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家長絕對要注意,BB是否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Hip Dysplasia)問題。如忽視,BB長大後可能會出現長短腳,長大後,或更易和提早出現髖關節退化,嚴重者需置換關節。
楊太的BB現在15個月大,她為BB更換尿片時,一直感到困擾,「為何我女兒雙腿不能擘大?每次換片都跟她鬥力!」直至照X光和超聲波,才發現BB的髖關節發展不良。如不做手術矯正,會影響步行。
更多文章:【足底筋膜炎】WFH跑下步愈跑腳愈痛 ?4大筋膜自我修復必讀要訣
不痛不癢 容易忽略
曾有研究指出,香港每一千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個患上此症,而且近年有上升趨勢。甚麼是髖關節發展不良?其實很易理解。我們的髖關節就像娃娃模型,在正常情況下,大腿的球狀體(即股骨頭),理應可以順利地「泊」入凹槽(醫學上稱之為髖臼)。如髖臼發育不良,凹槽不夠深,球狀體便會不時滑動。臨床上,我見不少小孩的髖關節已經脫臼,但他們不感到痛楚,如果置之不理,會影響步行,開刀做手術是必須的。
更多文章:【男人四十】荷爾蒙改變的重要!男士都有更年期煩惱?
及早發現 不用做手術
如能及早發現,小朋友可嘗試接受非入侵性治療,減低開刀的風險。例如佩戴「帕氏帶」(Pavlik Harness)或骨盆固定器(Tubingen Splint)。此吊帶能將BB髖部保持屈曲和向外張,讓髖關節正常地發育。雖然孩子需要每天戴24小時,約2至3個月才能除下,卻有九成以上個案能收矯正之效,是最可取的方法。
不過,此方法只適用於六個月或以下的BB,過了黃金期,關節已經固定了,吊帶的效用會大大減低,孩子便需要接受手術,更需要打石膏(由腰打至雙腿,如圖)三個月,令不少父母心痛不已。
更多文章:【體檢前你要知】醫生解答六個體檢常見問題
香港的母嬰健康院其實有為BB檢查髖關節。不過,肉眼觀察和手法檢查並不敏銳,最保障的方法是超聲波檢查。德國、瑞士、捷克和蒙古等國家,早已推行新生嬰兒超聲波髖關節普查,研究顯示這些國家的小朋友接受髖關節手術個案有下降趨勢。有見及此,香港是否需要效法這些國家?盡早揪出髖關節發育不良個案?免卻BB做手術之苦?我認為讓BB於出生六星期內,以超聲波檢查其髖關節,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