

 





你的孩子有沒有時常出現一副沒精打采,睡眼惺忪的樣子,總是被老師投訴在上課時「遊魂」或呼呼大睡?

 

其實,良好的睡眠習慣與小朋友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可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學習能力、生長發育,以及在學校和家庭裡的人際關係。

 

要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首先要了解到底何謂真正的「瞓得夠」與「瞓得好」。以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作例子:

.剛出生的嬰兒每天需要高達18小時的睡眠時間

.3至11個月的嬰兒除了每晚9至12小時的睡眠,日間還需要小睡數次

.1至3歲的兒童每晚需要9至12小時的睡眠,而日間的小睡次數會逐漸減少

.3至5歲的兒童每天約需要12小時的睡眠

.6至10歲的兒童每天約需要10小時的睡眠

.11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睡眠需要便開始與成人相近,大概為每天8至9小時

 

除了睡眠的時數外,孩子的睡眠質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中最主要的指標包括孩子入睡所需的時間、會不會常常在半夜醒過來、在早上起床時會不會有困難,以及睡醒後的精神是否充足等等。如果小朋友經常難以入睡(如上床超過30分鐘後仍未睡著)、無法維持熟睡、過早醒來 (如較預期早一小時以上醒來並不能再入睡),或是睡醒後依然感到十分疲倦,那便可能是擁有睡眠問題的症狀了。

 

為什麼小朋友會出現睡眠問題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受到身體疾病和心理問題的影響。生理方面,睡眠窒息症、甲狀腺失調和痛症是成因之一。對於一些較年幼的兒童,如果他們發惡夢、尿床或夜驚(意指孩子從深度睡眠中驚醒後,會哭鬧和暴躁,並在翌日睡醒後對昨晚的行為沒有記憶),亦會影響睡眠。至於心理方面,患有抑鬱症、焦慮症、自閉症和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孩子,亦有機會同時出現睡眠問題。

 

除此之外,不良的睡眠環境和習慣也是睡眠問題的常見成因,例如睡覺時間不規律、長期有午睡的習慣、睡眠環境有強光或嘈音,以及在睡前看電視、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現今香港人整天「機不離手」,連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可能從小學甚至更早開始便沉迷於智能手機上的遊戲、社交網絡及各種影音程式,即使已經躺在床上,仍無法將目光從螢幕上移開。螢幕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再加上大腦持續受到刺激,便會影響到小朋友的睡眠。

 

希望大家在閱畢本文後,能對孩子的睡眠問題有更深的認識,而我亦會在下次分享一些幫助改善睡眠質素的小技巧,再見!

 

相關閱讀:

如何令你的孩子睡得好?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兒童心理】鄭志剛成立非牟利「愛望基金 The WEMP Foundation」 創新手法提升基層兒童心理健康 逾兩萬名學童家長受惠

【嬰兒成長里程碑】BB如何運用小肌肉、學識大笑並模仿大人?

【親子急急問】寶寶哭鬧唔願瞓 家長要反思!專家教你兩招改善

【親子急急問】BB日頭放電夜晚唔願瞓 專家:變到亢奮更難搞!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