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別墅

積分: 761


1#
發表於 04-1-7 23:41 |只看該作者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1-12[26/4/2004]updated

我每次查經後會將那次查經內容post上來this topic. 為了查經比較連貫, 請儘量不要在這topic回應, 除非那些問題/分享和那次查經有關. Thanks!!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1 : 有福的人 ---- 虛心的人和饑渴慕義的人 [5/1/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1-12節 (但會集中查3,6節)

5:1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5:2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5: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5:6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5: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5: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11 人若因我辱


別墅

積分: 761


2#
發表於 04-1-16 22:58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2 : 有福的人 [12/1/2004]

我每次查經後會將那次查經內容post上來this topic. 為了查經比較連貫, 請儘量不要在這topic回應, 除非那些問題/分享和那次查經有關. Thanks!!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2 : 有福的人 ---- 饑渴慕義的人(Part 2), 哀慟的人和清心的人[12/1/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1-12節 (但會集中查4,6,8節)

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6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I.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1. 上次我們看了什麼是饑渴慕義的人(馬太福音5:6 ) ----- 是一個渴求公義, 聖潔的生命的人. 今次想問 : 當我們渴求公義聖潔的生命時, 我們怎麼樣可以得到飽足呢?


****這裡當然是指屬靈上得到飽足 ---- 飽足有2方面 : 要滿足饑餓(hungry)+口渴(thirsty).

我們可以看看 -- 約翰福音6:35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

a) 怎樣才會不餓?? --- 籍著生命的糧 i.e. 耶穌的說話/教導
什麼是生命的糧??
耶穌是生命的糧 ---- 人藉著食物解決肉體的飢餓,維持肉身的生命. 但我們信了主, 是藉著屬靈食物解決屬靈的飢餓.

為什麼耶穌是生命的糧?
馬太福音4:4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所以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便是我們的屬靈食物 ---- 生命的糧 = 神的話說.

所以我們因有生命的糧 ---- 耶穌的說話/教導,我們必定不餓, 得到飽足. [當然耶穌的說話/教導已經寫在聖經中.]


b) 怎樣才會不渴呢??--- 藉著聖靈提醒我們關於主的說話, 所以我們不渴.

約4:13-14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i.e.婦人從井打的水)、還要再渴.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 要喝耶穌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

耶穌所賜的水是什麼??
約7:37-39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耶穌所賜的水是指聖靈. 我們是籍著耶穌所賜的聖靈, 就會不渴.

聖靈怎樣使我們不渴呢?
約16:1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

約 14:26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 聖靈(保惠師)會提醒我們關於主的說話, 所以我們不渴.

而且聖靈也會在我們心中工作, 提醒我們有罪(使我們良心不安, 自己責備自己). 當我們看到自己內心的不足, 貧乏, 而更令我們渴求公義,聖潔的生命.
約16:8 "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所以當我們渴求公義, 聖潔的的生命時, 我們是透過神的話說和聖靈的提醒而得到飽足.

2. 但為什麼我們每一個人信了主以後, 有聖靈內住, 也有耶穌(神)的說話 --- 聖經, 我們仍不飽足??有什麼'條件'才可得飽足'?

再看多1次 --- 約翰福音6:35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永遠不渴。

要真正得飽足 ----- 關鍵在於我們有冇'到我(耶穌)這裡來'.


到我這裡來的是什麼人呢??
1. 在約翰福音6:35 到我這裡來的 = 信耶穌的人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s you read from the verse)

2. 路 6:46-47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凡到我這裏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 [到我這裡來的 = 遵行神的話]

3. 路 14:25-27 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到我這裡來的 = 愛神超過一切(e.g. 親人/自己)的門徒]

所以------到我(耶穌)這裡來 = 信耶穌 = 遵行神的話+愛神超過一切.

我們很多時是只是單單話信主, 但並沒有像耶穌所講"到我這裡來" -----我們沒有遵行神的話, 也不是愛神超過一切. 我們很多時只是做表面的基督徒, 連最基本看聖經, 禱告的生活也沒, 有時甚至連教會也不返, 更不用說到遵行神的話..........這也是對我自己的1個提醒.

所以我們的生命得不到飽足, 也沒有渴求公義, 聖潔的生命, 正如上次講到我們被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 自己占據我們的心時, 內心己很滿足full, 那有空間/時間去饑渴慕義 ?? 唯有那些遵行神的話說, 愛神超過一切人/物, 才真正得到飽足.


正如約4:34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者的旨意 ("My food is to do the will of Him who sent Me,")、作成他的工。" 所以我們唯有似耶穌 ---- 遵行神的話說才是真的吃了屬靈食物而得到飽足, 我們才會有公義 聖潔的的生命 --- 就好像若有 1碗飯擺在我們面前, 若只是單單去看, 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幫助. 但若吃了而且消化, 便會成為能量energy, 得到飽足.


II.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什麼是哀慟的人?
哀慟就是我們為到自己的罪[e.g. 路 7:38 ] 和別人的罪[林前 5:2 ; 林後 12:21 ] 難過, 哭泣. 而難過到一個情度好像是死了家人一樣. [路加福音 8:52, 20:11] 當我們饑渴慕義時, 渴求公義, 聖潔的生命., 便自己會為到自己的罪和別人的罪難過, 哭泣.
而"他們必得安慰 " ---- 下次再分享關於"安慰"方面.


III.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什麼是清心的人?
這點跟哀慟和饑渴慕義相關. 當我們看到我們自己是心靈貧乏時, 便會渴慕公義, 聖潔的生命, 便不會對罪挼協.

清心是"內心潔淨"的意思, 即是我們被耶穌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使我們有一個潔淨的心。[約一 1:7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約一 1:8-10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裏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 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裏了。

就是真理在我們心裏, 提醒我們所犯的罪 (我們不是以世界的標準去看我們自己的內心).關於罪方面的教導,遲些在馬太福音第5章21-30節會看到.

唯有"內心潔淨", 我們必得見神 ---- 神會向我們啟示(reveal), 我們也會經歷神更深. [來 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真正喜樂的生命是從聖潔的生命開始. [詩 32:1 過犯得蒙赦免,罪惡得到遮蓋的人,是有福的。] 沒有清潔的心, 便沒有真正喜樂的生命.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3#
發表於 04-1-29 19:31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3 : 有福的人 [26/1/2004]

我每次查經後會將那次查經內容post上來this topic. 為了查經比較連貫, 請儘量不要在這topic回應, 除非那些問題/分享和那次查經有關. Thanks!!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3 : 有福的人 ---- 溫柔的人[26/1/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5: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1. 什麼是承受地土?

----- 簡單來說, "承受地土" = 承受天國.
"承受"這個字很多時是用來形容和天國/永生有關 e.g.
路 10:25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
林前 6:10 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



2. 什麼是溫柔的人?

a) 溫柔是指內心的質素, 不是指外在的性格.
溫柔不是指性格上斯斯文文, 軟弱, 隨和(nice, or easy to get on with), 說話細細聲聲. 聖經所指的溫柔是指內心的質素.
馬太福音 11:29 我[耶穌]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加拉太書 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 這兩段經文都指到內心上的"溫柔".

b) 我們可以看看詩篇37篇去明白何謂"溫柔".

從詩篇37篇1-11節可以看到那些人可以承受地土(承受天國)?

詩 37:9 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
詩 37:11 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



詩篇37篇是大衛所作的詩. 大衛提醒我們 -- 當我們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的情況時, 我們應怎麼樣做. 我們不單學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 37:8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更要學習去謙卑+等候耶和華, 這樣才能承受地土.

所以溫柔 = 等候耶和華的 + 謙卑.


c) 所以若要明白何謂溫柔, 我們要首先明白什麼是謙卑+等候耶和華.

i) 一個溫柔的人是一個謙卑的人. 什麼是謙卑?
民數記 12:3 "摩西為人極其謙和(=謙卑)、勝過世上的眾人." ---- 當時背景是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 後來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米利暗長了大痲瘋. 。[民數記 12:1-14]
摩西的謙卑就是表現在他不但沒有嬲米利暗和亞倫, 反而哀求耶和華, 求神醫治米利暗.[民 12:13 於是摩西哀求耶和華說、 神阿、求你醫治他。]
一般的人若被人背後毀謗, 應會"僅僅於懷", 很嬲,希望有機會向他們報仇e.g.同樣背後毀謗他們, 咒罵他們.....
所以摩西的例子給我們明白一個內心謙卑的人是 : 當他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 背後被人毀謗時, 不單a)不會心懷不平, 為自己伸冤 b)反而會寬恕傷害他的人.

