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5.4K

【生命教育】從生死到珍惜生命 由淺入深向子女灌輸生命的契機

從生死到珍惜生命,從了解到實踐,「生命教育」呢4個字睇似簡單,不過就包含住不同層次嘅認知,長遠影響小朋友成長;有人會覺得小朋友年紀仲細嘅時候,根本唔適合,甚至唔使同佢講生死問題,久而久之到大個就自然會明?

更多文章:子女虐心的約定:「天堂門口等」 面對生離死別如何灌輸生死教育

而事實上,「生命教育」或者嚟得比我哋想像中突然,更有可能隨時搵上門,若然真係要等小朋友心智成熟先去探討,咁較細嘅小朋友遇到親人離世,作為家長莫非要掩耳盜鈴式呃住佢先,咁樣嘅表達方法又會唔會為小朋友帶來唔好嘅影響?小編今次就特意請嚟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先生(Rex)深入淺出如何與小朋友談及生死議題,道出生命教導嘅重要性。

更多文章:點解小朋友需要「生死教育」?家長可由5本圖書入手!

編:小編
Rex:心理學家黃俊傑先生

編:其實小朋友幾多歲先適合講同佢哋探討「生死問題」 ?

Rex:小朋友幾多歲都有機會接觸生死,我哋應該考慮嘅係以咩方法,同咩方式去表達,而唔係著重年齡分野。

編:係咪真係大個就自然識面對?如果缺乏指引會唔會帶來咩壞影響?

Rex:當然隨著成長,我哋會對死亡有更多認知,或者有更多接觸嘅機會,不過家長喺小朋友成長階段中,亦可以循序漸進向仔女講解生命與死亡。

幼稚園或更早階段嘅小朋友,即係喺5至6歲之前,比較難去理解死亡,但我哋都建議以事實陳述作為根本向小朋友講解,例如話死亡之後,身體唔會再郁動,同時死亡係不能逆轉;若然以「瞓咗覺」、「去咗旅行」向小朋友解釋死亡,或者會令佢產生恐懼,例如將去旅行同死亡掛勾,小朋友有機會對「旅行」有所畏懼。

到咗小學階段,小朋友可以進一步掌握死亡定義,而去到高小,大概10至11歲嘅小朋友透過具體接觸同生活,甚至新聞等等事例,基本都能夠完全掌握及明白生老病死,但不代接佢哋懂得面對。

相關討論:約定下世再見

編:如果家長覺得「唔需要」,或者逃避生命教育,對於小朋友情緒上有咩影響?

Rex:任何學習都需要分階段吸收,生命教育亦一樣,家長可以透過繪本向小朋友作出初階教育,對往後梳理小朋友情緒都好重要;首先,面對親人離世,喊或者傷心呢啲表現都係好正常,即使係成年人亦唔需要喺小朋友面前過於遮飾自己情緒,又或者將傷心同懦弱畫上等號,令小朋友唔敢輕易表露情感,或過於抑壓。

另外,亦應該耐心去聆聽小朋友對於死亡嘅疑問,減低佢哋嘅疑慮,如果要帶小朋友出席同死亡相關嘅儀式,可以先作出預告,話佢哋知,現場或者有好多人表現不捨又或者喊。對於唔同嘅親友過身,傷心程度亦有分別,呢個都受著個人與離世者親疏度有別,不過都屬於正常表現。

編:最後面對唔同宗教背景嘅家庭,都有唔同嘅生死演說,對於推廣生命教育時,係咪都係一個難題?

Rex:有部份家庭有自己嘅信仰,其實係可以成為面對死亡嘅共同支援,當中可能包含住鼓勵,以及其他對生命本身嘅重要信念,不過如果無宗教背景嘅家庭,亦唔需要急住去為「死亡」搵一個「答案」,唔知就答唔知,唔需要勉強,作出事實陳述就可以。


相關文章

【港識教養】共創共享家的幸福

【生命教育】女童放學路上遇離世流浪貓 與媽媽合力送最後一程感動網民

【港識教養】善用5個策略和平化解兩代教養衝突 溝通最好優先請老公出面!

港女搬離家自住 發現媽媽偷裝針孔攝錄機監視:要拆穿佢定扮唔知?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