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4K

【育兒分享】玩具或遊戲的選擇要點和重要性

How to choose toys

玩具、遊戲對孩子重要嗎?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既定答案。

我個人認為,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玩具則是遊戲時不可或缺的材料,而玩具或遊戲是孩子最能自然表達自己的方式。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印:「遊戲好比兒童的語言,而玩具就是他們的文字。」

適當的玩具或遊戲除了可以啟發孩子思考、提供感官的刺激、滋潤情感,更可以藉玩具,表達內心世界、宣洩情緒、探索自我和發掘創意,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他們的健康發展很重要。

此外,家長如果能在孩子玩樂時,指導孩子玩玩具,可以達至更佳的教育效果。

 

那麼,孩子需要哪些能力?要買怎樣的玩具去配合?

買玩具時,我會採用以下分類~

能力感:藍球、弓箭、釣魚、飛鏢或鏢靶等

創造性:手工及繪畫、樂器、泥膠或積木等

發洩性:海綿球、不倒翁公仔、怪獸、士兵等

▲創造性:繪畫

▲創造性:泥膠

▲創造性:積木

▲發洩性:士兵  XD

 

與生活有關的玩具:

公共交通工具小模型、手錶、公仔、玩具屋、手掌布偶、動物、清潔用品、食物、超市用品、日常用品、廚房用具、玩具電話、收銀機、醫生用具等等

▲公共交通工具小模型

▲玩具屋

▲動物配對

▲廚房用具

▲醫生用具

 

另外,選擇玩具的時候,亦需要留意以下要點:

1. 玩具安全度

除了顏料、物料不能含有毒性外,亦要留意有沒有銳利邊緣、尖角、散落及細小的物料、零件,以免造成意外或被小孩誤吞。最好當然選擇一些經濟耐用,性價比高的產品為佳(媽媽很貪心喔 XD)

 

2. 應以孩子性格去選擇合適的玩具

性格好動的孩子,注意力會較為薄弱,家長或者會選擇一些需要在固定地點玩的玩具,好讓訓練他們專注力,像是積木、泥膠或棋類等。反之,應該選擇一些可促進孩子多運動、變換空間及位置的玩具,如球類、車類或組合性玩具等。

 

3. 玩具宜多樣化

家中玩具儘量不要偏重某一類型,使孩子從不同玩具發展多方面潛能。如富啟發性的玩具,家長可引導孩子多構想出不同的玩法,從而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4. 玩具的適合年齡和體格

初生寶寶(感知世界):手抓握各種小玩具,如搖鈴或床鈴等;

3-6個月(活潑好動):軟性玩具如毛絨積木或毛絨公仔等;

6-9個月(爬來爬去):各種拖拉玩具、音樂拉繩拉鈴、錘鼓、積木或布書等;

9-12個月(蹣跚學步):套圈、串珠架、一些運動類的玩具如小球。另外,在這階段孩子的自我表現欲激增,亦可選擇玩具琴或套疊玩具等;

1-2歲(活動自如):適合玩智力積木、小動物、交通工具、圖書等提高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玩具;

2-3歲(智力增長):拼接或拼搭類的玩具等

3歲以上(獨立自主):體育運動類的玩具如保齡球、三輪車、溜冰鞋、各種球類玩具、繩套、汽車等都適合。

 

5. 好玩具所具備的條件

好玩具的定義不外乎性價比高,安全耐用,附有清楚的商品標示與說明!而且玩具性質是可鼓勵孩子多動腦筋,亦可以讓孩子多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及大小肌肉等;

有時候父母與小朋友一起自製的玩具,也同樣可以是好玩具!例如由其他物件改良而成的動力沙或用硬皮紙做的扭蛋機等。

總結:

日常用品和家居裡的雜物如紙張、膠樽等,皆可用來自製玩具,既節省金錢,又發揮孩子的創作力。(例如:紙張讓小孩撕、摺、揉、捲、或配以其他工具,可畫、剪等。)

此外,選擇安全、結構堅固的玩具方符合經濟耐用原則。其實每件玩具都有它的存在價值,不應以價錢高低來定義玩具的好壞。除可參考上述個人小小分享提議外,同時不要忘記「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陪伴孩子一同遊戲、玩玩具好,比所有外表精美及科技先進的玩意!如果家長們能每日抽出十數分鐘,或每星期至少有半小時至一小時專心與孩子玩遊戲,孩子更能感受到家長的愛與關懷,從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孩子自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改過自新】先死而後生-吸毒致眾叛親離 瀕死邊緣醒覺尋真實自我

【成長關鍵】小朋友成長 蛋白質最重要?醫生:食鈣片對長高無幫助

【家長注意】8個月大男嬰玩奶樽蓋險窒息 幸得爺爺及時扯下

【家長注意】2歲男童狂嘔 求醫發現肚內有白點腸穿孔 醫生:需提防一種玩具!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