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流感季節,這段期間因流感而求診的兒童不斷增加,診症時亦經常聽到許多家長查詢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中醫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小朋友預防流感?或者有哪些護理方法可讓家長在家中幫助小朋友減輕流感症狀帶來的痛苦?
在臨床上嬰幼兒感染流感的臨床症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新生兒流感少見,但易合併肺炎,常有敗血症表現,如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而中醫在防治流感的治療上,往往會採用的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內治法
內服中藥:由註冊中醫師透過四診收集病史,綜合分析辨證論治後,依據個人體質特點而處方用藥,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以達到防治流感之效。唯處方中藥在餵飼時嬰幼兒往往難以接受,以致家長感到沮喪及卻步,從而影響治療。
二、外治法
由於內服中藥在餵飼嬰幼時有一定的難度,故越來越多家長選擇外治法,當中以小兒推拿最為人所認識。很多臨床研究證實,小兒推拿對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作為輔助手段,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起著扶正祛邪之效。
我們可一起學習小兒推拿在流感防治的操作,以便日後能在家中舒緩嬰幼兒的不適症狀。
基礎穴位:
1、開天門
位置:兩眉中點至髮際正中成一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螺紋面自眉心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額髮際,約100次。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
2、推坎宫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先以兩拇指端輕按兩側魚腰,再從眉頭起向眉梢作分推,約100次。
功效:發汗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
3、按揉太陽穴
位置:眉後凹陷處。
操作:用中指或拇指揉動,約100次。
功效:疏風解表,明目止頭痛。
4、揉耳後高骨
位置:耳後入髮際,乳突後緣高骨下凹陷處。
操作:用兩拇指指端揉動,約100次。
功效:疏風解表,安神除煩。
易驚風者可加:
1、一窩風、小天心
一窩風位置:腕背橫紋中央凹陷處。
小天心位置:掌根,大小魚際交接凹陷處。
操作:拇指按在一窩風上,中指按在小天心上,同時揉動,約300-500次
功效:疏風解表,鎮驚安神。
2、清肺經
位置:無名指指面,指根至指尖呈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指腹,從無名指指根推向指尖,約300-500次。
功效:宣肺解表。
3、鼻通穴
位置:鼻唇溝的上端。
操作:用雙手大拇指交替揉鼻唇溝的上端,約100次。
功效:可緩解輕型感冒的鼻塞等症狀,有通氣的作用。
顧護脾胃時可加:
1、清胃經
位置:自腕橫紋至拇指根部,大魚際外側緣赤白肉際處。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橫紋推至拇指根部,約100-300次。
功效:和胃消食。
2、順運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2/3為半徑所作的一個圓。
操作:一手固定孩子左手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在八卦穴上作順時針周而復始的環形移動,約300-500次。
功效:寬胸理氣,化痰消食。
發熱明顯時可加:
1、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腹,從腕橫紋直推至肘橫紋,約300次。
作用:清心火,安心神,解表,利尿。
2、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腹,從肘關節直推至掌根,約300次。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
溫馨提示:因小兒病情變化迅速,家長亦未能有全面的中醫專業知識,按穴方法僅供參考,故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後再行操作更佳,以免延誤病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文章提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註冊中醫師 凌雅萍
Website: www.ucn.org.hk
Facebook: www.facebook.com/ucn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