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小孩而言, 父母能為他們安排一些特定的節目, 可說是假期的一份豐富的禮物. 能出外到境外旅遊, 相必然是一件不錯的事; 又或者到區內不同主題的公園, 都會是不少家庭的不二之選. 但除了玩樂以外, 我們都能為孩子安排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看電影或者是一種較靜態而又能達到目的的不二選擇。
記得我們還是幼小時,可選能適合孩子的電影不多,只因那個年代的投資者較看重成年人的高消費市場。但今日, 我們能選擇的類型,除了是昔日都會看到動漫人物有關的電影題材, 還會看到一些如日本動畫工廠 ─ 吉卜力工作室, 創作那些有保育意義的電影, 除此之外, 美國的動畫公司也專門會創作一些與人成長有關的電影, 實在很適合孩子多看。以下或許你都有看過, 也可能是心水之選。
1. 腦裡的朋友
那齣已是兩年前的電影, 或許直到今天你都會一看再看。可能孩子要到青春期才會明白當中的意義。但那種人性的成長, 內在期望的轉變, 孩子看起來未必明白喜中有悲, 悲中有喜的深層意義, 但都能投入地明白那種內心交戰, 而又積極改變自己才能適應社會轉變。
2. 嬰兒老闆
看宣傳短片可能只會以為一個嬰兒玩轉家庭的小品劇。原來看真一點, 你會發現原來兄弟間的相處, 家人間的共融和如何表達親情的極致, 劇情都把這些說得有點細膩。而且, 部份更是以第一身的角度來把家中長子/長女的內心世界, 再澄現在父母面前, 或許想了解應否多生一名孩子的父母, 可先看看再作個決定吧!
3. 日本藍色機械貓
可能受著己離世的配音員影響, 或者我們真的要想到珍惜身邊人。當然,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看過那齣經典的日本動畫, 可能我們也想如主角般, 希望兒時會有一隻助我的機械貓, 給我們法寶來解決疑難。但我們最希望孩子能自力更生, 他們學會逆境自強, 那才是我們所想的。不過, 作為父母能充當孩子身邊那隻機械貓, 那定是一世「夢寐以求」的事。
或者仍有很多電影值得我們推介, 只是要能引起孩子共鳴, 一套能給他們一生的教育, 比起我們說一百句, 一萬句, 可能那套正確的動漫, 都可以是健康的活動。相信作為父母你也不會反對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