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希望仔女出人頭地是家長們的心願,大家都出盡法寶,務
筆者相當幸運,太太於國際學校任教,在管教小朋友上有很大的幫助,加上她對由幼稚園升小學、小學升中學的銜接十分熟悉,也為筆者節省了很多金錢以及時間。而兩個兒子亦因為她教席的緣故,能入讀國際學校,暫時避開香港瘋癲的教育制度。
然而隨著小女兒去年出生,我們家庭作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就是太太辭去教職,全職照顧子女。因為我們相信孩子需要一個榜樣在成長路上提點及指導他們,才能建立正確正面的價值觀,這個重任並非外人可以做到。不過這個決定有相當大的代價,首先是收入減少,還有是支出增加,兩個兒子的學費由原先免費去到現在高達每個月三萬六千元,這銀碼還未包括書簿費及校巴,一年淨學費高達四十多萬。因此讓他們轉回主流學校無可避免,不過要追回太太的薪金,一般的朝九晚五工作,根本不可能,只能靠之前準備的被動收入支撐。
慶幸筆者在少年時一段艱辛的經歷,讓筆者學會了正確的金錢觀念,並在出社會工作時立即付諸實行。當年筆者已經移民加拿大,正在經歷經濟衰退的時間,見到自己母親為了為了五斗米,周圍頻撲打工問人借錢,每日為下一餐飯而擔憂,根本沒有時間去為將來鋪路作打點,只看到腳跟前見到行的一兩步,讓筆者了解理財的重要。
當時若果家母懂得投資一些固定而且穩健的資產例如一些ETF或一些股票,不用太高,大約有五厘的回報,那幾年已不用如此徬徨。或者大家以為5%很難,會不會好高風險?其實翻查大約25年前美國及香港的股票市場至今的走勢,每年的複式增長大概有10%,已遠超通脹目標。
其實除了每月的人工收入,還可尋找更多被動收入,門檻很高的房地產收租未必人人可以,但買ETF或指數,做些小生意等,都是可以實行的方法。只要細水長流做好理財,很快這雪球便能越滾越大。
今日的物價高樓價高,的確很瘋癲,但是這一切都是我們不能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在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在過去多年,股票市場給了筆者非常大的收益,每年大概有15至17%的複式增長,不熟悉投資的讀者可能會覺得股票風險大,但其實只要做好風險管理,一樣可以安心穩定賺取回報。以美股為例,幾隻龍頭例如Amazon、Facebook、HomeDepot等,就算表現差小小的銀行股如JP Morgan,隨便在Google搜尋他們的走勢圖可以清楚見他們都是以45度向上有穩定的增長。有一些投資承受著穩定的波幅,而且可以隨著經濟增長跑贏指數。我們要做的是趁早裝備自己,儲「子彈」,才可以發現及把握這些機會。
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是美國4隻科技股龍頭,過去幾年是 45 度上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