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歲晚,大家都會忙著在家中執拾東西,而家中小朋友的玩具或雜物等最令爸爸媽媽感到頭痛,一來擔心自行決定要掉走或捐出去後,小朋友會傷心;二來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不處理。有居家整理教練指出,家長其實可以邀請小朋友一同「斷捨離」,既可促進親子關係,更可以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和同理心。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小朋友喜怒無常?5個教養守則鍛鍊高EQ孩子
台灣整理師「理家小姐」Ashlee介紹了數個給爸爸媽媽的收拾小技巧,她指出當小朋友仍還未有能力自行收拾時,很多時都會讓爸爸媽媽決定玩具的去留。而事實上,小朋友在兩歲後已能記住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因此建議爸爸媽媽跟小朋友一同做決定,並且一同整理。
與小朋友一起斷捨離時的小貼士
理家小姐Ashlee提醒,與小朋友一起斷捨離時,爸媽應尊重他們意願,如果小朋友未願意將選到的玩具時,就應該待下一次再一同收拾。同時,小朋友對數量的概念仍很模糊,爸爸媽媽應先有耐性地讓小朋友將相同類型的玩具集中放在一起,讓他們認出自己擁有甚麼玩具。然後用空間限制的概念,教導小朋友要有所取捨。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寶寶自主進食法助手眼協調 研究:接受新食物要試15次
例如,家長可以用一個盒子當成玩具車的停車場,告訴小朋友所有玩具車都要停在停車場內。透過說故事的形式,讓小朋友明白到玩具車只能放滿一個盒子。
從小學習斷捨離 助培養責任感同理心
理家小姐Ashlee解釋,小朋友能在整理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將物品放回原位的「辛酸」,有助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同理心。與此同時,小朋友會發展規劃的能力,例如到底應先放球類玩具再放玩具車?下一步要如何做才可以更順暢?這些都有少少培養小朋友的基本的思辨能力和判斷力。
另外,居家整理教練Amamda也為大家整理出以下玩具斷捨離的小貼士:
- 已經被「分屍」或已壞的玩具就應直接丟掉,不要捨不得,皆因家中有較小的小孩,會造成危險。
- 請跟小朋友說,讓他們揀選一些他們已經不再玩的玩具,送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 在選擇的過程中,家長不應強迫小朋友,他們或許還未準備好要分享他的玩具,這時家長不用太心急,可以下一次再進行玩具斷捨離。
- 選擇要丟掉或捐出的玩具時,請教導小朋友心懷感恩,謝謝陪伴他們的玩具,讓他們回想一下玩這些玩具的時光,可以讓他們學會珍惜玩具。
- 家長應相信你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所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在選擇的過程中,他們只需要家長引導而已。
- 不要怕麻煩,請給小朋友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斷捨離需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