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放工坐上小巴,剛坐下就聽到前座的婆婆跟司機投訴姻親對她照顧孫子的方法有意見。內容大概是姻親建議她為三個月大的孫子添置床褥,而非睡在硬板上。這位婆婆大呼無謂,直言孫子那麼年幼,沒有感覺,根本不會挑剔。
想起當年我媽媽建議我選床褥就要選最硬的,直到我腰背劇痛求醫才被護士訓話說床褥不是越硬越好,我本來想「搭嘴」救救這位小朋友,但又怕被罵是「厚多士」,所以唯有在短短五分鐘的車程中一忍再忍。
這只是一個家庭的其中一個生活片段,還有多少個家庭因為一些「傳統智慧」而令小孩及媽媽受罪,甚至傷了和氣呢?
記得我抱著兒子出院回家,睡前在床上準備回覆朋友的恭賀短訊。我媽媽突然進來把所有的窗簾閉上,室內頓時漆黑一片。她說,產婦及新生兒在月子內都不可以接觸光線,否則眼睛會生病。我哭笑不得,一來因為我回覆短訊時面前突然一黑,二來心想難道我真的要在漆黑中生活三十天?其實給予適量光線除了可以讓新生兒辨清日夜外,接觸陽光更可以幫助他盡快退黃,只要不是強光,我相信問題不會太大的。
當時的我剛生產第一胎,自己仍是天真爛漫,每天的育兒及月子生活都會跟媽媽匯報。有一天跟媽媽說我洗完澡了,媽媽頓時大驚,不停責備的說會有「風」,一定要足三十天才可以洗澡。哪知其實我那時出現頗明顯的「產後情緒低落」,稍一閃失就可能變成「產後抑鬱症」,洗澡是我唯一覺得快樂的事情,因為浴室的門一關上就可以暫時告別哭鬧及換片的工作。
其實古時衛生情況差,月子中的婦女抵抗力又比較低,如果洗澡時沒有足夠的熱水,又沒有風筒把頭髮吹乾,就很易生病。生完妹妹以後,我已經充分掌握快快樂樂坐月子的竅門,就是每天特定時候都快速躲到浴室中,放肆地用熱水倒頭淋,再乖乖地用我家丈夫預備好的熱薑水淋一淋,最後用風筒把頭髮吹乾。老來的事情先不去計較,起碼第二次坐月子時我是非常正面及快樂。
可幸一直在月子中挑剔的長者是我的母親,作為女兒可能也會因為不耐煩而給予一兩塊臭臉作回應,如果換了是媳婦,不知又會有多少個不孝或婆媳糾紛的故事出現在網絡上。
我就認識一位朋友,她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每天上班前就把她交給奶奶照顧。有天回家看見女兒大吃一驚,原來奶奶在媳婦不知情之下把孫女剃了個光頭,說是因為天氣太熱了。朋友哭訴女兒可憐,本來美麗的長髮被剪掉了,更可悲的是幾個月後就開始幼稚園的面試,不知道老師對她光頭的女兒會有何評價。這件事當然也令她們的婆媳關係變得緊張,奶奶堅持她鄉下的習俗是夏天會把小孩的頭髮都剪掉的,沒有甚麼不妥,而媳婦則覺得自己及女兒不被尊重,從此大家的內心就多了一根刺。
當然不是所有的傳統智慧都是不值跟隨的,中國的坐月子在概念上是非常好的。當中利用大量的食療,在不同的階段為產婦補充不同的營養,又有不同的湯水可以協助產婦「上奶」,這些都令產婦在月子後有一個更強壯健康的身體去應付育兒的工作。
最近在網絡上看見一則舊聞,說在內地有對父母因為希望兒子的疾病痊癒,就依古法把兒子在火上烘焙。最後病沒有治好,反而是兒子身上多處地方被燒傷。其實現今醫學科學都昌明,很多古法育兒及坐月方法都被加以定義或否定。再有任何疑惑,也不用擔心,因為科技發達,只要到一些網上平台如親子王國問一問,必會有很多過來人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