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9

12.5K

母乳寶寶吃「糊仔」

Alison-Photo_19-October-201

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為人母的既驚且喜,一方面喜見孩子成長,一方面憂心孩子能否適應。回想女兒初吃「糊仔」,經驗實在有趣。

 

依循母嬰健康院護士的建議,女兒滿半歲時,讓她嘗試進食固體食物,「入門初階」是母乳沖調的米糊。首次沖調米糊,猶如在實驗室做實驗,用茶匙準確量度米粉的份量,配合分毫不差的母乳,細心拌勻,然後以嬰兒專用的餵食小勺,一點一點把米糊送入女兒口腔。

 

女兒初嘗米糊的滋味,全身顫抖,彷彿極為震撼。女兒半歲前,「全埋身」吃人奶,首趟以小勺吃東西,是為震撼一;嚐到味道跟母乳不同的米糊,是為震撼二;學習吞嚥質感截然不同的食物,是為震撼三。未待她回過神來,我又送上第二口米糊,這次女兒變精明了,用舌頭推出小勺,表示抗拒,再以「苦苦哀求」的眼神看著我,像說:「媽媽不要了,可給我媽媽奶嗎?」

 

然而,寶寶滿六個月後,單靠母乳不能應付嬰兒成長所需,需要進食固體食物,攝取更多營養。女兒的反應顯然是愛媽媽奶多於米糊,愛擁著媽媽吃奶多於用小勺吃東西,但我還是要狠下心腸「再接再厲」。如是者,餵了三天米糊,每天一次,女兒每次只吃丁點。

 

想提升女兒的食慾,我嘗試磨白米做米糊,又試做紅蘿蔔蓉、蘋果蓉、南瓜蓉、甜豆蓉、馬鈴薯蓉…… 每款蔬果試吃三數天,看看女兒會否出現過敏徵狀。每次滿懷希望準備「新菜式」,女兒總以皺眉回應,我踫得一鼻子灰,週而復始,徒勞無功。至少過了一個月,才有點「轉機」。

 

書本說,嬰兒吃固體食物宜由米糊開始,之後可逐步給小寶貝吃蔬果,可由蛋黃和黃色的蔬果開始,如:紅蘿蔔、南瓜、蕃薯、馬鈴薯、粟米等,下一步才是纖維較多的綠葉植物,如:西蘭花、菠菜等,之後可加入魚類和肉類。食物質感亦由稀糊狀,逐漸變為較稠的泥蓉。

 

雖然理論琅琅上口,但仍未能成功令女兒「開金口」,願意吃固體食物代替一餐母乳。我曾為此苦惱,請教兒科醫生,他面帶笑容安慰我,餵寶寶吃固體食物,很難一蹴而就,得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女兒吃固體食物,表現不濟,但在別的事情上,卻給我意外驚喜。

 

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時,我同時教導女兒用學習杯喝水。愛動好玩的女兒最初把學習杯當玩具,樂趣盎然,沒有吸吮奶瓶經驗的她,竟很快學會拿著學習杯,放進口中喝水,而且出乎意料愛喝白開水。或許,這是給我認真教導她的回報。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營養師話你知】新手父母必學 寶寶腸胃順暢的營養關鍵!

【營養師話你知】幼兒冬天進食宜忌

【爸媽必讀】揀啱奶粉病少啲?留意免疫營養成份 幫BB激增抗體!

【學童營養】飯盒夠營養嗎?孩子飯盒不可缺少的營養午餐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