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生活模式的流行,不少人也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中醫認同運動的必要性,神醫華佗曾說:「流水不腐」,透過運動,我們的身體才能生生不息,保持健康。然而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現今很多運動方式非但不能令自己更健康,反而會為我們帶來損害。讓我們從中醫學角度集中討論現今普遍存在的幾種運動方式。
一、 晚上進行劇烈運動
常見到晚上的運動場人潮如鯽,可見許多人習慣晚飯後跑步。可是中醫是不太建議晚間進行劇烈運動的。人體與太陽息息相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數千年來人類的生活模式。當太陽上升之時,人體內的陽氣也會上升,到中午陽氣便會隨太陽到達頂點,之後人體內的陽氣便會隨太陽一同下降。所以下午一般人的精神及體力也不及上午。到太陽下山後,人的陽氣便會開始潛藏起來,這時人應該多休息或做一些較輕鬆的事。如在晚上做劇烈運動的話,就等如把本應潛藏的陽氣引動,導致我們睡眠不安穩,甚至難以入睡。睡眠不穩的話會使身體難以修復,日積月累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健康問題,如運動勞損。現代科學也證實了睡前做劇烈運動會影響交感神經及抑制副交感神經,繼而影響入睡。這個說法和中醫理論是不謀而合的。一般而言,運動的最佳時間是早上,其時人體陽氣升發做運動可振奮陽氣,令一天的精神及體力更佳。
二、強力負重運動
在健身室中不難見到很多男士進行負重訓練,他們會設定一個接近其肌力極限的重量,然後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去挑戰,他們面容扭曲,發出怒吼之聲。從現代科學研究得知,這樣的訓練會令肌肉體積增大,增加健美效果,以及增加肌肉的力量。但從中醫的角度看則是傷身的行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二千多年前的經典《黃帝內經》曾提及「五勞七傷」,「七傷」的其中一傷便是「強力舉重傷腎」,可見上述負重訓練損害腎氣。由於腎乃先天之本,是人體生命之根及與生俱來的,損之則不易補回,也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腰腿痛及尿頻等等。
三、進行高強度的運動
不少做運動的人都有種錯覺,認為運動時越能忍受痛苦便越健康,例如不少跑手 會跑到筋疲力盡,死去活來方肯停止。這可能受到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價值觀所影響。以中醫角度而言,則反對過強及過度的運動方式。《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意即古人了解養生之道,首先飲食要節制,其次起居生活跟隨自然的規律,第三是不會肆意令自己勞累。「不妄作勞」是養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守則,所謂「勞則氣耗」,過勞則會令我們的「氣」減少,因此我們運動時無須令自己筋疲力盡。「氣為血之帥」,氣弱則血弱。長遠來說,我們的氣血均會減少,繼而影響我們的精神及力量。
除了進行從西方引入的運動外,大家不坊考慮源自於我國的運動。我國數千年歷史,源遠流長,留下了不少珍貴的養生調攝方法。「八段錦」便是其中之一。錦是古代上等絲織品,美好而珍貴,古人把這字用在一套功法上,可知其袪病強身效果極好。這套功法一共只有八式,整套動作柔和流暢,簡單易學,任何人均可練習。現年超過一百歲的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先生也是從青年起長期練習八段錦,他對這套功法推崇備至。大家不妨搜查有關八段錦的正確資料,一起試試吧。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中醫服務部
Website : www.ucn.org.hk
Facebook: facebook.com/ucn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