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別墅

積分: 836


1#
發表於 13-3-2 06:5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ehcleun 於 13-3-2 06:52 編輯

新學年伊始,不少家長開始陸陸續續收到來自公立學校的各種各樣的賬單。澳洲的公立學校其實不免費。對於這林林總總的費用,尤其是贊助費,一些家長一感壓力,二有微詞,三抱疑問。

悉尼科技高中(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l)的2013年度學雜費和贊助費大吃一驚。這份收費單一共列舉了24項將近1000元,包括常規服務贊助費(general service contribution) 153元, 科技贊助費(technology contribution )75元, 圖書館基金(library fund )75元, 家長與公民協會徵收費(P&C levy) 70元等。

各種費用不勝枚舉,低年級雜費較少,隨著所學科目和課內外活動的增多,高年級的費用也逐漸增加。這些收費是否合理?名目有否重疊?公立學校的讚助費該不該交?究竟是自願交、還是不成文地強制交?誰來監管這些款項的用途和去向?


伯爵府

積分: 19941


2#
發表於 13-3-2 07: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公立學校贊助費 交還是不交?

我以前讀中學時冇呢d嘢, 係咪名校才有?或近年的風氣?




子爵府

積分: 12173


3#
發表於 13-3-2 08:03 |只看該作者

回覆:eehcleun 的帖子

公立學校唔係謀利機構。
要贊助費係因為政府俾唔夠經費!

啲錢係用喺日常須要。
令學生有好啲學習環境。

如自己有能力,我會俾。
因為係自己孩子受益!



點評

Lower_Primary    發表於 13-3-2 15:36


子爵府

積分: 12173


4#
發表於 13-3-2 08: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eehcleun 的帖子

你如有疑問,提議你加入P&C。
所有數據,用途etc,開會時會講清楚。
你亦有投票權。
收幾多錢,啲錢點用 - 你可參與決定。





子爵府

積分: 12173


5#
發表於 13-3-2 10: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eehcleun 的帖子

General service 可能係請多半個校工做清潔/維修。

Technology 可能係upgrade/repair/add access etc。

Library 係買新書/補書/買cushion etc ,等學生可以舒服啲。

P&C Levy 可包括好多野。
在我孩子們的小學,這些錢係用在: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ir conditioning
Playground equipment
Repair/replace grass area
Outdoor lighting
Speaker system
Home readers
Music instruments
Repair/replace fridge/microwave in canteen
...



點評

Lower_Primary    發表於 13-3-2 15:36


別墅

積分: 931


6#
發表於 13-3-2 11: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whoami1977 的帖子

因政府分少了經費,所以好多學校不夠錢, 所以要向學生收回部份實際開支, 基本說除非家境要申領用政府金生活, 要向校長提出家庭困難之處,未聽過可以不交費. 這些費用都是用於自己學校. 私校費用更多項目.

點評

Lower_Primary    發表於 13-3-2 15:38


子爵府

積分: 12173


7#
發表於 13-3-2 17: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patgirl 的帖子

查實政府資幫私校多過公立學校。
所以次次宣佈budget都俾人嘈!




別墅

積分: 899


8#
發表於 13-3-3 23:51 |只看該作者
whoami1977 發表於 13-3-2 17:34
查實政府資幫私校多過公立學校。
所以次次宣佈budget都俾人嘈!

吓原來澳洲 d 私校都有政府資助咩? 咁即係唔係私校啦! 應叫政府資助私校!
這麼奇怪! 但私校仍收那麼貴學費! 難解.



男爵府

積分: 7609


9#
發表於 13-3-5 15:16 |只看該作者
Dadahoo 發表於 13-3-3 23:51
吓原來澳洲 d 私校都有政府資助咩? 咁即係唔係私校啦! 應叫政府資助私校!
這麼奇怪! 但私校仍收那麼貴學費 ...
仲有,私校老師D人工少過公立學校,我有朋友話,D老師搵工通常都系先申請公立學校D工,搵唔到公立學校D工先做私校 -- 我聽返來,唔知真唔真
親子王國已刪除閣下簽名檔內容,煩請自行檢視頭像、頭銜、暱稱,如帶有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應立即修改或刪除,否則可被封鎖戶口,謝謝合作。


公爵府

積分: 25364


10#
發表於 13-3-5 15:31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Dadahoo+發表於+13-3-3+23:51+吓原來

原帖由 hk_woman68 於 13-03-05 發表
仲有,私校老師D人工少過公立學校,我有朋友話,D老師搵工通常都系先申請公立學校D工,搵唔到公立學校D工先 ...
唔可信。公校老師已經年年罷工,就糸为加高d人工,如果私校仲低,咪超超低!!

