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荷蘭生活唸書一段時間,荷蘭人的育兒方式是從孩子兩、三歲開始,讓他們幫忙做一些簡單家務,從而培養他們責任心。
而香港家庭大多會僱用工人姐姐,加上現今獨生子女佔多,父母捨不得孩子幹粗重活,漸漸嬌生慣養。之前瀏覽社交平台時更看到别人分享的笑話:“煮飯是將整個飯煲放在爐端上開火煮"!還有我的親身經歷~剛結婚時的猪爸在生活家事上鬧出不少笑話:“四十歲的男士不懂換燈泡”、“廁所的圓形廁紙不知怎樣裝在架上”、“炒菜不放油乾炒”、“菜放在雪櫃上層的冰格內”、“差點把洗衣液放進雪櫃內” 等等等等……真是引人生氣又好笑!
小猪爸一向會全部包攬小猪的事情,包括收拾玩具、吃東西要用餵的(慢慢養成不餵就不吃…)、東西就在眼前也不伸手拿,總是要别人幫忙,令孩子變得更懶散,常常都在助享其成,沒有責任心,這就是勤力爸爸養出的懶孩子!
當然每個人的育兒理念各不相同,有的父母會對於教導孩子做家務的事情覺得麻煩,不願花時間,與其教孩子,自己動手做比起教導他還要快…等。我剛好相反,我是一個很懶惰的母親,願意養出幫忙做家事的孩子。
小猪現正快踏入兩歲半,近一個月我突然發現他對於家務充滿興趣。我當然非常欣賞孩子這樣的熱情主動幫忙,所以在我的監護下我亦會讓他參與一些家裡的事,例如:吃飯前幫忙拿筷子、收拾乾淨的衣服、拖地、抹去枱上的灰塵、幫忙洗菜、拿髒衣服到洗衣籃、幫忙拿分類垃圾到回收箱等。 這些過程都能培養他的獨立性和好習慣。
每完成一次家務,我亦會大聲誇張的讚賞他,他當然十分高興及受落,都能帶給他自豪感及信心,繼續非常熱情地幫忙,就是期待著媽媽的讚許!我更發現孩子把家務完成後會富有滿足感,覺得家務就像遊戲般有趣,從中感受到快樂,亦會主動要求嘗試及學習新家務!
我自己並沒有制定一套獎勵清單給小猪,而我認識的朋友中,不少家長都會讓孩子完成家務後換取玩具或金錢,他們的本意是希望能培養孩子對做家務的主動性,但這樣變相令家務與金錢或物質掛帥了。(關於這方面我暫時沒有經驗,所以不多作評論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及作為家裡的一份子,都要讓他知道幫忙父母做家務是一種責任,並不是賺取金錢的一種方式。
所以安排小猪參與家務上的事情,我只會讓他去參與能力範圍內的家務,亦會將家務變成好玩的遊戲。好像幫忙洗菜,他覺得像玩水;髒衣服放到洗衣籃內就像玩投籃遊戲;把髒衣服放到洗衣機內,再教他按洗衣機的步驟,他會感覺像玩發聲玩具一樣;拖地就像拿起一枝巨型大畫筆繪畫。這些都能激發小猪的好奇心,幫助他學習整理思維。再加上媽媽的積極鼓勵,當孩子被肯定,自然就會事情更上心!
小猪每當外出,看到别人扔在地上的垃圾,他會主動撿起來再放進垃圾箱內。我不會責備他因為骯髒所以要立刻扔掉,只會告訴他手髒了洗洗就好!
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並非相同,以上只是個人育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