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3

2.1K

世界各地媽媽「愛之表現」大不同

【外國消息】孩子哭鬧, 有的媽媽會抱起輕搖, 有的會讓B哭個夠, 大家都愛孩子, 只是方法不同。有大學教授用上5年時間, 研究世界各地母親的「愛兒密語」。無論語言、文化和地域有多大分別, 母親都希望孩子感到被愛、接納和愛惜。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心理及文化人類學教授Jennifer Lansford, 5年前開始走訪9個國家, 共1,400位母親和孩子, 了解不用文化的母親如何向孩子的表達愛。這個10年的研究計劃已進行了一半, Prof. Lansford 笑說這5年每天都是母親節, 各國母親的「愛兒密語」各有千秋, 總的來說, 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和接納, 便是最好的育兒方法。

 

 

在美國, 好媽媽是「事後反應」, 她要回應孩子的訴求, 例如: 孩子哭便餵食或換片。相反在日本, 好媽媽是「事前反應」, 要預測孩子所需, 在他哭鬧前先行處理一切。Prof. Lansford說日本媽媽採用比較預想性的方法跟嬰兒相處, 務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媽媽早已安排妥當」。在美國, 媽媽會等待嬰兒表現出苦惱才回應, 從而教導孩子表達需要, 要求孩子獨立。

 

 

美國媽媽喜愛摟抱和讚揚孩子, 直接表達關愛; 孟加拉媽媽則會為細心地孩子剝橙或削蘋果皮, 孩子便會從中感受到母愛。

 

北歐媽媽鼓勵孩子獨立, 讓孩子充分自主;肯尼亞媽媽卻要求孩子服從聽話, 可能是該地治安差的緣故。Prof. Lansford指像肯尼亞這類地區比較集體主義, 群體和家庭的和諧, 凌駕於孩子的意願。

 

Prof. Lansford說沒有哪個地區的育兒技巧最出色, 它們都是了解孩子、建立家庭關係的不同方式而已。不同父母將養育方式套用在各地文化環境中, 最基準的方法對待孩子便是好的調教方法。

 

資料來源:

http://www.thestar.com/life/2013/05/10/mothers_love_differently_around_the_world.html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水果真是健康首選? 果汁暗藏危機:解鎖守護兒童大腦健康

潮濕浴室成蟲患溫床 8歲女童中招 連續嘔活蟲1個多月

1類BB高危!麻疹來襲,爸媽如何保護幼兒免受麻疹威脅?

荔枝美味暗藏危機?6歲女童空腹食荔枝險釀大禍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