而主耶穌的例子也是一樣. 當他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的審判時, 耶穌也沒有在人面前為自己伸冤, 討回公道, 不為自己辯護.
馬太福音 26:59-63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雖有好些人來作假見證、總得不著實據。末後有兩個人前來說、這個人曾說、我能拆毀 神的殿、三日內又建造起來。
大祭司就站起來、對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麼.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甚麼呢。"耶穌卻不言語。


所以正如詩篇37篇所講, 一個溫柔的人是一個謙卑的人 --- 不會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面對別人的傷害/誤會, 不會為自己辯護, 反而會寬恕傷害他的人.


ii) 一個溫柔的人是等候耶和華的. 什麼是等候耶和華?
-----在詩篇37篇, 作者教導我們當我們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的情況, 我們要學習去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 ---- 將主權交託給神, 因為神是公義, 信實的, 深信神會掌管一切. [詩 37:7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我們可以再看看主耶穌的例子 :
彼得前書 2:21-23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主耶穌的溫柔是表現在他不去報復(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 而是去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 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因為知道神會為我們伸冤.
若是我們, 比別人屈, 冤枉, 我們一定會憤憤不平, 伸冤到底, 也會去說威嚇的話e.g. 將來我復活, 去審判你們, 你們便知死.....
所以一個內心溫柔的人是等候耶和華的人----- 將自己交託給神,耐性等候他, 因知道神是掌管一切, 神會為我們伸冤.

因此溫柔 = 內心謙卑 + 倚靠耶和華、耐心等候他.


d) 所以怎麼樣知道自己是否是有一份溫柔的的心, 通常是透過我們和別人的關係上表現出來.........

1. 當別人傷害我, 得罪我時, 被篤背脊, 我對對方態度是怎麼樣?? 是像摩西不會心懷不平, 為自己伸冤, 反而會寬恕傷害他的人?? 或是含恨在心, 不能寬恕??

2. 當我們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的情況, 我們會否像主耶穌不在人面前為自己伸冤, 討回公道, 不為自己辯護 --- 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去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 或是罵番對方, 說威嚇的話??

3. 當別人(e.g. husband)指出自己的一些錯誤/弱點, 我們是處處為自己辯護 / 覺得對方沒有權話我, 或是謙卑承認自己的過失??[彼得前書 3:1-4 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 神面前是極寶貴的。]

e) 怎麼樣可以成為溫柔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像摩西, 主耶穌那樣有一份溫柔 (內心謙卑)的質素??
其實, 我們沒有像摩西, 主耶穌那樣有一份溫柔的質素,是因為我們仍看自己是somebody e.g. 我怎樣怎樣好過你......我們的內心仍有驕傲. 所以當別人傷害我們 / 面對不公平, 不公義的情況, 我們對別人不會有溫柔的心. 這和之前我們所講到心靈貧乏和哀慟有關 ------ 若我們真的看出自己內心的貧乏窮到*一無所有*(we are a nobody), 也看到自己的是個罪人(i.e. 為到自己的罪難過, 哭泣)我們才會不驕傲 (no proud of himself / nothing to be boast), 內心才會有真正的溫柔.

正如有本書講"Meekness(溫柔) is a true view of oneself, expressing itself in attitude and conduct with respect to others i.e. it is an expression of that in my relationship to others. The meek man is not proud of himself. He feels that there is nothing in himself of which he can boast.The man who is meek is not even sensitive about himself. He is not always watching himself and his own interests. He no longer worries about himself and what other people say......"


f) 所以怎麼樣才可謙卑?? 怎麼樣才可成為一個內心溫柔的人?
要謙卑as a nobody實在不易. 所以神很多時會容許困難/不如意的事/挫折/失敗臨到我們身上, 為的是要幫助我們去謙卑, 除去我們內心的驕傲, 使我們看到自己一無所有, 那麼軟弱, 我們才能謙卑.
其實當我預備這個查經時, 內心也有點沈重, 因覺得自己真的不是一個溫柔謙卑的人. 個心仍是隱藏著驕傲. 實在沒有像耶穌, 摩西那樣成為a nobody ---- not even protect ourself當被別人傷害時. :-( :-(

g) 怎樣在日常生活上應用....?
嘻嘻, 留待查到馬太福音5:38-48+next sharing
才去看.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4#
發表於 04-2-5 23:54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4 : 有福的人 [2/2/2004]

我每次查經後會將那次查經內容post上來this topic. 為了查經比較連貫, 請儘量不要在這topic回應, 除非那些問題/分享和那次查經有關. Thanks!!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4 : 有福的人 ---- 憐恤人的人+ 使人和睦的人[2/2/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馬太福音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 什麼是憐恤?
---- 可參考2方面去明白何謂"憐恤"

a) 憐恤 = 完全饒恕
馬太福音 18:21-35 ---- 當時背景是彼得問耶穌 "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當然, 饒恕七十個七次不是指真的饒恕70x7=490次, 而是指完全饒恕. 後來耶穌講了一個比喻 :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纔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阿、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罷、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眾同伴看見他所作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 這個比喻講到一個僕人欠主人一千萬銀子, 沒有甚麼償還之物. 那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但後來那個僕人的一個同伴、只欠他十兩銀子, 卻沒有免了他的債, 甚至把他的同伴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於是主人大怒,對他說:『你這個惡僕,你求我,我就免了你欠我的一切。難道你不應該憐憫你的同伴,好像我憐憫你一樣麼?』也把他送去服刑,等他把所欠的一切還清。

"王"是指什麼? "僕人"是指什麼? "同伴"是指什麼?
這個比喻中心是完全饒恕. 王是指天父, 僕人是指基督徒, 同伴是指弟兄姊妹(大家都是一同服侍同一個王----神). 這正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欠了神的債 (=都是犯罪虧欠了神), 也沒有能力去償還 (當時一般人的一日人工是一兩銀子, 所以一千萬銀子是天文數字), 但神卻赦免我們的罪債.。

為什麼很多時, 我們對人沒有憐憫 / 饒恕?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神對我們的恩典(憐憫), 當弟兄姊妹對我們有很少的虧欠時(其實是十兩銀子 = 當時一般人的十日人工), 我們卻對別人斤斤計較, 沒有憐憫, 不願意去從心裏饒恕.
所以耶穌嚴厲的說 : 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這樣待你們。我們是否有憐憫的心是反映在我們對(特別是)弟兄姊妹的態度. 若弟兄姊妹得罪了我, 虧欠了我們, 我們會否像這個惡僕一樣, 對別人斤斤計較, 沒有憐憫, 不願意去從心裏饒恕??

正如主禱文,耶穌教我們禱告向神說 ----- 路 11: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
馬可福音 11:25-26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 若我們憐憫, 願意去從心裏饒恕弟兄姊妹, 天父也對我們也會有憐憫. 所以一個憐恤的人是一個完全饒恕的人.


b) 憐憫 = 深愛罪人, 希望罪人能悔改, 認識神, 關心別人的救恩.

馬太福音9:10-13 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什麼是法利賽人?? 什麼是稅吏?
法利賽人----- 是一班很熟悉聖經的人. 稅吏 --- 是當時所謂的走狗 (幫羅馬政府向以色列人收稅) 但很多時都會貪心, 多收一些稅. 當時以色列人看稅吏為罪人.

法利賽人出了什麼問題??
法利賽人不滿耶穌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 ---- 因為他們沒有憐恤的心. 耶穌在馬太福音23責罵法利賽人, 因他們假冒為善 ---- 只著重外表的敬虔, 卻忽略了內心 的敬虔 ---- 沒有憐恤.

馬太福音 23:23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而在路加福音 18:9-14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 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 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法利賽人的問題是仗著自己是義人(禁食兩次, 捐上十分之一**)、藐視別人, 看不起稅吏, 覺得自己是很好, 很公義, 對稅吏沒有憐恤的心.----- 這也是我們要小心, 我們會否當成為了基督徒後, 好像法利賽人, 仗著自己是義人, 看不起其他不信主的人呢?? 我常常提醒自己是正如耶穌是公義, 聖潔, 祂是恨惡罪, 但卻是深愛罪人.這是不容易呀!! 我們很多時卻是恨惡罪人, 自己卻愛犯罪!!

所以一個憐恤的人是一個恨惡罪, 但卻是深愛罪人, 對罪人有憐恤, 正如耶穌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 希望罪人能悔改, 認識神, 得著救恩. 相反一個沒有憐恤的人是像法利賽人, 仗著自己是義人, 看不起其他不信主的人, 沒有關心他們的救恩.

===> 憐恤 = 願意完全饒恕別人(特別是指弟兄姊妹) + 深愛罪人, 希望罪人能悔改, 認識神, 關心別人的救恩. 唯有當我們對人有憐憫, 神對我們也會有憐憫.


2. 怎樣能夠使人和睦?你有沒有見證可分享? 使人和睦容不容易? ?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 我想作為基督徒, 我們首先不要做主動挑起紛爭(trouble-maker). 相信我們基本上都知道要去做和事老. 但使人和睦的而且確並不容易. 其實最近我都要幫2對夫婦去處理有一些婚姻問題, 需要我們去做和事老....我自己想到有2點需要去留意 :

a) 溫柔的人 ------我們是用基督的溫柔去勸勉別人, 把人挽回過來. [溫柔 = 內心謙卑, 倚靠耶和華、耐心等候他].

很多時, 我都會很無耐性, 特別是其中一方有明顯錯處, 通常會直斥其非...但很多時, 人在錯誤中, 都是當局者迷....跟本聽不入耳, 也沒有開放的心.....所以今次試下去持一個溫柔的心去勸別人 ----- 不是用什麼口才/心理學去改變人, 也不是痛罵錯誤的一方, 而是去等候耶和華, 多禱告, 少說話, 求神在人的心工作, 深信神會掌管一切, 求祂的心意成就 i.e.用神的方法, 心意去行事.

