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忽略式的管教模式。這類型的父母極少參與在日常管教或照顧活動中,只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之後便放手不管,他們不會有要求、規則,同時對孩子的需要沒有回應、冷漠,一副漠不關心的態度。
孩子在這種管教方式下,容易有衝動行為、亦有較大機會做出逃學甚至違法事情,他們渴望被愛但同時感情抽離。
好了,一連看了四種不同的管教模式,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恩威型」的管教模式,最有可能培養出快樂、精靈的小寶寶,對吧?究竟如何才可以做到這個「恩威」並重的管教呢?
首先,父母是可以亦需要對孩子的行為有所要求、定出標準,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明白到適當的行為,但在表達要求時,父母同時需要顧及孩子當時的情緒、能力、需要等狀況。我們可以利用「EARS」這個對話模式,即Empathy(同理心)、Assertive(堅定的態度)、Respect(尊重)及Solution-Based(解決為本)。父母在說出要求前,可先說出孩子的想法或心情,之後講出自己的標準或要求,從而尋求共識,而整個溝通過程,父母都需要在尊重孩子的氣氛下進行。舉例說,孩子在哭鬧要吃雪糕,對話可以是這樣的:「爸爸知道小明很想吃雪糕(E),小明這幾天已經吃了幾杯而且有一點咳嗽了,再吃的話就要看醫生的了(A),不如爸爸將雪糕放在冰箱裡,等小明康復了再吃(S)」。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定會繼續哭鬧,父母只需要重覆使用EARS(當然轉換一下字眼啦),不需大聲、不需勞氣。當父母持續使用這個溝通方法,孩子就會學懂妥協,並且會明白到,要達到自己的希望,並非只有單單一個方法,他們會更願意以討論的方式,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行動呢!
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