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煩惱?你發現孩子完全不像你小時候,沒有表現出你所期待的一面。
她總是遲疑而含蓄的樣子,比起跟其他小朋友鬧哄哄地玩作一團,她更喜歡站在一旁看他們。有時候她會喃喃自語、會告訴你一些可愛的故事,但有時候她是沉默的,喜歡獨自留在她的小房間。你會忍不住猜,到底她的小小腦袋瓜裡裝著些什麼?
她上學了,老師告訴你:真希望這孩子能多投入課堂活動;你發現她只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令你焦慮的是,她似乎認為這一切並沒有問題。
如果是這樣,恭喜你,你育有一個內向的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人,那你為孩子的內向感到擔憂,甚至懷疑這些表現是否正常,那一點都不意外。當然小孩都有抑鬱的可能,但抑鬱的孩子不止顯得安靜,他們會疲憊及缺乏動力、連朋友都不願交流。父母不必為內向孩子的心理健康過於擔心,他們並不是因為心情不好才躲起來的。相反,忠於他們的性格去地生活,他們會過得更快樂。
那麼父母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知悉個性內向沒有問題 也沒有什麼值得羞愧的
內向的人從來都不是小眾,很多成功的領袖、表演者及企業家都是生性內向的人,例如Bill Gates和Emma Watson。
明白內向性格與生理因素相關
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偏重於不同的神經系統,內向孩子偏重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side),那是管轄休整及消化資訊的區域。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曾發表過一個研究:內向者的前額葉皮質有較大及厚的灰色物質,而前額葉皮質與抽象概念及決策有所關聯。
帶孩子到新環境時不要急
內向的孩子會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感到不安及焦慮,不應期待他們能馬上進入狀態,與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盡量預早到達聚會或面試場地,讓孩子有足夠時間去適應及放鬆,感覺其他人就如進入一個已在自己「管轄」之下的空間。
另一個方法是進入場地前,先讓孩子在他認為安全的距離外,花幾分鐘觀察整個環境。如果無法早到或觀察,可以預先跟孩子溝通,讓他們知道有什麼人會在、有什麼可能會發生、以及可以用什麼對白去開展對話。
如果孩子對新學年感到很不安,可以抽時間到學校,認識老師,確認課室及洗手間位置等都可以增加內向孩子的安全感。
無論內向孩子將要面對什麼環境,都可以鼓勵他:你可以慢慢來,但請不要逃避。
參考資料:For Extroverts: 15 Ways to Be a Better Parent to Your Introverted 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