Birth 15/3: W:4.2kg  L:52cm HC:37.5cm
Day 09: W:4.37kg  L:55.5cm HC:37cm
Day 46: W:7kg L:62m HC40.5cm
Day 82: W:~9.2kg L:~66cm
Day 112: W:~10.4kg


別墅

積分: 931


11#
發表於 13-3-5 19:55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Dadahoo+發表於+13-3-3+23:51+吓原來

原帖由 hk_woman68 於 13-03-05 發表
仲有,私校老師D人工少過公立學校,我有朋友話,D老師搵工通常都系先申請公立學校D工,搵唔到公立學校D工先 ...
私校經常挖角, 好囗裨和經驗豐富老師都走得就走...因公校近年每班收生越加越多,因老師不足,錢不夠自然開唔到新班,校舍課室又不足,越加越多貨櫃箱做課室, 我朋友仔讀個間有12個貨櫃箱做課室, 學生人數由幾年前的28人加到成32-33人一班, 曾試過35人一班, 而且越來越多混級兩個級別配成一班,一個老師分上下午各教半班, 其餘半班學自己活動玩, 所以好多老師好辛苦大壓力, 朋友仔讀個間熱門校走咗8位老師,其中6位都轉咗去私校校,佢話資源好,一班最多25人. 又無混班....輕鬆D. 走咗8人,只請得5人來,又少了3位....


男爵府

積分: 7609


12#
發表於 13-3-6 07:0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_woman68 於 13-3-6 07:17 編輯


我響昆州,其它州我唔知,昆州公校以學生人數來申請政府津貼,私校就唔知點計條數啦,私人機構喔,不過肯定私校校長人工一定搞過公校校長
我聽返工度個小朋友話,佢今年搵緊工,想做老師,佢有見過幾份,公校人工高,每年5個月學校假期仲有糧出,私校人工少,學校放假就 no paid,但公校難入,因為系政府工,state government paid,佢話公校肯請佢的話,佢一定入公校,不過佢冇教書經驗,佢都話如果冇公校請佢就會響私校做幾年先,之後再申請公校;我同事個阿媽響公校教書教左30年,俾著我,每年有5個月唔使做有糧出我都唔轉工啦

罷工系教師union搞,參加union只要系老師就得,唔理公校or 私校老師,昆州好似沒試過老師罷工,至少我個女讀果間公校沒試過老師罷工
親子王國已刪除閣下簽名檔內容,煩請自行檢視頭像、頭銜、暱稱,如帶有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應立即修改或刪除,否則可被封鎖戶口,謝謝合作。


伯爵府

積分: 19941


13#
發表於 13-3-6 10:48 |只看該作者
something like this?

Annual School Contributions
Families are asked to assist the school by means of an annual financial contribution. It is emphasised that this contribution is voluntary and in no way affects the educational provision of individual students. Your contribution goes directly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hildren at Kent Road Public School. It is used to provide materials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enrich the programs offered to all children from Kindergarten to Year 6.


別墅

積分: 899


14#
發表於 13-3-6 16:57 |只看該作者
hk_woman68 發表於 13-3-6 07:09
我響昆州,其它州我唔知,昆州公校以學生人數來申請政府津貼,私校就唔知點計條數啦,私人機構喔,不過肯 ...

hk_woman68 如你所說, 咁即公校的老資應該都唔錯啦! 唔知你的小朋友讀那一間學校呢?
我而家都揾緊學校, 公校當然最好啦! 因為私校太貴啦! 而且澳洲的生活費又那麼貴!!
但見一些好的公校的入u率得5x%, 而一些好的私校有8x% or 7x%, 又好似相差咁遠!!

公定私呢?? 有大把錢$$當然唔駛煩啦!!


