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平安夜,也就是12月24日,聖誕老人總會忙個不停,在不同的英國家中、聖誕樹下,留下禮物。許多家庭會下載Where is Santa這個App,一面追蹤聖誕老人的路徑,一面滿心期望。孩子們若要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就要聽教聽話,在午夜之前入睡,那麼翌日睜開眼睛,將可以見到那份盛載愛意的禮物。父母通常會留下(甜到不行)的百果餡餅(mince pie)、一些威士忌和胡蘿蔔,作為酬謝馴鹿的小小心意。
這是英國人慶祝聖誕節的小傳統。
隨著聖誕臨近,我身邊的父母朋友開始考慮要送什麼禮物給孩子,我也開始研究,應該揀哪一份「最完美」的禮物給大姊姊及小妹妹。為人父母,我們都會萬分期待在聖誕節的早上,看見孩子拆禮物時充滿期待又洋溢幸福的臉。
從過去經驗來說,我必須承認,自己正正是那種購買太多禮物予孩子的父母,畢竟,誰不想看見子女快樂幸福的表情呢?但事實是,他們每年都會收到太多禮物!有從聖誕老人的,有從父母、親戚以及朋友的。不錯,她們一開始拆禮物時,非常興奮,但一件、兩件、三件後,到了第五件禮物,你可以察覺他們眼中期待之色已慢慢暗淡,或者這正是經濟學上的邊際回報遞減定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吧!拆完禮物後,所有禮物都散落一地,遍佈客廳地板,可見
她們有多「重視」!所以,今年我一直在研究「最完美」禮物。一份滿載感恩之情的禮物!
在翻查不同書藉及研究後,在云云眾多的方法中,我決定採取「四條禮物法則」:
● 你想要的(Something you want)
● 您需要的(Something you need)
● 你想穿的(Something to wear)
● 你想讀的(Something to read)
按照這四條「禮物法則」,不僅可以讓客廳保持整潔,更有望教懂孩子減少物質主義,專注享受及珍惜擁有的!在過程中,他們將更重視和欣賞所獲回報,而不是與朋友同儕互相比較,鬥多禮物;更可防止她們在之後的聖誕節,不斷與過去比較,追求更多的禮物!今年除了減少物慾外,我也將會更專注於家庭活動,希望一家四口共同創造更多美好的聖誕回憶!
不過,今年是我首次嘗試「禮物法則」和新聖誕模式,所以我不是專家,但我想各位父母讀者分享這次新嘗試。
至於成果如何?敬請期待,在聖誕節後,我會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