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呱呱墜地到學會翻身,寶寶在成長路上邁進多少步,家長就感動多少次。看着他們由爬行到追趕跑跳,讓人不禁讚嘆生命之奧妙。但你知道嗎?從嬰兒期到學齡前這段時間,手腳運用及活動的發展過程可是非常講究科學的!
比同齡孩子成長進度落後半年應留意
註冊物理治療師岑韻婷分享,寶寶肌肉發展分為大肌肉和小肌肉兩種,大肌肉負責的動作包括坐、爬、走路等;小肌肉負責的動作則是手指運用、手眼協調等。寶寶0至3個月大,會慢慢發展出自主性動作;4至7個月,能逐漸順暢地控制大肌肉,手指也開始變得較靈活;8至12個月已能夠坐穩,並開始爬行及學習扶着站立;12個月已能夠站穩,並嘗試踏步走路;12至15個月大,多數會搖搖擺擺像小鴨那樣走路了;16個月以上愈走愈穩,並學會順暢地蹲下再站起來;直至24個月已能做出跑跳動作,並可自行一步一階上下梯級,這時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安全。
透過肢體動作的進步,你會發現孩子猶如一株生機勃勃的樹苗,但每個孩子肢體發展進程不同,也會受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比如早產嬰兒骨骼未發育完全,會導致肌肉發展緩慢;神經系統不健全,可能波及腦部發育;又或者出生後因病接受長期治療,亦會減慢活動能力。另外家長常認定「孩子愈早學走路愈好」,對此岑韻婷治療師提醒,基本上到寶寶8、9個月大,肌肉及骨骼才開始成熟及適合學習走路,若寶寶蠢蠢欲動想走路,證明他的骨骼已做好準備,腿部也開始有力,父母可協助扶着讓寶寶嘗試走路;但較小的寶寶骨骼發育未成熟,過早學站或走路,反會傷到骨骼影響發育。
一般來說,肢體發展程度稍遲幾個月不必多慮,但與同齡孩子相差半年便要留意。若確診為發展遲緩,治療師會先安排詳細的發展評估,再透過肌肉力度、伸展運動、平衡練習等進行針對性治療。除了物理治療外,家長亦可在家帶孩子做簡單的訓練,首先了解他們的問題及喜好,再選擇適合遊戲或玩具進行親子訓練。
把握黃金期 加強肢體及手眼協調能力
把握嬰幼兒認知能力、強化肢體發展的黃金時間十分重要。研究顯示,寶寶出生後連續12個月餵哺含乳脂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成分配方奶粉,在12個月大時接受Bayley Scales Testing III 運動能力的認知測試,結果顯示出較佳表現。測試包括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精細動作指寶寶控制小肌肉的能力,包括抓、握、手眼協調等;而大動作則指寶寶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包括坐、爬、站、走等。研究發現他們在12個月時整體的運動能力可比同齡嬰兒快1至2個月。
MFGM是母乳和其他天然奶源中之乳脂肪滴的保護膜(又稱母乳黃金膜)。它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150種以上的脂肪和蛋白質,如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和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s)等,有助腦神經細胞外層形成,可加快訊息傳遞,促進嬰兒腦部發展。由MFGM及奧米加 3 脂肪酸DHA 兩者構成的蛋白質脂肪組合可促進嬰兒腦部發展,為孩子的未來打下穩健的第一步。
註冊物理治療師岑韻婷指出,孩子的肢體發展程度稍遲幾個月不必多慮,但與同齡孩子相差半年便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