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1.6K

小朋友敏感、心思細膩、易哭鬧?6招把高敏感變成優點

如果你的小朋友特別容易受驚,很喜歡哭鬧,或很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情緒、思想等,不要再為他們貼上負面標籤,其實他們只是有著天生的高敏感特質。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長輩或者其他人經常認為是爸媽把孩子寵壞了,但其實要教育高敏感孩子,一般的處罰和管教反而會出現反效果。

高敏感孩子(Highly Sensitive Child)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依蓮.艾倫(Elaine N.Aron)所提出,根據她的研究發現大約有15%至20%的孩子天生高度敏感,也就是平均每5個孩子就有1個是高敏感。

高敏感孩子比一般人更注重環境的細節,可以敏銳地察覺細微的刺激,所以當他們為了瓣免這些刺激時,就會表現得害羞或不合群,但若無法避免,就會變得難搞。

而且,高敏兒的情緒反應通常都很強烈,不論是正面的情緒如喜樂、驚喜,還是負面的情緒如生意、恐懼、悲傷等,都比一般的孩子要強烈。對很多人說,當看到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都認為必須好好管教,但其實高敏感是先天的特質,一般的處罰方式反而可能令他們更崩潰和失控。

當家有高敏兒,父母可能會經常面對寵壞孩子的批評,但其實父母的教育方式並不是造成孩子高敏的原因,而是結果。舉例說,當小朋友對一點點味道就很敏感,不願意進食味道強烈的食物,父母可能曾經強迫孩子而出現反效果,最後唯有配合孩子的喜好。

6招令高敏感成為孩子的優點

高敏感不是病,更不是錯,只是小朋友其中一種天生的特質、性格而已,作為父母,要學習接納孩子的特質,再配合適當的教育方式,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協助孩子成長,以下6個方法讓高敏感變得孩子的優點:

1. 相信孩子
高敏兒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強烈,他們的心思也比一般人更細膩,例如不喜歡衣物上的標籤刺痛皮膚、很怕痛、過度在意天氣的冷熱、很討厭弄髒手腳等。

《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作者依蓮.艾倫指出,當小朋友說出感受時,家長就要相信他,不要去質疑,更不要批評孩子反應太誇張,當他說出感受時,就讓他以自己的舒服的方式去紓緩。

2.了解小朋友難過的原因

照顧高敏感孩子很需要耐性,當他們情緒潰堤、大吵大鬧時,家長要做到不發火,陪他們冷靜下來,也是不容易。不過,當孩子內心受到傷害,卻無法順利把情緒傳達給他人時,就只能以發脾氣來表達,因此往往會被批評為任性、無理取鬧。

其實,父母只要改變思想,不要想著孩子在吵鬧,而是了解孩子難過的原因,一切就會好轉。對於高敏感孩子而言,每件事都可能是他們難過的原因,例如沒有人聽自己說話、事件不如自己所想等,爸媽可以學習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了解他們生氣、難過的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認為他們就是在鬧事。

3. 訂立合適的規矩
當高敏兒在公眾場合中失控大吵時,父母仍然可以堅持自己的規定,例如當孩子為了眼前的小事而失控,家長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如果無法就嘗試代入孩子的處境,等他冷靜下來後再與孩子討論下次要如何面對同樣的事情。

家長亦可以制定適合孩子年紀和清楚的規則,讓孩子知道要怎樣做。

4. 接納孩子的情緒
照顧高敏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讓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因為當你願意接納他,他才能接納自己的情緒,恢復冷靜的速度也會愈來愈快。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空間和時間,讓他盡情表達情緒,有過來人就分享指曾經陪孩子到公園走一小時,等孩子哭完再回家。

5.不要否定孩子
對於高敏兒來說,過度的刺激更會增強他的情緒,而且他們對大人的心情、想法和反應更是敏感,所以家長要記得不要否定孩子,反而是給予和引導正面的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

6. 絕不體罰
當爸媽要求高敏兒改善和注意言行時,記得要溫和地勸導,不可以斥責,更可能體罰,因為他們很容易受他人的反應和行為影響,如果家長反應太強烈,孩子就會自責或否定自己,若家長必須處罰孩子,就務必讓後果簡短、溫和和切中要點。


相關文章

【港識教養】小朋友心急欠耐性 爸媽必學4招讓子女學會「等待」!

【管教子女】湊仔湊到火爆?7句說話教你避免同子女有衝突

別輕視新年儀式感!與孩子做齊簡單4步迎春 打開幸福之門

父母情緒失控大吼孩子 事後必做的5個步驟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