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發 性 骨 髓 瘤 小 檔 案
l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由「漿細胞(plasma cells)」異常所產生的癌症,這種癌症會侵犯骨髓引起全身多處骨頭的疼痛,也會影響正常的造血功能,導致貧血、血小板缺乏、免疫能力下降等潛在會危及生命的病症。
l 多發性骨髓瘤的好發生率約為3/100,000。
l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70歲的中老年人,約有98%是在40歲以後發生。
l 百分之六十的多發性骨髓瘤發生在男性,它佔所有血液惡性腫瘤的百分之十。
l 多發性骨髓瘤並不是短時間產生臨床症狀,它的疾病演進通常在二至十年內由漿細胞瘤逐漸發展而成。
l 環境因素:
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如:苯、除草劑、殺蟲劑)中,也會比較容易得到多發性骨髓瘤。
l 家族史:
有些報告指出具有某些染色體的基因變異時,罹患的機會較高,但其他報告則認為關連性不大。
l 肥胖:
美國癌症協會曾有研究報告,肥胖者得到的機率較高。
多 發 性 骨 髓 瘤 有 什 麼 症 候 ?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由於體內有大量不正常的骨髓瘤細胞,會產生過量的異常抗體,而這些骨髓瘤細胞本身及過量的抗體都可能會造成一連串的病變:
l 骨頭疼痛:
當聚集在骨頭上的骨髓瘤細胞越來越多時,骨頭會慢慢的被侵蝕破壞,支撐強度不夠。再嚴重時,會引起疼痛和病理性骨折。骨骼的疼痛有時甚至會造成病人寸步難行。
l 血鈣增高:
當骨頭被破壞時,原本存在於骨頭中的鈣質會游離出來跑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升高,稱為高血鈣症。高血鈣會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口渴、疲倦、肌肉無力、意識恍惚及嗜睡,嚴重時會昏迷不醒。
l 感染:
骨髓瘤細胞分泌了許多沒有功用的異常免疫球蛋白,並且壓抑正常免疫球蛋白,因此病人很容易感染,最常見的感染是肺炎,其次是泌尿道感染。
l 貧血:
骨髓瘤細胞會抑制紅血球的製造而引起貧血,使得患者容易感到疲倦或頭暈。
l 腎功能減退:
血液中過多的抗體和鈣,容易堆積在腎臟中,導致腎臟功能能異常而無法正常運作。
l 神經功能受損:
約有15%的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有脊椎神經受壓迫的情形,甚至導致脊椎壓迫骨折。此外中樞神經、周圍神經也可能功能受到損害,產生腳部麻木或無力的情形。
如 何 確 定 得 了 多 發 性 骨 髓 瘤 ?
多發性骨髓瘤不易在無症狀的早期就診斷出來。當病人出現疑似症狀後,醫師會詢問病人的病史並詳細地檢查,以確定病因。為了幫助診斷及分期,醫師會替病人安排一系列檢查。
l 血球檢查:
骨髓瘤細胞會妨礙血球的製造,因此,檢查內容包括白血球、紅血球、
血小板、血球分類等項目。
l 生化檢查:
包括血尿素氮、血清肌酸肝、電解質、血鈣及球蛋白量等項目。
l 血清蛋白電泳測定: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可經由抽血檢查此項目,檢測出異常大量的單株免疫球蛋白(如IgG,IgA,IgM,IgD,IgE或是輕鏈蛋白)。
l 尿液檢查:
收集24小時尿液做蛋白電泳測定,約有2/3的病人尿中會出現特別「Bence-Jones」輕鏈蛋白。
l 骨髓抽取:
此項檢查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是否有骨髓瘤細胞的存在。醫師會用細針從骨盆骨或是胸骨內抽取約1C.C.骨髓液來做檢查;有時也會同時作骨髓切片,那是用一根中空的細針取出約1至2公分長的骨頭與骨髓。這些取出來的東西會由專業的血液科或病理科醫師顯微鏡下觀察,以確定是否有骨髓瘤細胞的存在。骨髓檢查安全性極高,做完半小時即可起床,很多人誤以為是要做診斷腦膜炎時所施行的「脊椎穿刺檢查」,其實兩者完全不同。
l 骨骼X光攝影:
如果病人有骨疼痛的症狀,醫師會為病人安排攝影檢查,以確定病人是否有骨折或骨頭被癌細胞侵襲的情形。
l 切片檢查:
必要時會做切片來證實。
多 發 性 骨 髓 瘤 如 何 分 期 ?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上多採取Durie-Salmon分期系統,共分為三期,分期最主要的依據是:
l 血紅素值
l 血清鈣值及骨頭破壞程度
l 漿細胞所產生不正常的蛋白質(IgG、IgA)。
<第一期>
l 血紅素>10g/d1。
l 血清鈣<12m/d1。
l 骨骼X光正常或是單一骨頭漿細胞瘤病變。
l 血中IgG<5g/dI或IgA<3g/dl或尿中輕鏈蛋白<4g/24hr。
<第二期>
介於第一與第三期之間。
<第三期>
l 血紅素<8.5g/dl。
l 血清鈣>12g/dl。
l 血骼X光顯示朋頭破壞處超過3個區域。
l 血中IgG>7g/dl或IgA>5g/dl或尿中輕鏈蛋白>12g/24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