哥林多後書10:1我保羅,就是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
加拉太書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b) 使人和睦不單是指人與人之間方面, 更要是使人與神和睦.
歌羅西書1:21-22 你們從前與 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裏與他為敵.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神]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

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的而且確並不容易, 因人自我中心太強.......除非是讓對方認識神, 改變人的內心, 否則都很難做.
林後 5:18-19 一切都是出於 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 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5#
發表於 04-2-20 16:21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5 : 有福的人 [16/2/2004]

我每次查經後會將那次查經內容post上來this topic. 為了查經比較連貫, 請儘量不要在這topic回應, 除非那些問題/分享和那次查經有關. Thanks!!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5 : 有福的人 ---- 為義受逼迫的人(Part One) [16/2/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 5:10-12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1. 什麼是為義受逼迫? 義是什麼?

---- 在聖經裡, 簡單來說"義"是指生命質素, 可以有4方面 :

a) 義 = 敬畏神

使徒行傳 10:22"......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
使徒行傳 10:2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 神。
使徒行傳 10: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 透過以上3句經文, 可以看出義人 = 敬畏神的人.


b) 義 = 恨惡罪, 對罪傷痛和不妥協(i.e.敬虔)

彼得後書 2:7-9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

---- 當時的背景是神打算焚燒所多瑪、蛾摩拉兩城, 因住在城中的人罪惡滿盈. 而羅得為到他們的罪傷痛.


c) 義 = 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禮儀、沒有可指摘

路 1:5-6 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亞比雅班裏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他妻子是亞倫的後人、名叫以利沙伯。他們二人、在 神面前都是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禮儀、沒有可指摘的。


d) 義 = 愛弟兄 (別人)

約翰一書 3:7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纔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
約翰一書 3:10 從此就顯出誰是 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 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


----- 義人 = 行義 ; 不行義的 = 不愛弟兄 ---- 所以行義=愛弟兄

所以簡單來說 --- "為義受逼迫" ----- 即是為了敬畏神, (e.g.恨惡罪, 對罪不妥協, 遵行主的一切誡命)和愛弟兄的原故, 我們所要面對的困難.


2. 為什麼我們信耶穌會被逼迫(被人辱罵、逼迫、捏造各樣壞話毀謗)?

正如剛才所說, 我們因為為了敬畏神, (e.g.恨惡罪, 對罪不妥協, 遵行主的一切誡命)和愛弟兄的原故, 我們會面對的困難. 正如提後 3:12所講 ------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例如 : 我們可能為了敬畏神 ---- 返教會, 主日學, 查經班......其他方面的服侍, 而少了時間倍伴家人, 令他們不高興......於是便可能被他們罵....話你太沉迷...冇親情.....當然, 你越對神委身, 家人的反應會越大....若只是"側側膊", 有空才返教會, 主日學, 查經班.....以倍伴家人行先..那可能沒有什麼逼迫!!

又例如 : 假如我們恨惡罪, 對罪不妥協, 同事明明遲到, 卻之前叫定我們打咭, 我們為了不說謊而不幫他, 可能會比他罵. 又如果同事在講另一個同事是非, 你又不講, 可能比人排斥....覺得同你冇話題, 唔岩KEY!!

假如我們為了對罪不妥協, 遵行主的一切誡命 -----當然若家人是拜偶像/祖先, 我們不會去幫手, 不會去裝香, 更不會去拜....一定被他們罵不孝順...當然在佛教/道教的喪禮上, 也會面對同樣情況.
又可能我們奉獻十份一的人工給神, 家人知道後, 會罵你foolish, 被教會扼.

又假如我們為了愛弟兄的原故, 見他犯了罪, 私下指出他的罪來, 他可能很不高興, 之後不睬你, 甚至可能會背後中傷你.

當然, 我們信耶穌會被逼迫的背後主要原因是 : 我們不屬世界 ----- 不再用世界的價值觀/方法去行事, 而是用神的方法去行事為人(我們行在真理中).

約翰福音 15:18-20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耶穌)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

--- 我們信了主後, 是從世界分別出來, (note: "世界"的原文意思是指系統system)即是表示不再用世界的價值觀/方法去行事, 而是用神的方法去行事為人.

彼得前書 4:2-4 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 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群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彀了.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

因為我們不屬世界, 不再用世界的價值觀/方法去行事, 所以和世人的行事為人不同, 而會面對逼迫.


3. 你有沒有經歷過如這裡所講 - 因信主被別人"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 如有, 請分享.

我是在一個不信主的家庭長大, 所以一開始返教會, 再之後多些委身給神/教會, 經常被家人話沉迷. 以前一大班親戚食飯*.又會被他們罵, 講很多說話*.但我仍舊堅持, 以神行先.哈哈.....他們這few years己很少話我...反而現在有困難時, 識得找我禱告, 因開始看到神是真的!!


下次我們會去看什麼是天國, 為什麼面對逼迫, 仍舊能歡喜快樂和天上的賞賜.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6#
發表於 04-2-27 22:47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6 : 有福的人 ---- 為義受逼迫的人(Part Two) [23/2/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 5:10-12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1. 上次我們會去看什麼是" 為義受逼迫". 仲記唔得什麼是" 為義受逼迫"?

簡單來說 --- "為義受逼迫" ----- 即是為了敬畏神, (e.g.恨惡罪, 對罪不妥協, 遵行主的一切誡命)和愛弟兄的原故, 我們所要面對的困難.


2. 今次想補充1點 ----- "為義受逼迫"不同 "為罪受逼迫"

彼得前書 2:19-20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 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 神看是可喜愛的。

彼得前書 4:14-16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 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 神。


所以可看出聖經中, 指出2種情況的受苦 : 為義(為基督的名, 行善)受逼迫vs 為罪(犯罪e.g. 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受逼迫. 我們所追求的是"為義受逼迫" ----- 因此當我們面對逼迫時, 要分辨我們究竟是為義(為基督的名)定是為罪??


3. 什麼是"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在舊約裡, 有很多先知e.g 以賽亞, 以西結, 耶利米......因去宣講神的說話, 叫以色列人離開罪, 去悔改, 當時以色列人不願意去聽, 還去逼迫先知.

e. g. 先知米該雅的例子 --- 當時的背景是以色列王亞哈想和猶大王約沙法一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 於是便去求問400個假先知, 他們都說可以去攻打(不是神的心意). 但先知米該雅卻愛真理, 將神的心意直說, 後來以色列王亞哈很嬲, 把他下在監裏、使他受苦.

歷代志下 18:5-7 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四百人、問他們說、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 神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裏。約沙法說、這裏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可以求問他麼。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豫言、不說吉語、常說凶言。

代下 18:12-13 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米該雅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的 神說甚麼、我就說甚麼。

代下18:18-22 米該雅說、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他左右。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以色列王亞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陣亡呢。這個就這樣說、那個就那樣說。隨後有一個神靈出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去引誘他。耶和華問他說、你用何法呢。他說、我去、要在他眾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耶和華說、這樣、你必能引誘他•你去如此行罷。現在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

代下18:26-27王如此說、把這個人下在監裏、使他受苦、喫不飽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來。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安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我說這話了.....


所以好像路加福音6:26所講"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 當我們為了真理的原故去講出神的心意/去勸戒別人(像真先知), 別人可能不愛聽, 而去逼迫, 中傷你. 但若我們像那些假先知, 只是為了討好別人, 不去講出神的心意, 別人可能會很讚賞你, 因你所講的, 很合他的心意! 但耶穌卻說這是"有禍了" ---- 因我們只討人喜悅, 不是討神喜悅!!


4. 為什麼面對逼迫, 仍舊能歡喜快樂?

a)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i) 什麼是天國?
天國不是我們所講的天堂, 好似我們只在當中嘆世界, 吃提子, 比人服侍.....天國(Kingdom of Heaven) ----- 國(Kingdom )這個字是特別強調執掌, 王權 --- 即是強調神在當中作王, 祂有王權去統治祂的子民.
所以在路 17:20-21 法利賽人問 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 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 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心裏或作中間〕
----- 即是當我們的生命讓神來掌權, 作王時, 神就會和我們同在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your midst.) 所以天國可以是指將來的新天新地, 但也可以在今生現在都經歷得到.
而且當神和我們同在, 我們的生命生就會有公義、和平、喜樂. [羅 14:17 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ii. "天上的賞賜" 是指什麼?
當然"天上的賞賜"可以是指天國, 而我們能得永生. 但天國中, 最重要的賞賜是 ---- 耶穌.
啟示錄 2:26-28 "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
啟 22:16 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晨星=耶穌

所以我們在逼迫中, 仍能歡喜快樂, 是因為我們將眼目集中在天上的賞賜 ---- 將來可以進入天國和在天國裡有耶穌在一起(可以面對面見神). 天國最寶貴就是可以有耶穌的同在.

