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8K

【佳節臨近】小心飲食失調形成便秘 谷到大腸起泡致憩室症

冬至、聖誕來臨,不少人都會飲食量大增,有可能造成飲食失調,如打亂了日常的排便習慣,形成便秘,更有可能導致大腸憩室症。

更多文章:【在家運動】最緊要姿勢正確!持之以恆增強心肺肌力

大腸會起泡?
大腸憩室症即是大腸壁黏膜上出現一個或多個「小袋子」,俗稱「起泡」。多數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如攝取的纖維量不足,進食過多油份的食物,令糞便較硬,久而久之形成便秘。大腸在排便過程中壓力增加,便會令較薄的大腸谷起形成突出的囊狀,即是「憩室」。這些「小袋子」容易積聚糞便、滋生細菌,可引致發炎。如黏膜穿破,更可引致膿瘡和腹膜炎,最壞情況是要以手術切除有問題的大腸部分。

更多文章:【不明發燒奇案】注意衛生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

更多文章:【初小停課】學校上呼吸道感染爆發 點解個個戴口罩都會中招?

有何症狀?
大腸憩室症可大可小,可以全無病徵。如問題日積月累,患者的大便可能會出現鮮血、腹部抽筋。不過,如憩室症發展成急性情況,炎症會導致腹瀉、腹脹、腹痛、胃部不適和嘔吐等。最嚴重的情況,大腸憩室破裂引致腹膜炎等更嚴重的病情,患者性命亦危在旦夕。

如何診斷?如何治療?
醫生可透過大腸造影及電腦掃描作出診斷。如炎症嚴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大腸黏膜穿破、膿瘡或腹膜炎,便需要接受手術切除患病的大腸。

更多文章:【保護家人】學懂四個急救知識Do's and Don'ts

4大高危人士:
大腸憩室炎的普遍度隨著年齡而增加。較為好發於40歲以上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1. 超重
2. 吸煙
3. 運動不足
4. 多吃脂肪和紅肉,少吃纖維

如何預防?
・ 多做運動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減慢腸道老化
・少吃油膩食物、多吃蔬果,維持良好大便習慣,減少腸道受壓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升小一理財攻略】做個精明爸媽!入學前留意鬼祟消費

【親子急急問】行路姿勢奇怪要矯正?專家話你知寶寶腿型發展階段

【心臟檢查你要知】24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電腦掃描?

【牙科醫療】淺談香港牙科醫療糾紛成因(一)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