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2.3K

【教育方程式】爸媽必學10個在家育兒技巧 嘗試訓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當孩子踏入校園後,不少父母都會鬆一口氣,認為老師可以分擔一半的育兒責任。孩子在學校可以學習到知識和待人接物的技巧,但有些習慣和規矩都需要家長在家培養,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雙管齊下,才能養成更好的孩子。有台灣資深幼教老師分享10個育兒小技巧,讓家長可以更輕鬆有效地教育孩子!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小朋友無安全感或因父母陪伴不足!爸媽必學3招打造孩子安全感

1.對生活自理能力有更高要求

很多時家長都會覺得孩子還小,放手讓他自己做會做不好,然後忍不住插手,幫孩子打點好一切。但其實孩子比父母想像中能幹,他們能夠做到很多事情,如自己穿衣著鞋、收拾玩具,上學的孩子更可以自己把水壺、衣服、餐盒拿出來歸位,放學時再自己整理書包。家長一開始可以把最簡單的部分留給孩子自己操作,孩子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之後才更願意練習做得更好。

2.不幫孩子做他會的事情

部分孩子有時自己識做的事情,但會故意要求家長幫忙,例如自己明明會穿鞋,但有時候就會說不會或一定要大人幫忙,但家長盡量不要妥協,孩子已經會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除非孩子當天真的很累或是身體不舒服。家長可以用鼓勵的語氣讓孩子自己做:「可是這個你會做啊!我上次有看到你做,而且做得很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把會的事情說成不會只是想向父母撒嬌,不是故意要說謊,所以爸媽不需要戳破孩子的謊言加以責罵,只需要鼓勵和等待就可以。

3.分配一個簡單家務

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事務也是小技巧之一。父母可以讓孩子負責一個簡單但重要的家務,且盡量選擇每天都要做的,孩子才不會忘記,如替植物澆水、把衣服放進洗衣機等。在執行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並覺得自己有貢獻和付出,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後,就會更有意願嘗試其他更複雜的任務。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父母必學10個與青春期子女溝通方法 耐心聆聽好重要!

4.制訂可預測的時間表

孩子在學校比較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學校的作息都是可預測的,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固定、安全感的事物,所以將每日的行程提前公布,並盡量按照行程表進行,孩子配合的意願會比較高。

5.將例行公事遊戲化

家長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時,可以嘗試使用「遊戲化」的口吻或情境設定來吸引孩子,例如希望孩子坐好吃飯時,可以模擬在一間餐廳吃飯,孩子會覺得像在玩遊戲一樣有趣,所以更願意配合。

6.在轉換活動前事先告知

早前提過孩子喜歡固定的事物,不喜歡被打斷或沒有計劃的感覺,所以家長可以事先告知行程,並讓孩子有轉換心情的時間會更好,這可以避免孩子有強烈的抗拒情緒,或是無法融入活動。

7.給予引導式選擇題

年紀太小的孩子因為理解和表達能力仍未發展成熟,所以被問問題時,都會說不出來或亂說,但其實家長可以問選擇題。不過問選擇題也是有技巧的,家長可以善用設計選項,引導孩子選擇你希望的那一邊,例如孩子不吃飯,爸媽可以問:「你要吃香噴噴的雞肉配軟軟的飯,還是什麼都不吃、坐著看爸爸媽媽吃完?」,而非「你要不要吃飯?」、「你要吃飯還是自己在那裡玩?」。前者孩子大多會選擇不吃,而後者因為可以玩,所以孩子覺得不吃也還好。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成年子女難相處?3點建立愉快親子關係

8.善用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結束當下的動作,家長可以直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詢問孩子要不要做別的事情,而不是叫孩子立即停止動作;或者可以演出自己玩得很開心的樣子,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9.讓孩子參與犯錯後的善後

當孩子犯錯後,很多時家長都會選擇幫他們善後,但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一同參與收拾善後,自己在旁幫忙及提醒。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我幫你一起處理」,處理後再與孩子討論這次錯誤是怎麼出現的、往後該怎麼避免。這樣能讓孩子有「自己做的自己承擔」的概念,但又不會有「我只要犯錯就會被遺棄」的感覺。

10.不要延遲糾正與懲罰

當孩子做出不被允許的行為時,要當下立即糾正並進行討論,不要事後回家再處理,因為通常回家後孩子就會忘記,而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罵。另外,因為今天的犯錯而取消未來孩子期待的行程也並非恰當的做法,因為兩者實際上是沒有關聯的事情,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對生活產生不必要的焦慮,不知道下次會因為什麼事情而被剝奪自己的獎勵或期待的事情。

資料來源:妞新聞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如何培養小朋友餐桌禮儀?乖孩子必學5個餐桌禮儀

【港識教養】小朋友心急欠耐性 爸媽必學4招讓子女學會「等待」!

【港識教養】爸爸陪讀比媽媽效果好3倍!拆解3大好處

【港識教養】爸媽必學4個技巧 培養子女做家務習慣好處多!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