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主題不要以為我是在討論電影。雖然這個主題也是跟電影一樣討論到不同年紀的分別,但這次主題是從工作職涯和理財方面去討論不同年齡層應有的能力和心態。我們就按20、30、40這個年齡序去討論一般人的人生過程。
20歲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剛從大學畢業,步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開始。身份也是從一個學生轉變成一個上班族,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適應,例給可能需要每天早上7點起床上班工作,到晚上7點才下班回家,每天要定時定候準時上班,雖然沒有老師說教但可能有上司每天不斷提供不同的工作。除非是自行進修,否則不會有任何的定期考試,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上司給你的年度工作評估,這份評估最終影響的不是你出來的考試成績分數,而是你是否能在工作中升遷,或是能得到更高的收入。
更多文章:如何做到投資上的獨立判斷的思考模式
所以,其實大部份20歲左右的年輕人,可以說是對這樣的轉變過程還在適應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也是上司比較容忍你能犯錯誤,亦是學習和進步最快速的一個階段。因為每一件事都是新的,都是從零開始學習,而且因為剛開始工作工資不高,所以從工資增長比例來說也是增長率最高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最容易晉升,很多人大概在這個年齡層中會獲到兩到三次晉升機會。
同時,這也是最容易陷入所謂的收入陷阱的階段。由於晉升快,升遷機會多,而且工資增長率相對比較高,所以很多年輕人會以為他們往後的日子都會像這樣快速發展下去,所以在20歲正正應該把理財基礎打好的年齡,他們卻花更多的錢在追求生活或物質上,這也是形成之後人生差距的其中一個拐點。
30歲不單是工作上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很多人的人生分水嶺。首先在人生上,很多到這個年齡的人都和另一半組織了家庭,他們的身分不再是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到這年齡會有小朋友,所以跟20歲時的自己不同,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只考慮個人的感受和利益,很多事情要選擇以家庭為先,要懂得學會放棄和犧牲。
更多文章:移民是人生的出路,還是終路
而在工作上,30歲左右的年齡,大部份人都已晉升至中層,或是已手下有一名或多名比他更年青的下屬。因此已從職場新鮮人晉升成為職場夾心層(即上面還有上司,下面還有下屬的夾心層,上司還是一直給你工作和壓力,下屬還是一直犯錯需要你協助)。到了這個職位,將不會再容許你輕易犯錯,同時間也會發現晉升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的挑戰也更多。還多人會考慮到未來的持續晉升,會選擇去報讀更多的課程或專業,以裝備自己的能力希望僱主對學歷上的賞識。
這個年齡也是一個分水嶺,有能力者將會之後獲得晉升至中、高層甚至高層的機會,相對能力較差的則會在中層位置一直徘徊。同時這個年齡階段也是相對需要建立更多工作上的關係和合作伙伴的年紀。這也是為未來的晉升打好根基。而在理財方面,相對20歲只考慮個人投資和個人理財,30歲的階段將有更多的理財需要,包括結婚、生小孩、進修、買房等。而理財的考慮將由個人擴升至家庭理財或家庭規劃上。
40歲是大部分人最後一個分水嶺,基本上大部份人在40歲之後已可以判定人生未來的成敗。當然這不是絕對也不是叫大家放棄人生,但經過差不多20年的職涯和人生規劃,以及投資成效,累積的分別將由一小部分變得有天淵之別。每天努力所形成時間累積的成果,直接影響到工作上能否到達更高階,還是被迫停滯不前。同時財富的累積也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有不少身邊的朋友他們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淨資產也是在40歲左右的階段獲得,這也是正式步入中產階級的一步。
工作上慢慢也是從夾心層,要不轉變成為公司的核心層,不然的話就是停在夾心層或準備給淘汰的一層。當然也有朋友可能在這個年齡,已離開職場去創業,拿著30歲時所儲下的資本,創造自己的跑道。當然也有失敗了重回職場的一群。但不論是那一種情況,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能力和生活方式已有很深的了解。而在家庭方面,如果是已婚有小孩的,小孩都已是小學階段或初中階段了。理財方面的需求更多是為了小孩教育和開始為退休做準備。
這個只涵蓋了大部分人20歲、30歲、40歲的人生,當然不是絕對,比這個更好的也有,比這個更差的也有,但中間的6成至7成的大眾,生活都是遵從這樣子的方式,所以提供出來給大家早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