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家族聚會,表姐抱著她快將五個月的兒子來我家。小人兒是個安靜易湊的寶寶,平常很少哭,任誰都可以抱。
飯吃到一半,表姐說該餵奶了,便開始為小人兒張羅,泡奶粉、試溫度,日夜訓練有素的她,三兩下手勢便已把小人兒抱在懷中餵奶。
表姐比我年長四年,年齡相距雖不遠,但小時候我多由她照顧,最記得每次在她家過夜,姨媽都著她帶我一起沖涼。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表姐總擔當「大家姐」的角色,讓人信靠。
前幾年大表哥的女兒出世,當時仍然同住還未結婚的表姐理所當然幫忙育嬰,餵奶換片哄睡覺都有板有眼。所以去年知悉她懷孕後,我深信她必定是個好媽媽。
小人兒喝奶向來以快見稱,不消一會已把最後一口奶吸進肚子。表姐順勢拿開奶樽,怎料一直乖巧的小人兒卻突然嚎啕大哭!他一哭,家裡人都慌忙起來,急著一探究竟,忙問怎麼了?怎麼哭了?表姐這時淡然地道:「佢最近都係咁!一拎開個奶樽就係咁望住,跟住就喊!」
我看看奶樽裡的奶汁已經一滴不剩,便問:「佢係咪唔夠飽呀?」
表姐還未有回話的空間,在旁正打點女兒吃飯的表嫂說:「你開多一安奶吖嘛!我以前都係咁!倒咗去好過唔飽啦!」
表姐仍未有回話的空間,另一位表姐也插進來:「係啦!佢唔飽呀!」
你一言我一語,小人兒持續哭鬧,家裡人個個投來關心眼神,表姐這才低聲說一句:「佢已經飲咗好多架喇喎!」
面對此情此境,我相當後悔最先拋出一句「佢係咪唔夠飽呀?」提問本來是善意的,但一石激起千重浪,意外引來全人類的關心和詢問。幸好表姐向來開朗隨和,產後情緒亦沒有甚麼異樣,禁得起大家的「溫馨提示」。
然而,設身處地,若主角換了是較為敏感的我,想必我已經心裡不爽:寶寶是我的,難道他飽不飽我不知道嗎;又或鬱鬱不歡:我餓壞了寶寶,真的不會當媽媽……
此後我總提醒自己,孕婦和新手媽媽因荷爾蒙轉變和壓力影響,情緒較易波動,與她們相處必須謹慎說話,講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可以甜如蜜,但同樣可以是一把刺得別人心內淌血的利刀,而你永遠不會知道那句無心的話,為當事人帶來多大傷害。
再看看小人兒肥肥白白的,手腳宛如節瓜,那顆頭顱比他四歲的小表姐還要大,就知道表姐把他照顧得相當好,即或小人兒真的吃不飽,表姐很快也會留意得到,犯不著我們一眾親戚用口水當作利刀來桶死新手媽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