別墅

積分: 836


15#
發表於 13-3-6 17: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ehcleun 於 13-3-6 17:18 編輯

收費項目多 公校不免費

女兒就讀於好市圍小學(Hurstville Public Sc​​hool)今年學校賬單足足翻了一倍,去年80元,今年160元。而且自願捐款40元這一項原來是單獨列一張單,現在一起捆綁到總數里,似乎不交都不行。

兒子就讀於阿塔門小學(Artarmon Public Sc​​hool)剛交了包括贊助費在內將近500元。 “這只是一部分,之後還會有其他數額不等的賬單陸陸續續發到。

女兒就讀於車士活小學(Chatswood Public Sc​​hool)本周剛參加五年級的遠遊活動了解澳洲歷史,在外住兩晚,共交300元。每個學期學校會舉行各類募捐集資活動, 如中秋節舉行晚會,學校準備一些禮物袋,賣給家長;一些家長會擺攤檔售賣風味食物,當晚所有收入悉歸學校等等。

各種費用不勝枚舉,低年級雜費較少,隨著所學科目和課內外活動的增多,高年級的費用也逐漸增加。

根據今年1月的統計,家長們就算是送孩子到公校去上課,但是整個受教育過程,家長也要自掏腰包將近6.5萬元。

贊助費讓人愛恨交加

客觀來說,對於一貫注重教育,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理念的華人家長來說,對學校要求交的學雜費用異議不大,如教科書、學習資料的費用、各種出遊、特長班的費用等,只要是配合學習發展的,基本上都悉數上交。關鍵是對這少則幾十多則數百的贊助費(voluntary contributions)的看法則見仁見智。

首先,這錢該交還是不交,這是一個問題,是自願交還是必須交,這又是一個問題,交多少是一個合理水平?這都是許多家長的疑問。根據記者調查,對待贊助費家長的心態基本上分三類:

第一種是擔心孩子受到區別對待,不管情不情願都交,經濟困難也交。 “不交的話,不知學校和老師怎麼看待我們的孩子。”一位媽媽說。 “家裡沒困難就交吧。幾十上百的贊助費對一些家庭來說不算太難支付,可是學校積少成多,這筆贊助費就能更好辦學。如果我們每次只捐很少或者不捐,我擔心會造成一種印象:中國學生的家長不喜歡捐錢。以後學校就會不樂意接收中國孩子。”另一位家長說。

第二種是覺得建設良好的學校環境人人有責,堅決支持。 “公立學校沒有什麼錢,募集的捐款也是用來改善教學條件,比如添些教具遊玩設施、換好一點的地毯。取之於學生,用之與學生。自己的孩子也能從中受益,只要家裡不是特困難的就交,盡量支持。”一位爸爸說。 “我曾經參加過學校的募捐拍賣會。校長白髮蒼蒼還賣力地叫賣,我們做家長能出錢就出錢,能出力就出力。都是為了孩子嘛。”一位媽媽說。

第三種是不交,認為這個​​免費的政府公立教育體係是由全體納稅人來出錢支持的,教育設施和師資方面由政府撥款資助,那麼就不應該再由家長承擔贊助的費用。“我兒子學校的250元贊助費我完全交得起,但問題是公校需要的資金應由政府承擔。如果只是依靠家長贊助,沒有穩定性。是不是意味著家長大方一些,政府就可以少給錢了呢?”

還有的因為家庭困難實在無法承擔贊助費,日前的一份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澳人無法拿出1000元來應急。

不交贊助費擔心受歧視

第一類父母的擔心其實也是很多華人父母的擔心,害怕不交贊助費自己的孩子會列入另冊。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有一年因沒有交贊助費,她的名字上了女兒教室裡的白板。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回來問媽媽是否沒有交贊助費。她倍感尷尬。

就讀於好市圍小學的女兒曾回家說班上哪位同學家長捐了很多錢。這也表明學校和老師知道家長捐款的數額,而且還在班上透露了。

學期結束時學校的快訊上呼籲沒交贊助費的家長盡量都交。他們最初沒交,學校發還連續發了幾封信介紹自自願贊助費的重要性。後來還是交了。

聯邦政府教育部長新聞發言人表示,對於家長應繳的費用,各個州/領地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有自己的標準,聯邦政府不設置任何學校費用標準。

