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小朋友身上出現不明紅疹或黑點,家長就要小心!英國一名3歲女童無故感到疲倦、身體長紅疹,舌頭更出現不明黑點,到醫院求診後發現患上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只能透過骨髓移植才能治癒,幸好女童最終獲有心人捐贈骨髓才得以康復。
根據傳媒報導,英國3歲女童Elsie最初出現疲累症狀,媽媽Laura Cartwright初時並沒有過於在意,以為女兒是因為睡眠不足導致,直到發現Elsie臉色變得蒼白、極度容易疲憊無力、胸口長出紅疹、舌頭出現不明黑點,身上更出現奇怪瘀傷及腫塊,而且一直未有消散,反而顏色越來越深,最後更變黑,Laura才驚覺有異,立即約見醫生,卻得到「情況變得更糟再打電話過來」的回覆,令她十分無奈又擔心。
沒想到事隔僅2天,Elsie的舌頭佈滿像腫塊一樣的血水泡,身上的紅疹也開始擴散,家庭醫生檢查後,發現情況不妙,緊急將Elsie送到醫院急症室。急症室醫生告知Laura,Elsie有貧血、血小板減少及白血球減少的骨髓衰竭症狀,並將Elsie轉送到Sheffield Children’s Hospital作進一步診斷。
兒童醫院接收後,確認Elsie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唯一的治愈方式就是骨髓移植,但遺憾的是,Elsie的家人和親屬都不符合骨髓捐贈資格,只能等待合適人士捐贈。Elsie住院治療期間,除了需注射抗生素和其他藥物來對抗細菌和病毒感染之外,亦需要每7至10天輸血一次,每兩週接受一次血小板注射;即使期間曾經出院,亦因為發燒不得不再次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Laura表示,Elsie在治療期間先經歷了口腔潰爛、牙齦發炎與腫脹到覆蓋牙齒,失去說話與進食能力,之後又罹患敗血症及其他疾病,造成全身腫脹、體重因此增加了三分之一,但女兒總是微笑地面對病痛,令她和家人十分心痛。幸好最後得到善心人士的骨髓捐贈,讓Elsie能夠順利完成手術並得到康復。
甚麼是再生不良性貧血?
根據《Mayo Clinic》的資料,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嚴重的罕見疾病,因骨髓造血不正常或是幹細胞損傷,導致體內的正常血細胞不足。再生不良性貧血最普遍的病因是骨髓中的幹細胞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其他原因包括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某些藥物所致、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感染、懷孕,也有部分無法找出原因。
再生不良性貧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氣喘、心律不整、蒼白、長期或反覆感染、不明瘀青、牙齦和鼻子出血、割傷後難以止血、皮膚紅疹、頭暈、頭痛和發燒,但亦有部分患者毫無症狀。而治療方法包括有藥物治療、輸血以及骨髓移植。
由於再生不良性貧血是無法預防的疾病,醫生建議減少接觸殺蟲劑、除草劑、有機溶劑、脫漆劑、以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以減低可能患上再生不良性貧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