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庭能夠幾代同堂是件幸福的事。孩子能夠得到長輩的照顧或祝福,可是一種福氣,也是孩子成長中,認識自己家族血脈的其中元素,那種世世代代的關聯性,也就是建立孩子對家的概念。
不過現今核心家庭的轉變,往往使到孩子能接觸上上一代的機會也減少。很多孩子也不是三代同住不在話,很多時因為各種理由,一月一見或者是一年只見幾次的情況也不少。家庭團聚的時間就是有限,片言隻字,孩子對於家族的認識日減,家庭的倫理觀念日薄,對家人的情亦未見深厚起來。
即使見面不一定是好,就有如筆者之前的撰文也提到,若然,要長者成為一位照顧者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尤其長輩的體力始終有限,如應付一日孩子的追趕跑跳,那作為父母們還未回家,可能作為四大長老的就只剩半條命。而且,還得要處理就是教法不一致的問題,始終時代在變,我們的上一代以他們的經驗來處理今日的事,在面對今時今日的孩子,或多或少總有些分別,有時要硬功、有時出軟功,只作打罵作的管教,恐怕已不合時宜。所以,就此要一再強調,上一代在家庭崗位上,理應只是一個從屬和協助的位置,若然與主導的常理有異,則有可能會妨礙父母原有的家規,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和混淆的可能都會增加。
不過,老人家有時就像個小孩般,當那兩種不同的「小孩」走在一起,那種互動確實有趣。作為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人,孩子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的尊敬,那是中國人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倫理品德,能得以保留就是珍貴。另一方面,小孩有時會想知到那班長輩的往事,把老人家的往事當成為童話或故事來,有些更可說成為寓言傳記,小朋友聽起來貼心投入,對於上一代來說,可以是歷史或智慧的承傳。反正老人家不厭其煩會把故事講十數片;而且若要講真的題材多不勝數,由兒時玩物,講到成家立室,再由香港獅子山下的故事,講到兒孫滿堂的一刻,感觸良多,可以促進跨代溝通,令家庭的凝聚力更強。
不過眼見有些父母,就連自己的父母都懶看一眼,有些更對那班長輩呼呼喝喝,孩子看在眼裡,他朝長大,他們把昔日見到的一幕放回父母身上,之所以,能夠尊敬你家中的父母,就是你孩子懂得尊敬你的學習。
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