新州教育和社區廳新聞發言人向記者介紹,公校所交的贊助費用純屬自願,對父母來說完全可以自由選擇交還是不交。公校學生完成教學大綱課程的最低要求的教育是完全免費的。

發言人也提到,所有的公校也都可以向家長提出自願贊助的要求以提高所提供的課程安排,給予更好的教育。自願贊助費的多少和用途由校長和學校社區一起協商以及製定預算。校長必須按照新州教育和社區廳制定的與自願捐款相關的守則和規定去操作,而且必須確保沒有學生或者家庭由於沒有繳納贊助費而受到任何歧視,在接受家長贊助費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保護家長和學生的隱私和尊嚴。

發言人表示,公校可以收取超越教學大綱最低要求而設置的選修科目的收費。如果有家長因為財政困難無法支付選修科目的費用,可以申請學生資助計劃的援助。這些家長必須與校長聯繫,因為援助資金是由學校支付。

新州家長和公民聯合會(NSW Federation of Parents and Citizens Associations)的新聞發言人蘇頓(Rachael Sowden)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該聯合會也經常和新州教育廳溝通討論贊助費這個話題。如果家長持續接到贊助費催繳信,她建議家長可以要求學校停止發送,而且可以聯繫家長和公民聯合會。她特別提醒,所有學生不應因為贊助費的多少而受到區別對待。如果家長有這方面的顧慮,應向校方提出。

誰來監管贊助費

對於交了贊助費的家長來說,他們希望能了解款項的用途和具體操作。用在哪裡?怎麼用?用了多少?但苦無了解的途徑。學校基本上是早上學生在大操場集合時告訴家長集資籌到多少錢,大概用於何處,但更具體的很多華人家長都不了解。

家長交的贊助費對一些學校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根據新州教育廳2012年5月的數據, 2011年新州公校的贊助費,就常規捐款(General Contributions)這一項, 有的公校如阿塔門小學收到將近11萬元,悉尼科技高中收到超過13萬元,更有悉尼男子高中收到高達110萬元。但也有不少公校得到的贊助捐款為零。

根據一些公校的說法,家長的贊助對學校的設施和資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捐了贊助費的家長看到學校軟硬件設施一步步完善,那麼覺得錢花得其所,也就更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捐款。

新州家長和公民聯合會的蘇頓說,家長如果想了解跟踪這些自願捐款的用途和操作,?可以向學校財務委員會提出了解細節。每間學校必須確保在學校財務委員會裡有一名家長和公民協會的代表。

贊助費為政府資助的補充

第三類想法的家長的想法也不無道理。

記者從新州教育廳了解到2009/2010,新州政府支付12,540元給每名公立小學生,15,136給每位中學生。在2012/2013, 州政府將5.3億元投入到公校和TAFE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包括新的學校和建築物, 投入3.58 億元到公校和TAFE的日常維護運作費用中。此外聯邦政府對公校也有一定的投入。

在低社會經濟社區的一些學校,會收到了數額不菲的額外資金和捐款以支持學生的學習。額外資金來源包括優先學校資助計劃、優先採取行動的學校、鄉村地區和夥伴關係計劃等。

但遺憾的是,這些撥款對公校來說還是不夠。 “學校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錢,政府撥款很多時候杯水車薪,我們家長能感覺到學校維持運轉是挺不容易的。”一位家長對記者說。

悉尼高中(Sydney Secondary College)一位老師說:“關於贊助費各個公校有不同要求,而且也看家長如何建議。有些公校要求多交一點,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需要(如建圖書館),有些就沒有。公校並不表示政府會擔負全部的經費,如果學校為了學生的利益,必須購買教科書或者其他的學習資料,我覺得天經地義。畢竟這也是為了學生。比起私校的收費,那就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2011年,Thirlmere公立小學就用家長2010年和2011年的贊助費在所有的新教室里安裝了新的空調。在2012年的計劃裡,收取到的贊助費則增加遊玩區域的設備、座位等。這些成本的支出並不在政府的撥款範圍內。

北悉尼地區家長和公民協會執行委員克勞福特(Steph Croft)認為,贊助費對公校而言很重要,因為能夠讓公校有額外的資源去運行許多教學項目,這讓孩子在學校裡受益。比如像小學裡,有英語支持老師(Supporting Teacher)、數學支持老師等,幫助一些暫時在這些方面落後的學生。而政府給予的撥款不足與支撐這些項目。這些都是公校自己掏錢。