正如保羅所講 : 腓立比書 1:21-23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b) 我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
彼得前書 4:12-14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 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

其實當我們面對逼迫時, 是與基督一同受苦, 有神的同在.

正如但以理書3:8-25 --- 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下令所有人都要俯伏敬拜他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中。當時但以理的3個朋友沒有拜他所立的金像, 於是被扔在烈火的...中, 但尼布甲尼撒王卻見到有第四個人在火中遊行, 是神在當中和但以理的3個朋友一同受苦.

但以理書 3:19,24,25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那時尼布甲尼撒王驚奇、急忙起來、對謀士說、我捆起來扔在火裏的不是三個人麼•他們回答王說、王阿、是•王說、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

c) 為神受苦是神給我們的恩典
腓 1:29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我們很多時講神的恩典都是只是著重我們罪得赦免, 白白得救恩.....,但卻忽略了其實為神受苦, 去信服祂, 也是祂的恩典. 因為透過受苦, 使我們的生命被主煉淨, 更美麗.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7#
發表於 04-3-12 23:59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八福的總結 (馬太福音 5:3-12) [8/3/2004]



在你的領受中, 你覺得"八福"的總結是什麼?


看了這麼多次"八福", 我覺得耶穌是想提醒我們成為一個基督徒, 我們的一生的生命方向是要以天國為中心, 正如八福是以天國開始 [太 5: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也是以天國結束 [太 5: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當我們的生命方向是以天國為中心時, 將眼目集中在天上時, 我們才能去輕看今生的得失(無論在錢財上, 名利, 地位上......) e.g. 我們能去憐恤別人, 完全饒恕, 不怕蝕底, 是因為我們看重神是公義的, 深信神將來會給我們討回公道 ; 也因為我們看重和神的關係. [馬可福音 11:25-26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但實際上, 很可惜的是, 我們成為基督徒後, 生命的方向很多時仍是以 : "地上的國"為中心, 仍是以地上的事為首要. 我們應以追求神的國為我們生命的目標.

歌羅西書 3:1-2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 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正如保羅所講 --- 哥林多後書 4:16-18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也像希伯來書10:32-34 講到"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

--- 我們甘願為基督受苦, 不怕蝕底, 是因為我們的信心放在永恆的家業 --- 天國.
唯有我們集中在天上的賞賜, 我們才能輕看今生, 才能實踐聖經所講的真理. 除非我們的生命是以追求天國為我們一生目標, 否則我們很難/也不會去實行"8福"所講的教導.

跟住, 我們在馬太福音會繼續看怎麼樣去追求天國和以天國為我們一生的目標.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8#
發表於 04-3-13 23:48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7 : 鹽的生命 [8/3/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13-16節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1. "你們是世上的鹽" ----- 鹽有什麼功用/特性?

a) 防腐的作用, 防止變壞, 預防細菌滋生 (正如我們會用鹽去腌製食物, 使食物不會變壞)


b)有醫治作用 --- 正如我們有喉嚨發炎會用鹽水去漱口, 消炎
e. g. 以利沙在耶利哥治好惡水的神蹟 ----- 列王紀下 2:19-22那城的人對以利沙說:「請看這城的地勢很好,老師你也看見,可惜水惡劣,以致此地沒有出產。」以利沙說:「給我拿一個新碗來,裏面要盛點鹽。」他們就把碗拿給他。他就出去到水源那裏;把鹽倒在那裏,然後說:「耶和華這樣說:『我已經醫好了這水,從此不再有人死亡,地也不再沒有出產了。』」那水果然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話。[聖經新譯本]

----- 當時耶利哥的水惡劣, 於是先知以利沙把鹽倒在水源那裏. 所以鹽有醫治作用.


c)有清潔/潔淨作用 --- 正如我們也會用鹽去洗奶瓶, 洗菜......

舊約裡, 以色列人獻祭時, 要在供物上撒鹽, 作潔淨之用.
以西結書 43:22-24 "....將無殘疾的公山羊獻為贖罪祭•要潔淨壇、像用公牛犢潔淨的一樣。潔淨了壇、就要將一隻無殘疾的公牛犢、和羊群中一隻無殘疾的公綿羊、奉到耶和華前•祭司要撒鹽在其上、獻與耶和華為燔祭。 "



