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7

2.3K

對自殺的迷思

 




近數個月不時都會傳出有人因學業、愛情而跳樓、跳軌自殺的新聞,而近日數字似乎有上升的趨勢。一般人對自殺也會有一些誤解,筆者想藉此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講解數個一般人對自殺的迷思與事實。

 

迷思一:常把「自殺」掛在口邊的人不會真的去自殺。

事實一:事實卻正正相反,有三分之一的自殺人口都會在自殺前提及或透露自殺傾向,例如討論怎樣才是最舒服的死法或常說:「我不如死咗去算」等等。

 

迷思二:自殺者在自殺前不會有任何預兆。

事實二:自殺者在自殺前通常會有一些反常行為,例如:交代身後事、把自己最珍貴的物品轉送他人、向親友逐一道謝等等。

 

迷思三:自殺者是因為很想死才自殺。

事實三:有很多被阻止了自殺行為的自殺者都對阻止者充滿感激之情。其實自殺者很多時候並不想死,但礙於當下的情緒或衝動(尤其情緒病患者),最終才會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

 

迷思四:有些自殺者使用一些不致命的自殺方法(例如:從低層墜樓)並不是真正想了結生命,或許只是對自己的一些小傷害。

事實四:很多自殺者並沒有對「死亡」的專業知識,他們一心只想了結生命,但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才是致命的方法,而且他們自殺的行動可能只是「衝動」的產物。因此,他們也許會用了一些較不致命的方法去了結生命。

 

其實只要多留意身邊的人,便可以找出有自殺傾向的人,從而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援及協助。萬一身邊朋友或家人有自殺的傾向,作為身邊人的我們,必須盡快尋求心理學家或社工的協助,或許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呢!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兒童健康】小朋友壓力大增加腸躁症風險 預防應從小做起!

【牙齒問題】整容失敗後有焦慮症?可能是患上軀體變形障礙!

10個媽媽1個產後抑鬱 一文了解成日、症狀及治療方法

【戒奶嘴】把握戒奶嘴黃金期 新手父母必看5大技巧!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