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週末最適合一家大細四處遊走。郊遊以外,城市的親子深度遊也是不錯的選擇,跟孩子一起感受看似平凡的景點之文化內涵吧!廟宇散落於香港大小角落,感覺似是「總有一間喺左近」,特別是在舊區之中。雖然常見,卻好像從沒細味過廟宇中的文化內涵。在傳統中國民間信仰中,不同神靈各有職能,通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信眾不分階層,亦不在乎神靈品位高低,只在乎神露能否順利為他們解決困難。
廟宇總是隱藏於舊區橫街窄巷之間,每逢神誕便會見到旗海飄揚,有的更會搭建戲棚做神功戲。今次考察深水埗這個舊區,難逃市區重建的命運,很多大廈需要大型維修,地盤工程此起彼落,故深水埗廟宇的香火備受考驗。我們會帶大家走訪區內三間廟宇,可與孩子一起認識一下戰前深水埗廟宇背後的歷史小故事。
有關深水埗的歷史記錄可追溯至清朝撰寫的《新安縣志》,深水埗地區有長沙灣及深水莆兩村,而深水莆村位於今汝州街和北河街一帶,其得名相信是村落鄰近碼頭有關。1898年,中英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深水埗納入租借範圍,由原來的邊陲地帶,轉變為靠近城市核心的地區,發展非常理想,行業遍及紡織、五金和籐器等,從沿海地帶一直延伸至荔枝角,成為繼維多利亞城外另一個重要商城區。
第一站:深水埗關帝廟
提起「關二哥」或「關帝」的名字,相信大小朋友都肯定毫不陌生,但其實他在歷史上是何方神勝,又掌管甚麼範疇?「關帝」原名關羽,字雲長,今山西解州人。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生前被封為「漢壽亭侯」,因戰敗落得身首異處,死後被追封為「壯繆侯」。
香港關帝信仰非常多元化,民間視其為武神、武財神和行業保護神等,不論是警察還是黑道中人都崇拜衪,不少港人家中的神檯也有供奉關帝,視作家神,警署內亦設有關帝像。深水埗關帝廟位於深水埗海壇街與界限街交界,是九龍半島唯一一座供奉關帝為主神的廟宇,原稱深水埗武帝廟。2010年,深水埗關帝廟進行大型維修工程,加建「四柱三間」的中式門樓,由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寫對聯及額匾,又邀請到著名漫畫家李志清先生繪畫壁畫,成為該廟一大特色。睇廟學歷史之餘,更可欣賞藝術。
地址:深水埗海壇街158-162號
第二站:深水埗天后廟
天后原名林默娘,又稱媽祖,是中國著名海神之一。香港的天后信眾是跨地域和族群的,無論是廣府、客家、福佬和水上人都盛行拜祭天后。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誕正誕,各區天后廟都會舉行慶祝活動,然而亦有不少地區的天后誕會提早或延期舉行。
深水埗天后廟建於光緒廿七年(1901年),該廟保存了1915年及1990年重修的碑記。1894年爆發鼠疫,帶來無數死亡和傷痛,疫情始終未能徹底消滅,棄屍街頭的情況嚴重。為此,港英政府鼓勵「街坊會」領袖帶領抗疫工作,在華人密集的社區設立公立醫局。而第一代深水埗公立醫局就設在深水埗廟內,1924年,深水埗街坊籌得二萬元,購置八間房屋,收入用作醫局日常開支。隨後病人日眾,地方不敷應用,遂發起籌建第二代公立醫局,現址已改為美沙酮治療中心。遊走這座位於鬧市之中的天后廟,想像昔日面海的廟宇不僅是供人拜神的風水之地,更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地方,了解到一二廟宇在傳統華人社群中發揮的作用。
地址:深水埗九龍天后廟(醫局街與桂林街交界)
第三站:深水埗三太子廟
哪吒三太子因中國古代名著《封神演義》而廣為人知,但原來香港有座三太子廟就未必人人都知。傳說哪吒本是商朝陳塘總兵李靖三子,幼時反叛頑皮,大鬧東海,幸得仙人指點,改過自新,後助姜子牙討伐紂王有功,賜予位列仙班。時至今天,三太子信仰在香港不算興盛,深水埗三太子廟是全港唯一一座供奉三太子為主神的廟宇。
深水埗三太子廟的興建亦與1894年鼠疫有密切關係。據說一班來自昂船洲的石匠相信鼠疫之所以肆虐是由於妖魔作祟,而三太子擅長驅邪捉鬼,於是他們返回家鄉淡水,迎請三太子神像到街上巡遊。據說經此一巡遊,深水埗瘟疫撲滅,居民有感三太子的恩德,建廟以紀念三太子的功績。
地址:深水埗汝州街194號汝州街194號
撰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執行總監 黃競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