2. 為什麼 基督徒是"世上的鹽"?

~~~世上的鹽---- 強調我們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應是怎麼樣.

a) 基督徒是"世上的鹽"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防腐, 防止變壞, 潔淨的作用, 也能預防細菌滋生 ---- 即是我們有聖潔的生命, 在這敗壞的世代裡, 能阻止邪惡/ 罪蔓延.

e.g. 現代人對性很開放, 隨便, 在婚前沒有性行為巳是稀有品種. 當我們仍堅持婚前沒有性行為時, 其實己是阻止邪惡/罪蔓延. 又例如: 當同事講其他人是非/取笑其他人時, 而我們沒有講埋一份, 己是阻止邪惡/ 罪蔓延, 而且, 他們見你不講, 自然也可能沒有興趣再講下去...這就是鹽的作用 ---- 不讓邪惡/ 罪蔓延.

我們的生命是否像鹽 ------ 能在家中, 公司中, 朋友中防止罪蔓延?? 仰或是我們同流合污, 跟世界的人沒有不同??


b)醫治作用 ---- 當別人接觸我們時, 我們的生命能否有醫治的作用(特別是屬靈上)?? 別人能否從我們的生命得著安慰?? 我們能否鼓勵/扶助傷心/沒有盼望的人??

以賽亞書 61:1 主耶和華的靈[聖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c) 當然鹽最重要的特性是本身是有味道 ----- 正如若我們是鹽, 我們的生命應是很有味道 ---- 十分吸引人.
林後 2:15 因為我們在 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d) 鹽會使人口渴---- 若我們是鹽, 我們的生命應使人口渴, 要飲水 ---- 使人渴求屬靈的事情和神的話語 . Our life should make people thirsty.

我們的生命是吸引人, 使人口渴?? 別人覺得你不同或是我們的生命使別人生人勿近?? 很多時, 我們都會聽到non-christian說我不會做基督徒, 因為XXX那麼差/衰, 我都好過佢!!



3. 馬太福音 5:13"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a) 什麼是"鹽若失了味"?

~~ 這兒是指鹽失了最基本的功用, 沒有用處. 當然表面看不出, 但嘗過(taste)便知.

b)同樣, 基督徒是鹽, 為什麼會失了味?

~~ 表面可能是基督徒, 但嘗過(taste) --- 和他接觸過後, 找不到那基督馨香之氣 ----- 沒有防腐, 防止變壞, 潔淨的作用, 也沒有醫治的作用. 當然生命更不會吸引去到基督那裡(Our life cannot make people thirsty --- to be thirsty for God and His word)

~~"失了味" 原本的意思是愚拙, 特別是指屬靈上的愚拙(spiritually stupid). 不是指IQ低.簡單來說, 屬靈上的愚拙是指我們的心在世界上, 愛世界.

馬太福音 7:24-27「所以,凡聽見我這些話又遵行的,就像聰明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搖撼那房子,房子卻不倒塌,因為建基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些話[當時是指登山寶訓]卻不遵行的,就像愚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搖撼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厲害。」

路 6:49 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


~~ 這兒講到愚蠢的人是一個人聽了神的話而不遵行 : 愚蠢的人是把自己的房子根基建在沙土上. 當然沙土是指不穩固的根基. 在平衡經文中, 路 6:49講到"把自己的房子蓋在沙土上 " = "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

~~沙土 = 土地 = 世界(在聖經裡土地很多時是指世界).
所以我們的生命像鹽失了味, 是因為屬靈上的愚拙, 我們將根基建在沙土(=世界)上, 不是將根基建在磐石上(耶穌).

~~根基建在沙土(=世界)上 = 我們所倚靠的都是世界的一切E.G. 錢財, 名利, 房地產, 股票.....但這些像沙土, 靠不著, 很易*LUM*, LOOSE. 我們定是我們是倚靠神呢??

~~ 正如在創世記 19:26, ----- 當時的背景是神打算焚燒所多瑪、蛾摩拉兩城, 因住在城中的人罪惡滿盈, 但神憐憫羅得一家, 叫他們速速的逃走到另一個城. 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羅得的妻子仍留戀著在後邊 -----所多瑪、蛾摩拉兩城.

~~所以我們會否像羅得的妻子, 心和眼目仍是留戀世界, 常常往後望/向世界看? 若是這樣, 我們會像鹽柱, 表面是鹽, 但卻失去了功用!!

~~表面我們是基督徒, 但卻沒有真正基督徒的內涵.....我們並沒有從世界分別出來, 個心仍是向著罪, 向著世界E.G. 不斷心想在世界向上爬, 怎麼樣能earn more money, buy a better house, 不斷進修去希望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 個心都比晒世界, 那有時間去在屬靈上進修, 去傳福音??

~~這樣別人當然不能嘗到那基督馨香之氣. 我們也沒有防腐的, 防止變壞, 潔淨的作用, 也沒有醫治的作用. 當然生命更不會吸引去到基督那裡 -----因為我們和不信主的人, 在世界的追求上沒有分別.




*** 下次會講世上的光, 其實和鹽的內容很相似.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9#
發表於 04-3-18 23:34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8 : 光的生命 [15/3/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13-16節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1. "你們是世上的光" ----- 一般來說, 光有什麼功用/特性?

---- 光有以下功用/特性 : 使人在黑暗中有方向, 盼望, 也帶給人溫暖.


2. 如果我們是光, 我們的生命應有什麼功用/特性?

a) 光能將人內心的黑暗(=罪)彰顯出來(Reveal the darkness inside our hearts)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 --- [世上(kosmos) --- 特別是指世界的系統]即是強調在世界的系統中, 我們是光 ---- 我們是從世界的價值觀, 做事方法分別出來. 當別人和我們接觸時, 我們能將人的罪顯明出來.
e.g.正如在若公司裡, 有些人會把公司的文具私自拿回家用, 但同事見你沒有這樣做, 他的良心會知道, 知道會不好, 以致將他的貪心彰顯出來.

以弗所書 5:8-10你們從前是黑暗的,現今在主裏卻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應當像光明的兒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的良善、公義、誠實。你們要察驗甚麼是主所喜悅的。

腓立比書 2:15-16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b) 當然更重要的是使人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 將神的救恩帶給別人.

使徒行傳 26:118 [耶穌向保羅說] 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 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c) 同樣, 光能使人在現今黑暗的世代中有方向, 盼望 ---- 我們的生命能使人在絕望中帶來盼望, 帶給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 將救恩, 屬靈生命傳給別人.


d) 當然光也能帶給人溫暖 ---- 我們的生命有愛
約一 2:10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3. 為什麼會我們的生命不能發光?有什麼會攔阻我們的生命去發光?

a) 我們沒有1個專一的心去尋求神 ~~ 我們想"一腳踏兩船" : 又追求神, 同時又追求錢財.

馬太福音 6:22-23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瞭亮"的原文意思是指"單一", 這裡即是說, 我們的眼睛昏花, 不瞭亮是因為看東西不單一/專一(focus/single-hearted). 所以用在我們身上, 即是我們沒有一個專一的心去尋求神, 隻眼週圍看(double vision)不是專一去定睛在耶穌身上.


為什麼沒有1個專一的心去尋求神? 有什麼會令我們分心?

**若看馬太福音 6:22-23的前文後理, 可看出我們不專心是因為我們事奉兩個主 ---- 同一時間想事奉神、又事奉財利(瑪門)

馬太福音 6:21-24"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事奉的原本意思是=服事有如奴僕. 我們會否想"一腳踏兩船"?又追求神, 同時又追求錢財, 使錢財成為我們的主人e.g. 有2份工罷在我們面前, 1份要返星期日但人工高一些, 另一份人工少一些, 但可以返教會的, which one we will choose呢?? 又或者我們個心天天為了錢財去擔心, 成為錢財的奴隸, 定是為了別人的救恩而擔心??

**所以我們的生命不能發光,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沒有一個專一的心去尋求神, 我們的心仍貪戀錢財.



b) 正如剛才所說, 當然, 每一個人的財寶不同, 有的人是錢財, 有的人可能是其他 ----- 我們的將燈放錯地方(放在斗底下、床底下, 器皿蓋上, 在地窨子裏), 使光隱蔽.

可 4: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麼。
路 8:16 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
路 11:33 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裏、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


床底下 -------- 可以是指婚姻 [來 13:4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 神必要審判。]

器皿蓋上 ----- 可以是指家 (e.g. 我們的房屋, 家庭......)
[提後 2:20 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器皿)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
太 12:29 人怎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器皿)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纔可以搶奪他的家財。]

[斗底下, 在地窨子 --- 找不到相關經文.]

*** 即是說, 我們將生命焦點放在錯誤的地方, 有些人放在床底下(婚姻裡) e.g. 一心只是想討老公喜悅, 如老公不喜歡自己去教會, 就不去......有些人將個心放在自己的家e.g. 我曾經聽過一個姊妹分享, 因她買了一間新屋, 於是很當間屋是寶, 日日放工回家食飯後, 便清潔間屋, 有時執到2:00am!! 那有時間, 精神去返教會/去關心其他人??

有人的燈放在家庭, 仔女至上e.g. 為了子女去興趣班, 便寧願他們不上主日學, 也和不信主的人一樣, 而單單著重仔女的前途/學業的培養, 而忽略了屬靈的栽培, 當然有時我們的價值觀也沒有變, 好像不信主的人一樣, 希望入心儀的名校而虛報住址!
所以當我們的生命焦點放在錯誤的地方, 就會好像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光被摭蓋了.




4.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a) 那麼, 我們的燈應放在那裡, 才能發光?
-- 燈應放在燈台上才能發光.


b) 燈臺是指什麼?
---- 燈臺在聖經裡是指教會.
啟 1:20 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


c) 所以耶穌提醒我們, 我們的生命應放在燈台上 = 建立教會上 = 為神而活.

---- 神拯救我們後, 我們不是立即升天, 我們留在地是只有一個目的 : 我們的生命是放在建立教會(燈臺)上, 而不是放在其他方面.


d) 為神而活的生命 = 捨己的生命

**正如上次講到鹽, 鹽和光都有同一個特性 --- 捨己. [鹽 ~~ 溶了, 消失了才能有用 ; 光(聖經時代的燈是用燈芯, 放油點著, 才能發光) ~~ 同樣都是燃燒自己, 才能發光]

---- 我們是否過著捨己的生活 i.e. 我們是為神而活??
加 2: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林後 5:14-15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一個發光的生命是一個捨己的生命 = 為神而活 = 為教會而活 (將燈放在燈台) = 為建立別人的生命而活 (教會是由人所組成). We live for Christ and for other people. ...we no longer live for ourselves.



5. 總結 -- 我們的生命要發光, 必須過捨己的生活.

--- 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 10:38講到我們的生命要發光, 必須過捨己的生活.
約 12:46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
約 8:12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我們信主, 其實是表示我們一生跟從主. 唯有我們跟從神, 生命才會發光. 但跟從神的意思是過一個捨己的生命 [太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我們現在是否過著捨己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是為什麼燃燒?? 我們用了多少時間/精力去建立別人生命, 去傳福音?? 定是我們有餘時間/精力都花在我們自己的喜好/家庭/事業上?? 我們是否仍是為自己而活 (e.g錢財, 工作, 家庭, 兒女, 屋,.....), 去燃燒我們的一生??

