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每七對夫婦中約有一對面對不孕問題。臨床研究顯示,胚胎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是不孕或流產的主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查(PGS)是一項技術,用於檢查胚胎染色體是否正常(Euploidy),有助於提升植入子宮後的懷孕成功率,並減低流產及遺傳異常的風險。
運用評估工具 全面掌握母胎健康
台灣婦產科醫生張平江醫生指出,試管嬰兒技術將優質精子與卵子結合,於體外培養至第五天囊胚期,隨後抽取胚胎外胚層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確認染色體正常後再植入子宮。為提升植入成功率,可評估子宮內膜活性(ERA),以確定最佳植入時機,從而增加懷孕機會。
為確保孕婦順利懷孕至分娩,張醫生建議透過以下方式監察母胎狀況:
1/ 血液生化指標檢測,了解荷爾蒙及其他健康參數。
2/ 監察子宮血流及胎兒生長發育,作為評估依據。
他指出,胚胎植入子宮後,母體與胚胎透過血流及血管進行「交流」。血流是否順暢、是否存在阻力,均影響胎兒發育。孕期荷爾蒙分泌涉及多種物質,需協調運作以支持胎兒成長。因此,早期評估對應對慢性疾病或其他潛在風險非常重要。
張醫生強調,根據優生學「首1000天」的理念,針對高風險群組(如慢性疾病患者、習慣性流產或不明原因胎兒停育者),應從受精階段起監察胎兒發育。即使初期無異常,亦需持續跟進以確保母胎健康。
免疫問題孕婦的懷孕希望
對於因免疫問題難以懷孕或易流產的女性,人工生殖技術提供了一個實現懷孕的途徑。醫生表示,透過適當的醫療調理,部分女性或有機會自然懷孕。確認懷孕後,應進行血液生化檢測,以確保懷孕進展順利。
關鍵監察指標:血栓值與子宮動脈血流阻力
相較於一般產檢(妊娠12週起),妊娠風險管理更為仔細,可視為「產檢中的產檢」,旨在控制潛在風險並針對問題提供適當處理。檢查分為兩個階段:
胚胎植入至胎盤形成(妊娠8週前):子宮內膜因應胚胎植入而改變,逐漸形成胎盤,透過螺旋動脈與胎盤交換物質,為胎兒提供養分及氧氣。
妊娠12至14週:胎盤功能進一步成熟,直接影響胎兒發育。
胎盤像多功能器官一樣,負責代謝及內分泌,其健康程度對妊娠十分重要。正常情況下,螺旋動脈應擴張、阻力降低,確保充足血流供胎盤運作。若螺旋動脈擴張不良,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若自體免疫系統影響胎盤,可能引發血栓。因此,需重點監察以下兩項指標:
1/ 血栓值:透過血液檢查了解胎盤功能,異常情況需由醫生評估並制定處理方案。
2/ 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利用超聲波檢測,觀察血流阻力是否符合妊娠週數的正常範圍。
結合胎兒生長曲線(如頭臀徑、腹圍及大腿骨長度)進行整體評估,有助於更全面了解母胎狀況。
血栓值監察時機
張醫生指出,血栓值監察通常於妊娠7至8週、12週及20週進行。異常數值需由醫生根據臨床情況決定後續處理方案。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查(PGS)?
PGS是一項技術,用於檢查胚胎染色體數目及結構是否正常,有助於提升懷孕成功率並減低流產風險。
2/ 為何孕婦需監察血栓值?
血栓值反映胎盤功能,異常數值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或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需及早監察以確保母胎安全。
3/ 血栓值異常如何處理?
醫生會根據臨床情況評估並制定適當的處理方案,確保胎盤功能正常。
4/ 血液生化檢測的重要性?
血液生化檢測可評估孕婦健康狀況,監察荷爾蒙及其他指標,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保障母胎健康。
5/ 血液生化檢測的頻率?
檢測頻率因孕婦狀況而異,建議於懷孕初期及定期產檢時進行,以持續掌握母胎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僅提供一般資訊,不構成醫療建議或推廣任何特定醫療產品或服務。請諮詢醫生以獲取個人化醫療意見。所有醫療決定應由合資格醫療專業人士根據個別情況作出。
文章由愛群生殖醫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