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3.2K

【港式教養】爸媽必學!讓孩子承擔犯錯後果比懲罰有效

照顧小朋友,學問多得永遠不會學得完,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再乖的小朋友都有頑皮和惹父母生氣的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老一輩多選擇責罵,甚至體罰,但「棒下出孝子」早已不合時宜,當孩子說不聽,家長就要考慮用其他方式。

台灣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收到不少家長的提問,指孩子說不聽,處罰過後仍忘記教訓,「是不是大人不夠兇?」他的回答斬釘截鐵,「不是!」。

王宏哲認為,兇惡地責備孩子並不是有效的方法,原因是即使孩子變得聽話佞心也不服氣,而且容易令大人情緒失控,亦無法讓孩子承擔到做錯事的後果,難以建立自我反省的能力。他認為,當小朋友有以下壞習慣,可是用承擔後果法來教育:

1. 動手打人
有些小朋友喜歡動手動腳,稍有不滿就會出手打人,不論是打長輩、兄弟妹妹,還是同學,有時候爸媽好好說道理,甚至打罵都試過,孩子都沒有改善,這是由於除了要學習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外,孩子還要學習如何彌補過錯,尋求他人的原諒,才會記住做錯事的後果。

2. 頂嘴無禮貌
有時候小朋友頂嘴只是衝口而出,一時意氣,可能很快就會後悔,家長與其責備,倒不如讓孩子在冷靜下來後,把想說的話重新說一次,絕對比阻止孩子頂嘴更有效。

3. 不收拾玩具
玩後的玩具到處丟,書桌、睡床總是一團亂,對付這種小朋友,家長或其不停催促他們去收拾,倒不如放鬆一點,讓他感受到混亂的麻煩,嚐到因為太亂而找不到想要的東西的後果,讓他自行領會整齊的重要。

4. 喜歡插嘴
小朋友沒有耐性,喜歡在別人說話時插嘴,大人可能忍不住要求他閉嘴,但其實這種孩子就是不懂得等待,所以大人可以與孩子約好,讓他等一會再說話,培養他的耐性。

5. 愛哭鬧
在溫室中長大的小朋友動不動就哭鬧,稍有不滿就習慣用眼淚攻勢,有家長會要求孩子好好地說話,阻止他們哭鬧,但其實當有情緒時,根本無法好好說話,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先冷靜下來。

6. 不願意認錯
很多小朋友犯錯都會選擇逃避,不願意認錯,習慣找藉口辯解,家長不要只顧斥責孩子愛找藉口不認錯,而是要讓孩子學習先道歉,後解釋。

7. 做事拖拉
約定好一個時間出門、上床睡覺,結果每次都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願意睡覺,第二天又不願起床,不斷惡性循環。與其這樣,倒不如讓他嚐到教訓,遲到上課被老師懲罰後,就會知道早上不能賴床。

8. 不愛惜物品
生活在富裕的社會,現代小朋友要甚麼有甚麼,不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當小朋友不珍惜物品時,家長應該要他學會賠償,或者付出勞力自行修理物品,或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東西,學會付出代價。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化解親子關係衝突 打破惡性循環的4大法則

【家長注意】哈佛研究:打屁股影響兒童大腦發展

【港式教養】小朋友多問題行為?家長做多步預防比事後溝通更有效

【港識教養】了解孩子發展需要 適切的管教助成長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