若我們只是過著一個為自己而活的生命, 很可惜, 我們仍是行在黑暗中, 我們的光被其他東西摭蓋了.但若我們是為建立教會, 建立別人屬靈的生命而活, 我們是過著捨己的生活, 我們才能發光, 去照亮別人, 將榮耀歸給神.




Copyright@jjmama 2004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別墅

積分: 761


10#
發表於 04-4-1 00:00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9 : 向弟兄發怒 = 犯殺人罪 [29/3/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20-26節

"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



1. 太 5:20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經文背景~~當時耶穌講到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弱點 ----- 他們只是遵守律法的表面意思,卻沒有讓神改變他們的內心。
正如哥林多後書 3:6所講 --- "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for the letter kills, but the Spirit gives life.) 耶穌是想提醒門徒要去明白神的誡命的精髓, 不要像法利賽人和文士, 只是死守律法的表面意思.



2. 馬太福音 5:21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

~~『不可殺人。』--- 是十誡中的第六誡. 而『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 是取自民數記 35:30 "無論誰故殺人、要憑幾個見證人的口、把那故殺人的殺了、只是不可憑一個見證的口叫人死。" ---- 當然, 這裡所指的真的把別人殺死.



3. 太 5:22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But I say to you that everyone who is angry with his brother shall be guilty before the court; and whoever shall say to his brother, 'Raca,' shall be guilty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and whoever shall say, 'You fool,' shall be guilty [enough to go] into the fiery hell.


~~ 耶穌在這裡將誡命的精髓說出, 不像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弱點 : 只是看/遵守律法的表面意思, 便自以為義.

a) 耶穌其實在這裡講出3個層面(3 levels) ~~ 看英文會清楚一點.

** 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everyone who is angry with his brother shall be guilty before the court)
** 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whoever shall say to his brother, 'Raca,' shall be guilty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 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whoever shall say, 'You fool,' shall be guilty [enough to go] into the fiery hell.)


b) 當然, 在任可1個層面上, 都是犯了罪, 要受審判.

1. 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
~這是所指的審判, 是指在local court of Israel審判. (最輕微的) 耶穌指出凡動怒的,實際上就已犯了殺人罪。法利賽人覺得沒有殺人就很公義了(因死守表面的律法). 但耶穌看重的是我的內心, 我們雖然沒有親手殺人,卻已真真正正犯了殺人罪。

為什麼我們向弟兄發怒?? ~~ 是因為內心沒有愛, 有怨恨. 所以在約翰一書 3:15說到恨弟兄的=殺人.
[約一 3:14-15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裏面。]


2. 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
"拉加"的原本意思是指廢物, 無用(empty-headed man, worthless). 這反映出我們對弟兄姊妹的態度 ---- 蔑視, 輕視對方.
e. g. 我們在教會裡, 會否蔑視, 輕視其他的弟兄姊妹(e.g. those from China, 沒有學識的....)?? 若我們的內心是蔑視, 輕視其他人, 很自然, 我們的說話也會接達出來.


3. 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魔利"原本意思是指蠢苯, 特別是指屬靈上無知, 道德敗壞 (差不多是一個無神的人a godless man). 所以不要話弟兄姊妹"x線", "人蠢無藥醫* ----- 難免地獄的火!!

正如有一本書說Killing does not only mean destroying life physically. It means till more trying to destroy the spirit and soul, destroying the person in any shape or form*..Here we are confronted not only with actual murder but with all this within our hearts, feelings and sensibilities and ultimately our spirit, that is regarded by God as murder.


c) 為什麼耶穌很看重人的內心.?
~~ 因為"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 17:9).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 16:7)
~~ 而且, 罪的特性是從心開始. 起初, 可能是從心裡對弟兄姊妹有少許不滿, 怨恨, 後來怨恨加深時, 便很容易從口裡表達出來, 去罵人. 馬太福音 15:18-19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纔污穢人。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d) 所以若我們以世界的角度來看, 我們應很少人會犯殺人罪. 但神看的角度和我們不同. 在神的眼中, 若我們向弟兄發怒, 不愛弟兄, 恨弟兄, 甚至罵對方廢物, 無用....蠢苯, 神巳看我們犯了殺人罪, 要審判.

e) 當然, 也以看出怨恨的程度是越來越深的 : 由內心的怨恨, "罵人廢物", 罵人蠢苯, 特別是指屬靈上無知. 當然,後果也是越來越嚴重 : 初時由local court of Israel判罪 --> "公會supreme court的審斷" --> 由神判罪 (地獄的火)

~~ 正如雅各書3:5-10 "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 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 "

~~ 所以, 耶穌提醒我們, 當內心有怨恨的時候, 是很危險的. 因我們會用舌頭咒罵人,像滿了毒氣的使害死人.



4. 基督徒可否發怒? 發怒是否一定錯?
~~ 簡單來說, 基督徒可以發怒, 但卻是義怒 : 即是我們對罪恨惡(our anger must only be against sin) e.g. 我們的生命若是聖潔時, 我們很自然會對不公義, 邪惡的事發怒, 恨惡. 正如主耶穌面對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也嚴厲地斥責他們"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馬太福音23), 希望他們能看出自己的罪來!

但正如我們以前曾說過, 耶穌雖然是公義, 聖潔, 祂是恨惡罪, 但卻是深愛罪人.這是不容易呀!! 我們很多時卻是恨惡罪人, 自己卻愛犯罪!! 所以一個公義的人是一個恨惡罪, 但卻是深愛罪人, 對罪人有憐恤,

因此, 若我們內心有怨恨, 發怒時, 我們是因見對方犯罪而不悔改因而感到難過, 痛恨對方的罪? 還是只不過是其他的原因e.g. 情緒/脾氣不好, 別人和自己的意見不同, 利益衝突, 別人無心之失*..所以我們的內心是怎麼樣?? 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很容易向別人發怒? 恨人??



5. 你試過心裡恨人/發怒/甚至罵人嗎?? 若有, 你會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今次的經文, 對我自己也有很大提醒. 我覺得是可從2方面去解決 :

1. 若只是單單在內心上有恨人/發怒
耶穌提醒我們罪是首先由內心發出. 所以我們要留意自己的良心, 很多時聖靈是會安靜地在我們的良心工作, 去指出我們的罪. (約 16:8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若聖靈提醒我們內心有恨人/發怒, 我們要快快面對, 向神認罪, 求神赦免, 潔淨內心.


2. 若不單在內心上有恨人/發怒, 甚至言語, 態度上表達出來e.g. 罵人, 那就要快快與人和好.

~~ 馬太福音 5:23-26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

[耶穌的時代,若有人不能還清債務就要被關進監牢,直到還清所欠的債項。除非有人為他還清債項,否則他可能會死在監牢裡。]

這裡講到當我們去獻祭時, 若神提醒我們弟兄對我們不滿e.g. 我們想起自己因內心對弟兄有怨恨而說錯了話/做錯了事, 得罪了弟兄, 使他跘倒,我們應當盡快把問題解決 --- 同弟兄和好(e.g. 向他道歉)、然後來可向神獻禮物。

破裂的人際關係會妨礙我們與神的關係,. 我們說與神有良好的關係,卻同時憎恨別人,我們就是假冒為善。我們與別人的關係正好反映出與神的關係(約壹4:20-21 人若說、我愛 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 神。愛 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 神所受的命令。)

所以我們若內心有罪, 卻沒有去對付/承認, 我們對主的敬拜/奉獻是徒然, 是自欺欺人.(you cannot be right with God until you put yourself right with man.)

正如當掃羅犯了罪, 撒母耳對掃羅說 (撒上 15:22)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別墅

積分: 761


11#
發表於 04-4-6 23:17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6: 有福的人 [23/2/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10 : 不可姦淫 [5/4/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27-30節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他犯姦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裏。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這段經文的中心, 是想講到罪的嚴重性. 耶穌絕不輕看罪, 強調聖潔的重要性. [來 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太五27】「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 "不可姦淫"是舊約十誡中的第七誡 (出20:14;申5:18) ;『姦淫』是指夫婦以外的性關係。 --- 所以舊約律法說,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是有罪的.


【太五28】「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But I tell you that anyone who looks at a woman lustfully has already committed adultery with her in his heart.)

~~ 但耶穌說對配偶以外的人動了淫念,就是思想上犯姦淫,同樣是罪。耶穌強調假若行為本身是錯的,那麼有其企圖也是錯的。你的身體雖然忠於你的配偶,但思想上破壞了彼此的忠信,對於一個健全的婚姻,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當然, 對姊妹來說, 好像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因我們看少會像弟兄般對異性有淫念. 但是, 我們可以從這段經文可以去明白罪的特性.

罪的特性
"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

1. "看見" -- 罪的其中一個特性是由眼目開始.
「看見」在原文指觀察, 謹慎 ---- 通常指特意去看,為著某種目的去看 (這個字也是現在式 =keep looking) 所以這兒講「看見」不是說見了別的婦人看了一眼(閃一閃), 是指不斷的去觀察, 去看, 是細心的, 有淫念.
耶穌是譴責那些經常塞滿腦海的情慾幻想,這些思想行出來將會十分邪惡。主所定罪的,乃是用情慾的眼光特意去定睛注視婦女。

