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9K

嬰兒出牙5大不適症狀及紓緩對策

6個月大是嬰兒的成長關鍵期,開始出牙、轉食固體食物。嬰兒從6個月大開始會逐漸長出乳齒,上下排各10顆,總共20顆。出牙時期的嬰兒,會出現以下5大不適症狀,父母請以最大的耐性陪嬰兒渡過這時期。

愛咬東西

由於出牙使牙肉痕癢,嬰兒很想透過咬東西來紓緩痕癢,所以這時期的嬰兒,幾乎甚麼東西都愛放進嘴裡咬。

紓緩對策:

咬牙膠有按摩牙齦的效果,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內附液體的牙膠,給嬰兒咬之前,先放在雪櫃雪凍,有助舒緩牙肉不適。

 

常流口水

嬰兒出牙時總像無法自控地常常流口水,這是因為牙齦神經受到刺激,令唾液腺分泌更多口水,所以嬰兒比平時會更常流口水。嘴巴四周的皮膚很容易因為長時間接觸口水而破損或長出紅疹。

紓緩對策:

常流口水是無法避免的,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多替嬰兒搽乾嘴巴及勤換口水肩,以保持清潔衞生。亦可在嬰兒嘴巴四周搽保濕的潤膚露,保護皮膚。另外,由於流口水會致水份流失,也應多餵嬰兒喝水以補充水份。

 

心情煩躁

預備出牙時,牙肉會腫脹痕癢,由於不適感覺持續,會令嬰兒變得煩躁不安,加上無法以言語表達,可能會比平常扭計。

紓緩對策:

父母不妨多與嬰兒玩耍,令他分散注意力,有助減低痛楚不適,紓解不安情緒。此外,父母餵食時需注意食物溫度,太熱的食物會刺激牙肉,令嬰兒更煩躁。不論是固體食物或是奶,父母都可以等食物稍涼才給嬰兒進食,這樣有助舒緩牙肉疼痛。

 

胃口缺缺

因為牙床疼痛,令嬰兒咀嚼食物時倍感痛楚,因而變得胃口缺缺,甚至不願進食。

紓緩對策:

除了要注意食物溫度外,父母也可以把食物煮軟一點,使食物更易入口,亦可縮短嬰兒咀嚼的時間。

 

發燒、腹瀉

雖然出牙並不會直接導致發燒和腹瀉,但因為出牙時期的嬰兒喜歡咬東西,甚麼物品都會放進口裡,大大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所以容易引致疾病。

紓緩對策:

嬰兒發燒時,父母應每隔四小時為他量體溫,並穿上適合的衣服,避免太熱或太涼;嬰兒腹瀉時,應進食易消化食物,並比平常更注意食具衛生。父母要時刻留意嬰兒的健康情況,如果發燒超過一天或腹瀉次數較多,便應盡早帶嬰兒看醫生。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育兒貼士】TW vs BLW邊樣好?一文睇清幼兒加固秘笈!

【親子急急問】BB幾時先要加固?出現呢個情況家長要注意!

【營養師話你知】適合寶寶的有「營」加固食物

孩子只愛飲奶不吃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