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放暑假,想帶小朋友遠離繁囂放放電,到海灘是消暑好選擇!但近月有調查指出部分香港家長認為海灘污染嚴重,令他們帶小朋友到海灘的意欲大減。而愈少接觸海洋,令我們與大海愈疏離。我們應該如何令小朋友重新愛上海洋,推動他們認識及保育香港獨有又珍貴的海洋生態環境?
幸好,香港有不少機構及專家積極教育下一代,將關懷海洋的概念傳遞。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崔佩怡博士Apple致力推動海洋保育,更有監察香港水底污染情況,她提到原來80年代的吐露港一帶水域有七成至八成珊瑚覆蓋,媲美得上現時的海岸公園,但隨著市鎮發展影響水質,珊瑚覆蓋驟降至兩成,現時他們亦經常留意當地一帶水質,希望有一天珊瑚可以在吐露港重新落腳。
Apple愛珊瑚,希望透過教育灌輸海洋保育的知識給下一代,更舉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其中更請學生親手參與種珊瑚BB:「親身接觸好重要,他們完全不認識海洋又如何有意欲保育呢?我舉辦珊瑚修復計劃,請中學生種珊瑚BB,其實只是要他們簡單將珊瑚固定在底座,為自己的珊瑚寫上自己的名字,將來我就會將珊瑚BB放回大海。但我有提醒他們我只可以放回,但日後無法保證它們可以生存。我發覺他們之後會開始關心大海,覺得『我有一棵珊瑚BB在大海』,這份連繫就令他們多一點關注。」保育是靠接觸及欣賞,愛上大海自然在意保育。
相片由崔佩怡博士提供。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意加深小朋友對大海的熱愛,灌輸新一代愛海洋的思想,有沒有一些適合幼兒參與的工作坊,令小朋友踏出認識海洋的第一步呢?慈善團體社會協同基金就舉辦親子本地遊,陸地活動一樣可以帶動關懷海洋。負責設計行程的生態遊專家Yui就認為鹽田梓是一個認識香港本土海岸生態的好地方:「香港早年盛產鹽,現在再重新將產鹽的過程呈現,參觀的大人小朋友都會認識到,每一粒鹽都得來不易,會更想知道更多香港以前為什麼可以產鹽,提升了他們對香港海岸歷史的興趣。」
社會協同基金致力推動環保,基金主席周偉忠提到希望以每一個參加生態遊的小朋友及家人,都可以透過親身參與學習環保的知識,而基金又可以將收益繼續投放在推動環保,令到關懷海洋的概念可以有持續推行,進一步實現下一代關注環保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