所以罪的其中一個特性是由眼目開始. 正如約一 2:16講到" 眼目的情慾" ----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好像, 在伊甸園, 阿當, 夏娃犯罪是從"看見"開始[創 3:6 於是女人(夏娃)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所以我們要很小心e.g. 對姊妹來說, 很容易犯的是嫉妒/爭競的罪....見了別的女人比自己靚, 別人的老公比自己的老公高大英俊, 叻仔, 醒目, 於是個心想下想下, 經常塞滿腦海, 很吾抵得, 便很容易犯罪.
見六合彩/跑馬的獎金的數目系咁上, 貪婪, 貪愛錢財的心又來了, 心思思想偷偷地去買, 反正又冇人知道!!!


2. 動淫念 --- 罪的另一個特性是從我們的私慾去試探.

「動淫念」原文是指羡慕, 貪戀, 情慾. (desire, lust, to set the heart upon, long for).

每一個人的情慾desire是不同的. 弟兄的弱點可能是在性慾方面, 貪戀女人. 有的人可能是表達在不同方面e.g. 有些人是羡慕, 貪戀錢財, 名利, (因而有貪財)有些人是貪戀別人的稱讚(因而有爭競、嫉妒), 有的是貪飲貪食(因而有醉酒、荒宴)

e.g. 加拉太書 5:19-21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e.g. 提摩太前書 6:6-10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簡單來說, 其實情慾(desire)本身是中性neutral, 但若被控制, 便會很容易去犯罪. E.g. 性慾本身是好的, 是出於神的創造, 但若被控制, 便會很容易去犯罪. 又例如金錢是中性的, 但我們若被控制, 便會成會錢財的奴隸 -----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正如雅各書 1:14-15所講"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 我們之所以犯罪, 開始是由自己的私慾牽引誘, 但當然未必會一定立刻犯罪, 有時是會好似要懷孕般, 慢慢形成.

正如大衛犯姦淫的例子: 開始是從眼目的情慾開始 ----- 定眼在拔示巴沐浴, 外貌, 於是心裡開始有淫念, 想佔有她, 後來去打探消息, 計劃, 最後更在行動上真的犯了姦淫罪.
[撒母耳記下 11:2-4一日太陽平西、大衛從床上起來、在王宮的平頂上遊行、看見一個婦人沐浴、容貌甚美。大衛就差人打聽那婦人是誰•有人說、他是以連的女兒、赫人烏利亞的妻拔示巴。大衛差人去、將婦人接來•那時他的月經纔得潔淨•他來了、大衛與他同房、他就回家去了。]


所以, 我們應怎樣對付罪??


a) 我們信了主, 不是不會犯罪. 關鍵在於我們是順從聖靈, 定是順從/放縱肉體的邪情私慾,而活?? 當有不好的意念來到, 我們是立刻拒絕,而不滿足我們的私慾?? 定是順從肉體的邪情私慾, 繼續去不斷去思索??

加 5:16 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羅 8:12-13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b)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裏。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這裡當然不是指要真的去『剜眼』丟掉 /砍掉右手, 不是照字面遵行. 主的意思是要我們竭力對付那能導致犯罪的因素. 要有對付罪惡的決心,並且不惜出代價去對付犯罪的動機和原因。要和罪一刀兩斷. 當然右眼, 右手是人很重要器官, 即是說無論那些事情對我們有多重要, 若能引致我們去犯罪, 我們寧可失去.

e.g. 有一份工作的收入很好, 是會計的工作, 但要幫老板/客人瞞稅, 無論那份工對我們有多重要, 我們也不會去做.


c) 要逃避罪
提後 2: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d) 很多時, 我們犯罪是因不內心不滿足e.g. a man has married but still wants to have another woman包二奶, 原因是不滿足. 我們的desire/滿足是建築於神裡面/建築於其他方面??
e.g. 我們可以將desire放在神的工作上. [提前 3:1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


別墅

積分: 761


12#
發表於 04-4-23 07:49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11 : 不可姦淫 [19/4/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11 : 不可姦淫 [19/4/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33-37節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著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裏出來的〕



【太五33】「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 舊約的律法容許人向神許願,但要謹守所許的願.

**民 30:2 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
**申 23:21 你向耶和華你的 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必定向你追討、你不償還就有罪。



【太五34】「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著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為甚麼"什麼誓都不可起"?
~~ 簡單來說, 因為一切都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我們不能倚靠自己去改變. 唯有神有權柄/能力去改變, 因為一切都是由屬於神, 由神掌管.


1. "因為天是神的座位, 地是他的著凳" ---- 都是指到一切都是由屬於神, 由神掌管.
~~ 座位 = throne= 神的王權
來 1:8 "論到子卻說、『 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
詩 24:1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


2. "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大君,」指神, 講到耶路撒冷是屬於神, 神住在當中
詩篇 48:1-3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 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 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



【太五36】「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意思是連我們自己的頭,也歸神管理,由不得我們自己作主。我們沒有權柄 / 能力去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

雅 5:12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 總結來說, 人起誓乃是因為自己的話語不足取信於人,而企圖以自己對天、地、神(35節)負責的態度,表明自己的誠實。

~~ 其實,天是神的座位,地是祂的腳凳,耶路撒冷是祂的京城,這些都是屬於神的,我們並沒有資格利用它們來支持我們的誓言。 因為一切都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我們不能改變. 我們不可指著天地、神起誓, 因為我們不能倚靠自己去行我們所起的誓言, 一切都是屬於神的掌管, 神有能力和權柄, 我們要倚靠祂. 唯有能神能履行出祂的誓言.

~~ 正如雅各書講到我們不可誇口 / 倚靠自己的能力.
雅 4:13-16 "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

~~ 而且很多時, 人起誓當食生菜, 不守信. 就算是起了誓也沒有意思. 例如彼得3次不認主. [太 26:74 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立時雞就叫了。]

若"什麼誓都不可起""(太 5:34-36), 那麼我們可以宣誓(e.g. 入籍, 申請一些文件.....)嗎?
~~ 據我有限的了解, 一般的情況下(general case), 我們不用起誓. 因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每時每刻都是說實話,根本就不用靠誓言或承諾來支持自己所說的話。 但在特別的情況下(specific case), 有特別的需要才要起誓.

馬可福音12:17﹐「耶穌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在世上有世上的規條;這類宣誓亦只是滿全地上的法律﹐因此是可以的.



【太五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譯就是從惡裏出來的)。」"But let your statement be, 'Yes, yes' [or] 'No, no'; and anything beyond these is of evil.

~~ 這句經文是指我們不用起誓, 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誓言 ~~~ 我們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假若我們每時每刻都是說實話,根本就不用靠誓言或承諾來支持自己所說的話。

~~ 如果我們的話語比事實多一點或少一點,就表示我們或多或少具有謊言的成份。撒但是那說謊之人的父,因此,那些多餘的話,都是出於那惡者。(惡者 = 魔鬼 = 心裏沒有真理, 喜歡說謊, 呃人)

約 8:44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是一個信實/有信用的人, 是否值得人信任, 會否信口開河?? 是否很容易答應了人, 但最後又不套現呢?? 沒有口齒呢? 定是我們會謹慎我們的言語, 想清楚才去答應別人??

~~現代社會真誠已經罕見,所以我們得要靠一句“我承諾”來保證自己所說的話,

~~ 現今的人, 很多時都是沒有口齒, 失信的. 例如 : 有時約人返教會, 本來應允去的, 到了最後又不好, 上司本來有應承一些事情, 一轉頭又冇了見事, 現今的婚姻更簡直是兒戲, 個頭先至答允一生一世去愛對方, 一陣己經有第三者.

~~ 所以, 作為基督徒, 我們要學習去做一個信實的人, 平時說話要誠實可靠, 沒有是而又非.

~~ 正如聖靈所結的其中一個果子是" 信實" [加 5:22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 而神也教導我們要在最小的事上忠心e.g. 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 [路 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 不過,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對神信實?? 有些基督徒剛剛才決志, 答應神要怎樣怎樣愛祂, 返教會.....一轉頭又冇了見事, 拖下一個星期日, 又一個星期日.....最後又不返教會......我也見過有些人不斷決志, 決了數次....因永不對神認真, 不守諾言, 於是不斷決了又決??? 或者我們己信了主一段時間, 我們當初其神的承諾(e.g. 以神為我們生命的王, 一生去順服祂) 又是怎麼樣呢??

提後 2:13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 我自己一直也在"信實"方面學習, 但又不是學得太好, 有時都會有軟弱, 特別是約了人, 卻遲到.....太"溜氣", 死穴!! 有時答應了人做一些事, 卻忘記了 / 太忙, 不能做! 真的沒有口齒!!

~~ 不過, 最深刻的是我剛出來做事的第一份工. 當時, 我interview後, 上司問我可否最少做6個月, 因不想train了一個人, 很快就走....那時我口頭上答應了他. 但返了大約1個月, 有 1日, 收到一個電話, 有一個公司打來, 本來他們己請了人做那份工(所以那時沒有請到我), 但那人做了一個月, 不做, 他們急用人, 問我可否立刻去那公司做....仲比我現有的人工多差不多40%, 嘩$$$$, 但當我想起了這句經文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 我己答應我上司最少做6個月, 我不能失信 (當然神也知道的), 哈哈, 撒旦用$$$試探我!! 我那時在電話上立刻推了他, 可能他會覺得我很stupid....but I cannot得罪上司和神.

~~ 其實, 當我們對神認真, 學習做一個信實的人時, 神會祝福我們, 祂應許會與我們同在.

詩 15:1-4〔大衛的詩。〕耶和華阿、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就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心裏說實話的人•..... 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



別墅

積分: 761


13#
發表於 04-4-28 23:20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11 : 不可姦淫 [19/4/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12 :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26/4/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38-42節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太5:3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 是出自舊約的律法(出廿一24;申十九21),這個律法的目的是有2點 :

