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葉酸
懷孕後,孕婦除了要有均衡飲食外,更需要補充額外營養。而懷孕初期(首十三週),就一定要補充葉酸。葉酸又稱維他命B9,是維他命B雜的成員之一。寶寶的腦部在懷孕初期已開始發育,孕婦吸收葉酸,有助細胞分裂和生長,並促進腦部及神經系統的發育。而缺乏葉酸可能會造成新生兒神經系統缺陷,患上脊柱裂,嚴重有機會導致肢癱瘓或大小便失禁。
如果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建議從孕前三個月開始,婦女每日至少服用400微克葉酸補充劑(不應多於1000微克)。
葉酸常見於許多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菠菜/西蘭花)、肝臟、豆類及穀物類。除了從天然食物攝取,也可以詢問醫生、營養師,從保健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
懷孕初期--碘
碘是身體製造甲狀腺素的必要成份,可調控細胞代謝和神經性肌肉組織發展與成長,吸收足夠碘有助促進腦部發育。而缺乏碘,則可能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展,造成新生兒生長遲緩,情況嚴重更可能導致兒童智力受損。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懷孕及哺乳期間的婦女,每天需攝取250微克碘。衞生署推介碘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包括海魚、海產(如海蝦、蠔、青口、蜆、淡菜等)、雞蛋、牛奶、芝士、乳酪及紫菜。
懷孕中、後期--鈣
懷孕中、後期 (第十四至四十週)對熱量和蛋白質的需求提高以供胎兒生長。除葉酸和碘外,亦須增加攝取鐵和奧米加-3脂肪酸。
鈣質是建構骨骼及牙齒的重要元素,補充足量的鈣質不僅對胎兒發育有幫助,更可以有助預防妊娠血壓高。
懷孕媽媽每日的鈣攝取量為1000-1500毫克,尤其到了懷孕27-28週後,正值寶寶骨骼與牙齒的快速發展期,鈣質的補充更是重要。
富含鈣質的食物有牛奶、乳製品、豆腐、深綠色蔬菜,也可以透過補充鈣片的方式,更精確地攝取足夠營養量。
懷孕中、後期--鐵
鐵質是製造孕婦和胎兒血液裏面的紅血球。懷孕中、後期,胎兒對鐵質需求增加,到了後期還要吸收更多,作為出世後的儲備。如果長期缺乏鐵質,不但孕婦會患上缺鐵性貧血,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亦會受到影響。天然食物如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等都富含鐵質。
衞生署建議懷孕初期的女士,建議攝取量為每天20毫克;懷孕中期的女士建議攝取量為每天24毫克;懷孕後期的女士建議攝取量為每天29毫克。
懷孕中、後期--DHA脂肪酸
DHA 屬於 omega-3 系列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寶寶大腦及視網膜發育來說相當重要,與嬰幼兒的認知功能發育也有密切關係,因此孕婦或哺乳媽媽都建議補充。
許多魚類、蛋黃都可以攝取到 DHA,例如秋刀魚、沙甸魚、三文魚等,不過要藉由每天吃魚補充營養並不容易,因此懷孕媽媽可以透過魚油、藻油等保健食品攝取足夠營養。
除了以上數類營養素,還有各種維他命、鋅、蛋白質等等,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應多攝取。升級包裝美贊臣Enfamama A+ NeuroPro智睿系列™奶粉適合孕婦及授乳媽媽使用,產品通過低GI升糖食品驗證,配方蘊含30種豐富營養,如Omega-3 DHA、 膽鹼、 葉酸、 鐵、多元維他命等,豐富營養支持寶寶腦部及身體成長、有助於授乳期間提升母乳質量,是啟動寶寶學習與成長的重要第一步,為寶寶預備最好的開始。
重要聲明: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最初六個月全吃母乳,約到六個月大,便須逐漸添加固體食物,以滿足寶寶營養的需要,並繼續餵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在決定以嬰幼兒配方奶粉補充或替代母乳餵哺前,應徵詢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並務須小心依照所有沖調指示。
資料來源:衞生署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