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5

3.5K

寨卡病毒沒有於非洲肆虐-可能是一個提示

寨卡病毒沒有於非洲肆虐-可能是一個提示

暫時還沒有科學證據指出,非洲有出現跟寨卡病毒有關的初生嬰兒健康問題。

寨卡病毒 (Zika virus) 是1947年最早發現於烏干達森林。科學家懷疑,這已經是非洲的地區性疾病,但問題是:為什麼當地並沒有如巴西般的大量小頭病情況呢?

由於非洲沒有大量的小頭症數字,令科學家對寨卡病毒和小頭症的關連產生了懷疑。究竟病毒可以引致小頭症?還是病毒改變了?抑或是不同地區和人的原因,令情況只出現於美洲人身上?

不過,專家指出,巴西的病毒爆發和非洲的十多年病毒歷史,並不能直接作比較。巴西是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醫療報告也較完善;相反,非洲的貧窮國家,只有有限的健康制度,所能夠提供的資料並不足夠。"2016年的巴西,所能夠提供的醫學資訊,跟1947年的烏干達比較,當然是好得多了。"

其中一點可以留意的是,非洲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喜歡生活於不太密集的森林地區,有別於南美洲傳播的埃及斑蚊,牠們活躍於人煙稠密的城市。因此,寨卡病毒已經於南美洲感染了一百五十萬人,而非洲最大量且唯一的一次有紀錄的爆發,是2007年的加蓬,有約二萬人。專家指,這個數字太小,不足以証實小頭症這種稀有的健康狀況。

病毒感染、化學物接觸,甚至酒精,都可以導致小頭症,而且世界各地都有發生這個情況。因此,在非洲的偏遠地區,生育率低,就算有三倍增長的小頭症事例,也不足以做成特別的注意。

有專家認為,非洲和巴西的寨卡病毒種類,可能非常不同。而科學家於世界各地的寨卡病毒中,也發現當中有基因組合上的不同,不過暫時還未清楚這些差別是隨機的,還是病毒正持續地改變,而這些改變又會否影響了病毒的威力等。而科學家正在針對這個方向進行研究,要找出基因改變會否影響病毒的作用,會否是引起小頭症的原因。

"如果病毒更有效地複製自己,會造成血液中有更大量的病毒,更大機會令病毒從胎盤進入胎兒身體,這就可以引起成長問題,出現更多小頭症的事例。"

而寨卡病毒在非洲的情況,沒有如巴西般嚴重,是專家留意的重點。南美洲要面對的是,不少人煙密集的大城市,滿佈埃及伊蚊,有著病毒大爆發的條件。

相反,專家指,這十年間,非洲人可能建立了一定的抵抗能力。如果非洲已經有寨卡病毒流傳,很多女性在懷孕的年紀前,可能早已受感染,而且有了免疫能力。這方面可能給與科學家希望和藍本,去發展預防疫苗。

Source: Zika Hasn’t Hurt Africa—and That May Be the Key to Beating It


相關文章

【營養師話你知】新手父母必學 寶寶腸胃順暢的營養關鍵!

【營養師話你知】想提升懷孕機率?營養師分享備孕飲食攻略!

【兒童健康】高農藥殘留的蔬果逐個捉 小朋友最愛水果上榜!教你2個步驟正確清洗水果

【健康陷阱】25歲女吹風扇午睡醒來後「面癱」 醫生提醒一類人屬高危人士!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