新州家長和公民聯合會的蘇頓認為,因為教育成本的上升,隨之而來的捐助要求也有可能上升。 the Gonski報告顯示政府需要在教育上有更多地投入。

一些家長擔心去年9月新州政府宣布削減教育預算,公校得到的撥款減少,現在這筆帳的危機轉嫁到了家庭身上,家長會由此支付更多的學雜費和贊助費。對此新州教育和社區廳的發言人表示,去年宣布削減的教育預算是在教育行政官僚方面的費用,而非削減對公校的經費,此舉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家長不必為此擔心。

P&C華人身影的缺失

在華人家長關心的贊助費中,公民和家長協會(P&C)是一個關鍵詞。事實上,學校通過家長與公民協會收集贊助費,而在家長希望了解贊助費的操作時,需通過學校財務委員會,而這委員會裡必須有公民和家長協會成員的一席之位。許多家長不明白為什麼賬單上總有P&C general funds 或者P&C levy等,少的數十元,多的兩三百元。許多華人家長對家長和公民協會一無所知。 “屬於學校的嗎?”“它幹什麼的?”

公民和家長協會是一個獨立機構,其實也就是家長在學校的代言人,每間公校都有這個協會,全由家長志願組成。讓人遺憾的是,在各個家長和公民協會中,鮮有華人家長的身影。

北悉尼地區家長和公民協會執行委員克勞福特(Steph Croft)希望能夠通過本報向華人社區傳達這個信息:家長和公民協會需要更多華人、需要更多亞洲人的參與。克勞福特對記者說:“我很不解,我們都知道中國家長很重視教育,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發展,很關心學校的實力和聲譽。但是為什麼在學校事務、家長事務方面的參與卻很少?不單單是中國社區,包括亞裔社區,每次協會開會,都見不到這些人的身影。這是語言還是文化上的障礙嗎?事實山,我希望家長和公民協會能夠幫助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更好地融入這個社區。更好地了解學校,也就是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

樂於參與和奉獻為澳洲傳統

關於贊助費雖然鼓勵交但是仍是自願的範疇。贊助費歸根到底是對學校發展的一種支持。而支持有多種方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的家庭困難沒有捐助贊助費,那麼抽時間貢獻自己的特長,或者在學校義務幫幫忙。

克勞福特表示,家長對社區事務和學校事務的參與和貢獻很重要,她認為這種對社會、社區和學校的志願性質的貢獻和幫助,是澳州社會和社區的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組成。比如在家長和公民協會委員會裡的所有成員都是志願者,義務從事一切活動,代表家長發出聲音、進行監督、表達意願、架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樑。她認為家長願意參與會給孩子帶來很好的模範作用。孩子因為看到自己的父母對這個學校對這個社區是參與的、積極的、樂於做出貢獻的,那麼有樣學樣,也會如此要求自己,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對社會的參與感和責任感的增強裨益匪淺。

或者這還是回到我們中國式的口號:“學校是我家,發展靠大家。”


別墅

積分: 899


16#
發表於 13-3-6 17: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eehcleun 的帖子

睇嚟呢d都係sydney既中學, 唔知QLD既公立中學係咪都有要求捐獻呢?


男爵府

積分: 7609


17#
發表於 13-3-6 20:11 |只看該作者
Dadahoo 發表於 13-3-6 17:35
回覆 eehcleun 的帖子

睇嚟呢d都係sydney既中學, 唔知QLD既公立中學係咪都有要求捐獻呢? ...
我住QLD,我個女讀公立中學,我印象中,年年交費都有贊助費呢項,但都系另外一項分開,仲要注明是自願性質,不是一定要交。
我之前經濟唔多鬆動,我年年都冇交贊助費,又冇聽到我女話老師有唔同對待D學生。

今年我見贊助費都只系要交50蚊,我家陣都算ok,所以我今年有交50蚊贊助費。

其它州情況我就唔多知啦
親子王國已刪除閣下簽名檔內容,煩請自行檢視頭像、頭銜、暱稱,如帶有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應立即修改或刪除,否則可被封鎖戶口,謝謝合作。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