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問我如何「上奶」?我的答案總是「心情輕鬆,便會有奶。」對方總一臉狐疑,不能置信。我明白「心情輕鬆」這說法很抽象,知易行難,尤其是剛誕下寶寶不久的媽媽,受產後荷爾蒙影響,情緒波動,若寶寶哭哭啼啼,更焦躁不安,又怎能「心情輕鬆」?我左思右想,驀然回首,歸納出「上奶三招」。
第一招 「埋身吮」
最直截了當的「上奶」方法,莫過於讓寶寶吸吮乳頭。媽媽的身體感應嬰兒啜奶的動作,繼而向腦部傳遞訊息,指令乳腺分泌乳汁。產後媽媽盡早抱著初生寶寶「埋身」餵哺,「上奶」效果更見顯著,這對日後持續餵哺母乳有莫大裨益。
我誕下女兒約三小時後,首嚐餵哺母乳的滋味。當時我還未能下床,護士把女兒抱來,我接過女兒,讓她俯伏胸前。剛來到世界的她,很脆弱,雙目緊閉,但卻懂得微微張開小嘴巴,顫動舌頭,認真吸吮。雖然她未必喝到乳汁,但仍然使出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適應新生環境。那份初生之犢掙扎求存的力量,我為之動容;那次跟她肌膚相親的甜蜜接觸,我畢生難忘。這成為我堅持餵哺母乳的動力,憑著這股動力,不少哺乳問題迎刃而解。
對在職媽媽而言,「全埋身」較難實行,但不妨工餘時,爭取「埋身」機會,藉以維持奶量,維繫與寶寶的親厚關係。
第二招 「多喝水」
要「上奶」,還可從日常飲食入手。母乳水份含量逾八成,若媽媽注意補充水份,對增加奶量有一定幫助。
為成功餵哺母乳,我比產前多喝白開水和豆奶。坐月子時,隔天喝木瓜魚湯或鱆魚花生豬肉湯。開水、豆奶和湯水蘊含充足水份,自有助分泌乳汁。
女兒出生首半年,我能以全母乳餵哺,未曾添補配方奶粉。
第三招 「擠乳汁」
妨礙寶寶吸吮的元兇有可能是乳腺閉塞。
尚未排出的乳汁有可能演變為阻塞乳腺管的硬塊,導致寶寶難以吸吮母乳。吃奶本來就是吃力的事,要不然不會有「連飲奶力也拼出來」這句俗語,如果媽媽乳腺閉塞,情況更雪上加霜。
若乳房有硬塊,可敷熱毛巾,紓緩脹痛,然後用手擠出乳汁,清除硬塊。方法是把姆指放在乳暈上方,其他手指在下,呈英文字母「C」字形,不斷重複擠壓乳房組織,令乳汁從乳頭流出。由於乳腺分佈乳房四周,手指需轉換不同位置,擠出各個部位的母乳。
我產後首三星期,不時奶脹,曾經用電泵擠出母乳,結果弄巧反拙,乳房製造更多乳汁,令我更加脹痛。在哺乳顧問的指導下,我用手擠乳。過程絕不輕鬆,當手指觸及硬塊時,痛楚難當,但必須咬緊牙關。乳腺暢通,寶寶才容易吸吮。
擠出來的母乳,我儲在冰箱,以備不時之需。女兒開始學習進食固體食物時,我用擠出來的母乳沖調米糊。
其實,所謂「上奶秘笈」,說穿了,只是治標之法,治本之道,得靠母親保持輕鬆心情,享受弄兒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