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熱烈地照耀眼前的一切,海浪愜意地輕輕拍打你的耳邊,你瞇起眼看見孩子們三兩地聚在一起,忙碌地提著水桶半跑翻起小桶堆沙─是多麼美麗的圖畫啊!但在城市裡育有幼兒的父母們都知道,令人納悶的是,快樂玩沙的小孩並不是生來就有的。尤其是活在後沙士年代,一個要用透明膠封貼升降機按鈕、旁邊貼著「每天消毒N次」告示的的潔癖都市裡,沙對小孩來說,就是骯髒病毒危險和威脅。
沙池消失了
香港是一個沿海的小山城,有翠綠的山嶺蔚藍的海洋和金黃的沙灘,實在是塊福地。在塑膠還未包攬兒童用品的年代,遊樂場上都是鐵造的攀爬架、木製的搖馬和方型的大沙池,嫌跑海邊的沙灘太遠孩子在家門外的公園就可以堆沙。可是,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衛生措施一直進步,家長投訴怎麼沙池裡有狗糞有細菌有垃圾,為了管理方便減少「揹黑鍋」的機會,政府填平了沙池換上安全膠質軟墊。公園裡的池沙一個接一個的消失,連沙田公園和西九龍海濱長廊的小沙池也不見了,位處中環的香港公園兒童遊樂沙池變成碩果僅存的懷舊回憶,全港唯一。
取締兒童沙池,挪去容易發生意外的氹氹轉,讓孩子在「更衛生更安全」的空間遊樂,可以換來父母一時的安心;可是我們真明白這背後有甚麼代價麼?
這些年頭,特殊教育界冒出了很多新名詞,「感覺統合失調症」是其中一個具爭議性的病症學名,所謂「感統失調」,是指大腦在整合各種感官體驗時出現問題,對某些觸感或身體搖動的反應過敏或遲鈍,例如前庭感過弱的孩子可能不停走動搖晃以尋求刺激,觸感過強的則很討厭別人善意的身體接觸,影響學業和社交發展。部分被評定患上自閉症的孩子也會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
除了先天家族遺傳因素,有說指假若幼童在發展感官的關鍵時期缺乏適當刺激,這類孩子被評為感統失調的機會率會較高。在城市備受保護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缺少與大自然接觸的感官經驗,加上現代教育趨向運用抽象的虛擬影像,減少孩子與實物互動的機會,可能導致視聽觸感刺激不足。所以一般感統治療的方向,都是按孩子可接受的進度給予適度感官刺激,豐富經驗,讓他們熟習和接受某種刺激感覺,從而減低或提升敏感度。
玩沙不單是很多感統治療師推薦的遊樂活動,在兒童心理治療學裡,沙也是一個讓孩子以語言以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重要工具。沙遊(sandplay)可以讓小孩接觸不同沙子的質感,粗幼濕乾的沙摸上去感覺都不一樣,手一把抓沙子又淅零零流竄下去,對幼兒來說是很全面的感知訓練。利用小鏟子餵沙到桶子裡去又倒出來,孩子自然就懂得協調雙手好來運用工具,從沙子流動軌跡體會三維空間感。孩子東倒西堆塑造沙子,或是將沙堆扮作車隊,或是拿小桶扮家家酒請客設宴,就憑空創造了一個發揮想象力的趣味空間。
樂沙澄澄的「煉成」故事
我與丈夫是在山野遠足時相識,遊山涉澗一直是我倆的共同嗜好。所以我們都希望女兒自小可以親近大自然,當個「樂沙小孩」,享受箇中快樂。可是,小公主與很多其他小孩一樣,剛開始接觸沙子時很抗拒;但只要給開放空間給予機會,孩子漸長,適應了這新鮮的刺激感以後,大多會愛上這好玩的玩意兒。
我家澄澄在半歲時第一次到訪可以遠眺海洋公園的深水灣,當時還是寶寶的她對周遭懵懵懂懂,對沙沒甚麼反應。在小人兒十個月大的時候,我們一家到貝澳沙灘邊露營,已懂得扶著床邊站起來的澄澄,發現了新的觸覺:腳踩在沙面上就是怪怪的不好受啊。所以當我們嘗試讓她親近沙灘時,她就嗚嗚哭喊著雙腳縮起來像隻小龜,眼角掛著淚珠,怪可憐的。我們也就不勉強,一邊抱著她走,一邊介紹這是天呀海呀山呀大自然啊。
今年夏天熱得要命,又是帶著澄澄再闖沙灘的好時機。我們到位處港島僻靜一角的南灣,小公主依然怕沙,整個下午呆在沙灘蓆子上面,腳上只要稍微沾上點沙子,就仔細地用手逐顆撿起來撥走。她那專一認真的眼神,足叫我敬佩,只能笑說小人兒在自我訓練小手肌和專注力。雖然如此,澄澄倒是很喜愛玩沙小工具,坐在蓆子邊緣上,身子探前往外用小鏟子挖沙,自得其樂。
同一個夏天,再到西貢熱哄哄的清水灣。在上午玩風箏玩得累透的小公主在睡夢中來到沙灘,手腳放軟攤開頭歪一邊仰睡在蓆上,睡相叫人羨慕:真爽啊!在浪潮聲和孩子嬉笑中醒來,被抱到沙地上的小人兒表演「縮腳功」,依然拒絕在沙地上赤足。
香港人都喜歡與朋友在中秋時節到海灘點燈遊玩,我們也帶著澄澄湊熱鬧。追月夜的空氣中已有一絲涼意,我們乘友人的車到了深井的麗都灣泳灘,閃閃發亮的汀九橋就在頭上,漆黑宏大的大海就在眼前。想不到在黑夜中,小公主竟然願意牽著我的手,往沙灘蓆外的世界進發。起初的一兩步還是有點猶豫,但很快她已經走到海邊,無懼浪潮的玩起了來。不知道是不是漆黑有如烈酒一樣,賜予小人兒額外的勇氣,到要淋浴清潔時, 一向害怕水花四濺射向自己的小公主竟然毫不驚恐。
冬日玩沙樂
後來我們相約小表哥一家到南丫島遊玩,小人兒坐在洪聖爺灣沿岸的沙上,就是一股勁兒地挖沙鏟沙再傾盆倒水,即使偶爾浪潮拍打上她全身濕透,她依然旁若無人專心致志地玩她的沙享她的樂。
到了北風凜凜的季節,海邊的沙灘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遊玩地點。想要享受冬日玩沙樂,只能帶澄澄到訪港島的香港公園了。沙池裡除了有沙子,還有幾台模擬的挖沙機,好多大孩子都搶著要玩。
像澄澄那樣大的學齡前小小孩,多是坐在一旁安靜地玩沙。在沙池以外,父母還可帶孩子到遊樂場旁邊的觀鳥園看雀鳥,到溫室觀賞植物,到湖邊看魚和龜,或者到免費入場的茶具文物館裡的小型遊樂室,讓小小孩拿著木製的玩具茶杯和蛋糕玩家家酒。
我家小人兒很享受玩沙的時光,回家以後見到玩沙工具,會指著說「玩、沙沙」,更喜歡拿著小花灑小桶子一起沐浴,以水代沙,玩了一遍又一遍。玩沙的小孩,都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