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13.9K

解決幼兒不當行為三部曲

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專家提供

擲東西、用手抓別人的臉、拍打媽媽或推撞其他人等,都是幼兒常見的不當行為,相信大家都見怪不怪。作為父母可以嘗試了解背後原因,再作出「貼地」的解決方法,好似簡單和明確地向幼兒陳述整件事和期望,令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行為是不當和影響。最重要是幼兒表現良好之時,父母再加多一點鼓勵和讚賞,解決幼兒不當行為都可以好Easy!

肢體動作表不滿

幼兒開始出現一些不當行為有多成因,尤其一些兩、三歲的幼兒仍處於自我階段,在情緒控制方面尚未成熟;加上表達和理解能力仍在發展中,所以未能完全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採用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就以推撞、哭鬧或「打人」的行為來處理問題。

揭三大解招數

在解決方法方面,父母宜先了解幼兒做了什麼不當的行為,如幼兒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好似打人或抓別人的臉時,父母要立即用堅定和平靜的語氣停止他的行為,並直接指出幼兒不當的行為,例如:「你打人是不對的,請你停止。」藉以讓幼兒冷靜下來。當然父母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對幼兒大聲責備,反而會令他們的情緒更加不穩或大哭大鬧,出現反效果。

當幼兒擲玩具、書本或鞋子時,首先,父母可以運用「我訊息」,令幼兒容易明白自己行為的影響等,從而有助他們建立良好行為。例如:「我(父母)看見你亂擲這件玩具,這樣玩具就擲爛了。」

其次,再依幼兒的年齡和理解力,用簡潔的詞語,配合適當的面部表情,流露對這件事的感覺,「這件玩具擲爛了,我(家長)覺得很不開心。」最後向幼兒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期望,「我(家長)希望你將玩具收拾好,再放到這裏。」讚賞比懲罰尤為重要,幼兒修正不當行為後,父母可以從正面角度欣賞和鼓勵幼兒,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有助延續他們的良好行為。

教正確處理情緒

教導幼兒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以減低他們出現不當行為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透過繪本、布偶或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幼兒了解每個人都會「不開心」或「生氣」,屬正常不過的事,但不可以用打人或其他不當行為來發洩。另外,一些簡單的減壓方法,例如深呼吸、雙手手指緊扣等動作,有助身心放鬆和減壓的作用,建議父母可以與子女一起做,親子關係都得以昇華。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港識教養】做好開學準備!爸媽必學5個方法 助孩子克服上學分離焦慮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教育方程式】幼兒成日大發脾氣 父母必學5招保冷靜

【教育方程式】暴躁小孩當媽媽仇人咁 聲大夾惡如何管教?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