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1.5K

停課至今,孩子成長了多少?

停課三個多月,雖然將會分階段復課各大小媽媽群組中最流行的話題,莫過於「停課不停學」。無論是全職或在職媽媽,頓時變為萬能老師,中、英、數、常、視藝、音樂、體育,似乎需要樣樣皆能。爸爸媽媽有束手無策的,也有身心疲憊的,只望學校能盡快復課,把孩子的教學重任交還學校。

珍惜「在家自學」的機會

事實上,這段停課的日子,正正就是體現「在家自學」的好時機。自學,並沒有想像中困難,爸爸媽媽也不需要十八般武藝,只要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大小趣事,孩子便已經得益不少。

自學,不一定來自厚厚的教科書,也不限於教育局訂下的課程範圍和進度。我一直深信,知識來自生活,一本故事書、一件家務、一個時鐘,每天簡單的生活,孩子都能在當中成長。孩子整天跟著你,你的一舉一動,就是孩子的學習課題。我們沒有必要計算著孩子在這段日子要學懂多少個生字,或做了多少頁補充練習,更沒有必要跟鄰家的小孩比較進度,因為孩子自有自己的步伐。這段日子,最重要是培養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走更遠的路。

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孩子天生懷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六歲以下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是最強的學習動力。只要你順著孩子的特性,細心地向孩子展示生活上有趣的點滴,孩子必然全神貫注地跟著你學。

自學內容建議

以下是一些簡單而有趣的生活學習建議,供爸爸媽媽參考:

認識貨幣(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
現今人人使用八達通,這年代的孩子對貨幣的認識相對較弱。建議爸爸媽媽可以透過簡單的超市買賣遊戲,讓孩子認識貨幣和金錢的觀念,並讓孩子明白,金錢得來不易,平日要節儉,不要浪費。將來疫情稍為緩和,可多帶孩子到超市和菜市場,給他一點零用錢,讓他親自付款。

將來孩子長大一點,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大富翁」遊戲,讓孩子認識收入、房產、買賣和租賃的概念。

認識時間(讓孩子建立有規律的生活)
沒有規律的生活,時間很容易不知不覺地溜走。家長可以利用玩具時鐘,先教懂孩子看時間,然後和孩子一起訂立作息時間表 (包括起牀、學習、遊戲、吃飯、睡覺)。

如孩子作息有規律,也可讓家長好好休息。例如,孩子的午睡時段,就是你的休息和充電時間了!

伴讀(最親切的親子時間)
沒有孩子不喜歡聽爸爸媽媽說故事的。故事時間,總是最溫馨、最甜蜜的。幼兒階段,可選擇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例如 : 《國王的新衣》、《快樂王子》等,當中的人生道理,孩子是畢生受用的。

伴讀時,爸爸媽媽可以利用不同的聲線,扮演不同的角色,令故事更加動聽!

簡單的科學實驗(培養孩子的探究精神)
物質的定律,在我們的角度看來,可能理所當然、見怪不怪。但在孩子的角度看來,是非常有趣和新奇的發現 ! 冰櫃裏的冰塊,一會兒變成了水,加熱後一會兒又變成了蒸氣,為什麼呢?玩具船會沉到水底,但摺紙船卻會浮在水面,為什麼呢?

這些都是在家裏可做的小實驗。

自己的事自己做(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長大了,可以試試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 : 吃飯、穿衣服、摺衣服、洗澡。這段日子在家時間長,最好就是利用這充裕的時間,讓孩子慢慢地掌握這些自理能力。

孩子能掌握後,爸爸媽媽記得要讚賞啊!

保持學習興趣

學習,本身就是有趣的,尤其透過遊戲的學習,把知識融入生活,就更見效益。

現今的教育,比以往更靈活,更有創意。跳出了課室的限制,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知識的泉源。以上的學習建議,就是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成長的例子。伴讀,提高了語文能力。認識貨幣和時間,學會了數學。小實驗,學會了科學。

讓孩子多參與、多體驗,鼓勵思考和發問,保持孩子對知識的渴求和好奇心,孩子自然對學習充滿興趣和祈昐,將來便較容易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

學習之路很漫長,對學習有興趣的,會成為終身學習者,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科技,融入萬變的社會。但對學習沒興趣的,會視學習為苦差一件,應付考試後,便當作了交待,學習就此完結。我們當然是希望孩子成為前者,那就應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誠,因為,將來陪著孩子走在學習路上的,不是排山倒海的功課和考試,而是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誠。

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加油!

Karen媽媽簡介 :

香港土生土長,後到美國深造,香港專業人士。多年前毅然放下事業,在家專心教導兩位小男孩,以靈活的教育方式啟發下一代。約半年前創立「陪著你成長」Facebook 專頁 及部落格,以及出席教育講座,分享教學心得。

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 合作伙伴Karen媽媽 提供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牙齒健康】3大原因導致牙齒酸軟無力!從日常入手有助減輕徵狀

【失眠問題】心神煩躁陷入失眠循環? 中醫分享針灸治療改善睡眠質量

【兒童健康】9歲男童頸後變黑患中度脂肪肝 醫生揭3大不良生活習慣導致

毛巾不勤洗成細菌溫床!專家教4大重點避免毛巾、浴巾發臭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