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幸福的家庭把大事化小,不幸的家庭把小事化大」,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原來生活幸福與否,其中一部份也可以控制在我們的說話當中。最近連假多了,不少人也會選擇外遊。去旅行是開心的事,但同時充滿挑戰,因為生活上的小問題,總會在旅行途中不斷地發生。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對我說,他在旅行的路途中是想要去個廁所,結果發展成長輩很緊張、爸爸在問誰給他那麼多水,氣氛變得繃緊起來,只是想表達要去廁所的孩子卻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實際上,在不少家庭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當遇到問題並產生情緒時,這一種「尋找責任式」的說話方式,就很容易會發生。如果我們想從說話中令到彼此的生活更加幸福,會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
不要每事問為什麼
當生活的小問題發生事,如果我們總是追問着為什麼,例如「點解會做得唔好?」「點解這一刻要去洗手間?」,表面上好像在尋找理由,實際上卻是
生活問責,這種說話的方式容易增加生活上繃緊的感覺,難以令人放鬆,更莫說是幸福。那怎樣的說話方式對於生活的小問題來說會是更恰當呢?
把問題帶回解決層面
不少讓人與人之間產生衝突的生活問題,其實也不是一些不能解決的狀況,例如文章開初的那個孩子,大家只需要找個廁所就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在家庭與關係中也是一樣,孩子測驗的成績退步了、要買的生活用品買錯了、週末時間編排出問題了、這些當時可以帶回到解決層面的問題,而不需要怪責又或是內疚。
回應情緒的說話方式
那個孩子的問題最後怎樣解決呢?他說其中一人在那個繃緊的瞬間,問他「那你可以到站的時候才去廁所嗎?」,他答過可以之後,那個大人就告訴其他人「不用擔心,到站問題便可以解決了」。如果因為生活的問題,令大家當下的氣氛緊張起來,回應當下的情緒,例如擔心,也是讓當時環境降溫的一個好方式。
每段關係想要變得幸福,溝通與解難也是必要的元素。如果你希望增加生活的幸福感,不能與伴侶、家人、還是孩子,也可以試試「生活的幸福話語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