1. 在當舊約的律法裡, 當有人犯罪時, 是由審判官負責施行審判, 處分. 所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是應用在個人層面上 (不是作為個人報復的指引) 而是給審判官的一個施行審判的準則——按著所犯的罪行施與刑罰.

出埃及記 21:2-24 "人若彼此爭鬥、傷害有孕的婦人、甚至墜胎、隨後卻無別害、那傷害他的總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審判官所斷的受罰。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申命記 19:16-21 "若有兇惡的見證人起來、見證某人作惡、這兩個爭訟的人就要站在耶和華面前、和當時的祭司、並審判官面前、審判官要細細的查究、若見證人果然是作假見證的、以假見證陷害弟兄、你們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別人聽見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們中間再行這樣的惡了。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

2. 而且, 設立這些律法是為了幫助審判官宣判適當的懲罰,不會過於嚴厲/苛刻(e.g. 不會因打傷了別人的牙, 而要處死. )或寬大, 希望犯罪的人有適當的處分。不過,有些人會利用這條律法來證明自己向別人報仇是正確的,有人還企圖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作為報復的藉口。


【太5: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

~~ 世人所求的是公平、公道, 當我們受到別人的惡待/不公平的對待時,不要憑天然的反應去回應 ~~ 以惡報惡 (去向對方報復, 甚至是比對方還要惡, 待對方更差).

~~ 但若我們的生命被神改變時, 我們不但不會去以惡報惡, 反而要去學習善待那些欺侮我們的人 -----我們的意願不再是要算賬,乃是去愛和饒恕;這不是“自然”乃是“超自然”的事,惟有靠神賜給我們的力量才能好像祂一樣去愛人。(關係愛和饒恕, 下一次才會去詳細查考)



【太5:39-42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 問題 : 若果你面對以上的情況 (有人打你的右臉, 要拿你的裏衣, 強逼你走一里路.......), 你通常會有什麼反應? 你會怎麼樣回應? 這段經文的中心, 是想講什麼?

~~ 這段經文是想提醒我們一個真正認識神的人是有新的價值觀, 是心意更新 ----- 因為我們是一個放下自我, 向自我死去的人. 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是在地上過著"捨己的生命" 正如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 9:23]

所以耶穌是想用以3個角度去教導我們怎麼樣去放下自我, 即是向自我死去. 耶穌是希望透過不同層面去看看究竟我們的自我死了多少??


這裡講到有3種情況 :

1.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 這是指別人的無理惡待, 『打臉』象徵羞辱。------ 當別人無理打我們的臉時., 我們的自然反應是去打翻對方的面, 甚至是比對方還要惡, 打多幾下 --- 去報復. 但這裡卻講到不單不報復, 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 當然, 耶穌在這裡是想指出當別人無理惡待我們時, 基督徒是不要報復. 我們要學習去放下自我. 當然不單是給別人打臉, 才是羞辱.......可能是一句說話/一個批評/一個眼神/一個態度也可羞辱我們. 我們是否看重我們的聲譽/地位, 定是我們不會去自辯?? 當別人用語言/行動去羞辱我們時, 我們是放下自我, 定是去羞辱番對方??

所以這兒是講到向自我的聲譽/地位死去. 我們是否仍很著重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別人對我們的讚賞? 當別人看不起我們時, 我們會否很自憐?? 定是我們去效法耶穌 -----

彼得前書 2:21-23"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太5: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向自我的個人權利personal rights死去. , 另一方面, 也向世上的財物(personal possession)死去

『裏衣』是指一個人最貼身的財物,是一件貼身穿著的襯衫, 通常是窮人在暖天裡所穿的唯一衣服。

『外衣』比裏衣貴重,是穿在外面的衣服, 人們用它來遮蔽風雨, 也作為晚上一件毯子. 因為這件外衣是人晚上的蓋頭, 所以律法不准任何人拿這個作當頭或抵押品, 因為這會剝奪了一個人睡眠時保暖的財產.

[出埃及記 22:26-27"你即或拿鄰舍的衣服作當頭、必在日落以先歸還他.因他只有這一件當蓋頭、是他蓋身的衣服、若是沒有、他拿甚麼睡覺呢.他哀求我、我就應允、因為我是有恩惠的。"]

故這是指我們不跟人計較,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個人權利personal rights, 願意蝕底。另一方面, 也甘心放下財物的損失, 向世上的財物(PERSONAL POSSESSIONS)死去.

我們在現今的世界, 人人都講個人權利personal rights, 我們都是像世人那般一定要追求個人權利, 利益, 定是我們願意蝕底??

正如 "來 10:34 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

【太5: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向自我的意願死去 (die to our will).


~~ 當時羅馬帝國政府有權要求人民服務e,g, 幫他們指把行李從一處搬去另一處 -----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被人強逼走路,這是喪失自主權,身在別人的權下,由不得自己。(象徵意志的折服) 「你就同他走二里,」這是指心甘情願,服在別人的權下。所以這句經文即是向自我的意願死去 (die to our will).

~~正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 為到面對十字架的掙扎時, 說"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Yet not as I will, but as you will." [太 26:39]

~~ 很多時, 在教會裡/同事之間/夫妻之間的問題, 通常當我們都堅持行自己的心意, 覺得自己的意見/方法是最好, 於是, 很多問題便發生, 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心意呢?? 又或者, 當我們的心意和聖經的教導有出入時, 我們是堅持自己看法/定是行在神的心意中, 放下自己的心意呢?


【太5:42】「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這裏的意思不是要我們不分皂白的施捨,而是要我們的心能夠超脫,不受錢財的霸佔。其實財物並不是屬於我們的,是神託付我們管理的。

我們看到別人有真正的需要時, 是否很吝嗇 / 定是學習去關心別人的需要呢??

約翰一書 3:17-18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 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當我們未認識神時, 我們的生命通常是"拿" 的, 但當我們生命被神改變時, 我們會學習去付出.





別墅

積分: 761


14#
發表於 04-5-22 20:40 |只看該作者

Re: 登山寶訓查經內容 ---- 查經 11 : 不可姦淫 [19/4/2004]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第5章) --- 超凡的基督徒生命

查經 13 : 愛你們的仇敵 [17/5/2004]


查經經文

馬太福音第5章43-48節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I. 這段經文的中心點是講到"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 以善勝惡.

~~ 人的本性是你對我好, 我對你好. 你對我不好, 我一定會對你不好, 可能比你更差. 我們對別人的態度是在乎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 ----- 我們只會"單愛那愛你們的人", 也只會向我們相熟的人打招呼/問安.

~~ 通常, 若別人得罪我們, 傷害了我們, 我們會有3種反應 :
1. 以惡報惡 ---- 別人傷害了我們, 我們一定會報仇.

2. 死忍對方 ----- 想息事寧人, 不想攪大, 表面可能沒什麼, 但內心可能會咒罵對方.....也可能會避開對方

3. 以善勝惡 ----- 不在乎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 而在乎自己怎麼樣待人....不單不報仇, 還會寬恕對方, 甚至主動去愛對方 (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II. 怎麼樣能寬恕對方, 去愛仇敵?
~~ 在聖經裡, "寬恕"是有2個意思. (是2個不同的希臘文)

1. "寬恕"是指let go = 離開, 放棄, 捨了, 撇下 (通常在四福音出現)

太 4:20 他們就立刻(let go )=了網、跟從了他。
太 18:12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let go) 這九十九隻、往山裏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


~~ 我們不能寬恕對方因為我們仍然堅持自己的感受, 權利, 憤怒, 感到不公平. 被傷害, 不甘心. 假若我們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感受, 權利, 憤怒,......我們不能寬恕對方, 當然不要說去愛仇敵.

2. "寬恕"是指開恩免了(Gracious) [保羅特別喜歡這個字, 保羅是想強調寬恕是和恩典有關]

~~ 我們能寬恕別人(=對別人有恩典)是因為我們看到自己也是罪人1個, 都是神的恩典才能使我們不在神的烈怒之下. 所以我們能對那些傷害了我們的人給予恩典, 不去計算別人的惡.

正如以下經文 :

西 3:13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馬太福音 18:21-35 (饒恕七十個七次的比喻) ---- 這個比喻講到一個僕人欠主人一千萬銀子, 沒有甚麼償還之物. 那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但後來那個僕人的一個同伴、只欠他十兩銀子, 卻沒有免了他的債, 甚至把他的同伴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欠了神的債 (=都是犯罪虧欠了神), 也沒有能力去償還, 但神卻赦免我們的罪債, 給我們恩典. 所以也要去饒恕別人.

~~ 我們信了主一段時候, 會否忘記了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 以致對別人沒有憐憫之心呢?? 在保羅的生命中, 我們可自看出一個屬靈生命越成熟的人, 越看到自己在神面前的不配, 神對自己的恩典.

林前 15:9-10 [保羅說]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 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纔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


III. 若我們處處忍讓, 會否使對方得寸進尺? 應如何理解?

~~ 當然, 我不排除有些人會得寸進尺(we need to take a risk), 但神是信實, 公義的. 若我們在神面心態正確, 有清潔的心, 願去寬恕, 愛仇敵, 神是會為我們伸冤的.

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經文:

羅 12:17-21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 我們是否有這信心神會為我們伸冤呢?? (當然也不是心裡去詛咒對方)......定是我們信不過神, 時時只是想去報仇, 為自己伸冤??

~~ 另一方面, 比較正面的是, 這裡說到『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意思和馬太福音講到"要愛你們的仇敵", 要"對仇敵好"相似)

~~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是指埃及的一個古老傳統, 指把燒著的木炭放在頭上, 代一個公開悔改的行動. 保羅引用這句格言, 是鼓勵我們去仇敵好, 使他感到羞愧而悔改. 正如主耶穌也是這樣對待我們, 當我們還是抵擋祂, 不信祂, 犯罪時, 祂仍為我們死, 以善勝我們的惡, 用愛去感動我們, 使我們感到羞愧而悔改.

~~ 我以前看過一個見證, 是講到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 有1對美國宣教士去東南亞傳道, 後來因日本人打仗, 夫婦2人分別送到2個不同的集中營, 女的在營中, 由1個日本軍官in charge.

~~ 但這個日本軍官對她們看不好, 常常呼呼喝喝, 有時也會拳打腳踢, 但那女傳教士想起馬太福音這句經文"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也有為這軍官禱告.

~~ 後來丈夫在另一個營中死了. 於是那日本軍官便通知她, 以為她一定很angry against Japanese. 怎知那女傳教士卻對他說, 神差她到這裡來是要向他說神愛他, 她沒有恨他. 那軍官當時很受感動, 背著她哭.

~~ 後來, 那女傳教士被誣告, 是間諜, 要坐牢, 有一次, 她因沒有足夠營養, 求神給她一隻banana, amazingly, 那日本軍人居然探她, 帶了42隻banana給她. 當然最後那日本人也悔改, 信了主, 也有向那在集中營的婦女道歉.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