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986

理財七式(第四至七式)

理財, 投資策略

(四)買有價值的資產

巴菲特說過要持有十年或更長都不會怕的公司,要持有十年或更長都不會怕的公司,重點在於公司的「價值」,簡單一點說,即是買「有價值」,「有錢賺」的公司。

什麼是有價值的公司呢?

我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找尋有價值的公司:

1)行業的龍頭公司,例如:電動車龍頭公司Tesla和比亞迪

2)擁有好的管理層的公司,例如:港鐵、領展、中銀

3)擁有經濟專利的企業,例如:港燈、中電、煤氣

4)擁有護城河的企業,別人不易進入競爭,例如:港交所

5)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資產的公司,例如:領展或其他REITs

6) 擁有專利或獨有知識的新經濟形公司,例如:科技公司騰訊、Facebook

「優質公司的股票不會平,平的股票不會優質」

我是幾同意這個說法的,優質公司往往賺錢能力都非常好,公司盈利有持續性,自然令股價穩步上升,因此很多優質公司「貴」得是有道理的,全因背後有好的基本面和好的業績作支持。所以,「有價值」的公司買貴了一點都不要緊,最重要是公司長遠有沒有增長和賺錢的能力,如果有的話,不妨先買一小注試試水溫,如眼光沒有看錯,便再往後分段買入。

有一個小的秘訣,大市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大減價」的時間,趁大跌市時,會更易以較平的價錢買入「有價值」的公司,或等「有價值」的公司出現獲利回吐盤時,都會出現較佳的時機,可供買入。

(五)需要耐性

買入「優質公司」的股票為投資奠下了成功的第一步,之後便需要作「長線持有」,才會為投資帶來豐碩的成果。時間是投資者的好朋友,我不太懂得投機抄賣,工作關係,亦沒有時間讓我進行超短時間的抄賣,加上始終覺得超短時間的抄賣風險不少,對於心臟小的我來說可能承受不了這種刺激,因此我喜歡「長線持有」股票,因此買入「優質公司」,便可以讓我放心長期擁有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間公司要發展和成長都需要時間,例如你投入10萬投資一間優質的公司,你應該看得長遠一點,不要因一兩天,一兩個月的波幅而影響你的決定,如果是好的公尺長遠一定為你帶來好的回報。試想一想,如果你十年前買入領展、中電、煤氣或地鐵,今天相信會為你帶來可觀的回報。

「好的樹木,總有一天結出好的果子」,相反,如果發現自己買入的是壞的樹木,正在枯竭,應該要狠心把它斬掉,不要再浪費時間去打理它,而應選過另一棵樹木種植。買入有長期而穩定派息紀錄的好公司都值得長線持有,時間是複利率的好朋友,要發揮最大的功效,需要考驗執行者的「耐性」和「眼光」,作長線的投資,才可讓「雪球效應」發揮作用。

(六)追求平穩回報

投資中,我會以巴菲特提出的「不輸掉本金為大前題」,在可控風險的情況下,賺取合理和平穩的回報。

我自己定立每年的投資回報為7-10%,這個投資回報的目標,我認為不太高,亦不太少,適合我這種比較保守型的投資者。在平穩的回報目標下,我不會作出很高風險的投資動作,因為我知道我追求的是怎麼樣的回報,因此我不會在知道有機會賠上$2,而用$10去賺$1的回報。每個投資動作,都以「穩陣」行先。

大家不要看少每年7-10%的回報,在複利的威力下,如果每年能夠賺取9%的投資回報率,在連本帶利繼續投資的情況下,整個投資組合便可在8年的時間內做到翻一倍的成績。我自己覺得「穩中求勝」比大起大落更好,一年賺一倍,第二年又蝕回一倍,到頭來得個吉,不如穩穩定定,追求平穩的回報更好。

(七)多閱讀

「閱讀」其實是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來到最後一式,亦是看似不重要,但卻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環。很多人都沒有閱讀的習慣,包括以前的我,但自從真正了解投資後,我發覺投資是很需要知識的,需要增進自己的財商,你才會更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加上,世界變化愈來愈快,資訊的流通史比前例地快,因此「閱讀」其實是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從前「不閱讀」的我

以前沒有閱讀習慣的我,基本上投資知識很膚淺。投資好像買大細,投資都是憑感覺去投,聽到別人說基建股好便去買,聽到別人說澳門賭股好又去買,不懂得去看她的業績,不會了解她的公司發展,不會去想想該行業未來的前景或發展是如何,結果當然是慘敗收場。有一段時間,我都不再看股票了,我的媽媽繼續在股海裡,和一些「師奶」一樣,聽到街市賣魚勝說那個「號碼」好,就走去買,我媽媽的投資戰績是保守估計是負30-40%,幸好她不是睹身家的,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閱讀有助擴闊「能力圈」

「能力圈」不是限死了有多大多闊,能否進一步擴闊,還需要看自己有沒有努力去閱讀多些有用的資料、前輩的書籍和公司的年報等等。我投資常抱著一個「不知道不投」的態度,閱讀令我「知」得更多,知道了才可以有說話權,因此我都會時常看一些有關公司的新聞,最新的業績和年報等,投資和讀書一樣,關心一個人的讀書成績,但不去看他的成績表,等於空口說白話。

「知識改變命運」,愈大的我愈相信

要成功先要增長知識,多閱讀書本和文章,增進財商,了解世界發生的事,提升個人的修養和內涵。在投資世界,付出不一定與成果成正比,付出了不一定成功,但沒有付出,就不會成功。當別人仍在天天「煲劇」、「打機」,你卻選擇多閱讀書本,告訴自己:「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日子一久,差距便明顯了。

投資是「自己負責」的事

總覺得投資是自己負責的,嬴錢賠錢都是自己的事,因此自己不願努力,只是一心想別人或專家給你「貼士」,不勞而獲的心態,不願自己去了解,去閱讀,真的是「死」了都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往後的投資成果都不會太有成績。要知道巴菲特、李嘉城等成功人士,每天都花大量時間閱讀,成功沒有捷徑的,基本功少不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從三歲開始,教導孩子「財富」是一種「習慣」:一生受用!

M型社會的自保七招

切勿拎住把刀去槍戰

理財是成長的功課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