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2K

「樹叔死了!」- 實踐了小孩「哀傷輔導」寶貴的一課

「今天下午和弟弟一同上畫班嗎?」昊昊問。

「對呀!」媽媽說。

畫班後,昊昊和弟弟也一如以往,一同走路下山回家。

走到磅巷了。弟弟突然大叫:「不對!有什麼不見了?」

昊昊回頭細想,突然雙眼杏圓,尖叫地說:「噢不得了!是『樹叔』!『樹叔』不見了!!」媽媽亦心感不妙...

* * * * *

回想以往,由幼兒班 (K1) 開始,昊昊亘亘哥弟倆每星期學完畫畫後,總會經磅巷走路下山回家。

幼兒班開學時,也許他倆年紀小,每次經過大樹身傍,也會感到特別畏懼。尤其是走過老榕樹下的氣根時,有時樹的氣根會不經意地輕彷他倆的臉龐,他們每每被嚇得「依娃大叫」。途人看在眼裏,也覺好笑!

* * * * *

低班 (K2) 時,情況略為改善。哥兒倆也漸漸長大了,變得勇敢。他倆經過大榕樹傍,便會不期然停下、或輕輕地叫聲:「樹叔你好呀!」

有時,他倆更會偷偷地輕觸樹叔的氣根,以示他倆的「男子氣概」!

* * * * *

到高班 (K3) 九月剛開學時,真不知是否暑假過後,大家也長高了,樹叔的氣根亦然 ...

兄弟倆每次走過「樹叔」的腳下,「樹叔」的「鬍子」必定會碰到兄弟的頭上。像極一個叔叔輕拍二個在趕回家路上的男孩。兄弟倆也禁不住和「樹叔」追逐一番!然後一齊哈哈大笑!

* * * * *

九月中的一場颱風,「山竹」兇猛地横掃全港 四至五萬 多棵樹木。

正當電視新聞兩日間不斷報導「磅巷塌樹」的消息,猶如在直播「樹叔」的葬禮。但那時我們仍不知就裡。只懂指着電視說:「啊, 這塌樹在我們家附近呀!」

* * * * *

直到今天,十月頭了,颱風過後,一切已回復如常。

但 ... 在我們心中,磅巷已變得不一樣了。「樹叔」已悄然地離開我們...

經過没有了「樹叔」的磅巷,弟弟突然眼紅紅,哥哥也靜得沒作一聲 ... 媽媽也覺惻然。

 

回家後,弟弟二話不說,衝到電腦旁。原來是想找那幅他站在「樹叔」下,唯一的、亦是最後的合照.....

媽媽不忍,於是說:「不如我們寫下對『樹叔』的懷念,上網投稿。作為對『樹叔』的一份禮物和舒發對『他』的那份思念吧!」

弟弟也說:「對呀,我也可帶同稿件回校,和同學一同分享。」

 

哥兒倆也一起説:「我們不喜歡打風了! 雖然多了二天額外的假期,但颱風殺死了『樹叔』, 和做成很多的破壞,我們還是於心不忍的。」

媽媽也說:「對,最緊要還是『珍惜眼前人和物』別『愛得太遲』呀!」

* * * * *

著名心理學家華爾頓 (J. William Worden提出的「悲傷哀悼」過程的理論,他提出唯有完成「四個哀悼任務」(Four Tasks of Mourning), 人的悲傷才得以完成:

第一個:接受失落的事實。

第二個:經驗悲傷的情緒痛苦。

第三個:重新去適應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第四個:能將情緒活力投注在其他關係。

(哀傷關懷治療, Vol. 25, May 2013 - 醫院管理局)

 

媽媽鼓勵昊昊亘亘兄弟倆回憶和講述一些與「樹叔」一同成長的生活點滴,和一起翻看合照等。

以及協助處理一些不合理的誤解、想法、和對「樹叔」未了的期待。例如就算我們能早些透過新聞報導,知道「樹叔已死」的惡耗,但事實是我們也未能讓「樹叔」復活的!

並要一同接受打風會做成很多於心不忍及不能預料的破壞。

 

第二:經驗悲傷的情緒痛苦:

媽媽讓兄弟倆知道,「樹叔的死」,其實媽媽也感到同樣的難過。

即使「弟弟突然眼紅紅,哥哥也靜得没作一聲」 ... 媽媽就讓他們經驗表達哀傷的情緒,只耐心聆聽他們的感受,給予支持和安慰。

 

最後透過投稿,寫下對「樹叔」的思念。以及帶同稿件,回校和同學分享。這能幫助哀傷者重新投寄情感、投注在其興趣上。加以釋懷。

* * * * *

後記:經明查暗訪後的消息,「樹叔」原址將再種回一棵新的榕樹。兄弟倆也非常期待新「榕樹叔叔」的來臨和能與它一起成長 .....

弟弟和「樹叔」的合照

NowTV 電視新聞 -「樹叔」的照片

文 、圖: 曾媽三寶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兒童健康】小朋友壓力大增加腸躁症風險 預防應從小做起!

【牙齒問題】整容失敗後有焦慮症?可能是患上軀體變形障礙!

10個媽媽1個產後抑鬱 一文了解成日、症狀及治療方法

【戒奶嘴】把握戒奶嘴黃金期 新手父母必看5大技巧!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