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1.6K

【女士健康】髖關節較易勞損 媽媽及停經後女士要注意

70歲的鍾女士(化名)一向熱愛步行,行山更是她與友人相聚談天的最佳活動,疫情期間至少每周一次。可是她發現近一、兩年,行山時總覺得腹股溝部位隱隱作痛,而這痛楚是深層的。情況愈來愈轉差,莫説行山上斜時難以抬腿,就連散步都感到力不從心,行動力大減令她鬱鬱寡歡。

更多文章:【女士健康】兩次月經之間 周期性出血?中醫:少食寒涼燥熱之品

女性停經、曾生育:髖關節退化較普遍

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並輔以X光確認,確診鍾女士的髖關節附近的軟組織被拉傷,以致「骨肉分離」,因此產生強烈痛楚。女性髖骨構造與男士不同,其髖關節較易病變。加上年齡增加、長期勞損、姿勢不良(如長時間蹲下或坐小櫈工作)等,都會造成髖關節勞損。此外,停經後的女性亦是此症的好發族群,特別是曾經生育的媽媽。鍾女士是一位運動愛好者,亦因此加快髖關節退化。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連結上、下半身,要靈活做出彎腰、蹲下、跳躍等動作,都有賴髖關節。髖關節一旦磨損,可導致寸步難行,甚至疼痛難擋,即使睡覺時翻身都會痛,就連穿襪子或剪腳趾甲都有困難。

早期症狀不明顯 易被忽略

由於髖關節被厚厚的肌肉層包圍,一般常見於關節炎的紅、腫及發熱等症狀較為不明顯,發病初期的髖部痛楚常被誤以為一般扭傷或肌肉酸痛,令患者不以為意,因而延誤治療,直至髖關節軟骨嚴重磨損,痛得舉步為艱始往求醫。

更多文章:【奧運運動熱】行山跑步欠缺熱身 小心膝頭四面受敵

多種療法 為病人減痛 減慢勞損

初期的退化性髖關節炎,會透過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等,以止痛及保護關節為治療方向。若症狀未能改善,就可考慮使用針劑從而減輕關節磨蝕,達致止痛和保護關節的效果。此外,增生療法也是近年常用的治療方法,藥劑包括自體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可於門診進行)和幹細胞療法(需要全身麻醉,並於手術室抽取脊柱的幹細胞,一般情況約四星期痛楚可逐步減少),然後直接注入髖關節,刺激修復軟組織、改善疼痛,亦有助磨損的軟骨增生。

微創修補撕裂組織大大減痛

鍾女士由於痛楚非常,她選擇了於診所內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療法,做了第一次療程,痛症於三至四個月內逐步改善。如果患者接受以上治療後痛症仍然未減,可進行手術,透過微創手術、使用關節鏡,修補好破裂的髖關節軟組織。近年此手術無論在技術和物料均有改進,手術由傳統開放式改為微創,傷口小、復原快。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營養師話你知】新手父母必學 寶寶腸胃順暢的營養關鍵!

【營養師話你知】想提升懷孕機率?營養師分享備孕飲食攻略!

【兒童健康】高農藥殘留的蔬果逐個捉 小朋友最愛水果上榜!教你2個步驟正確清洗水果

【健康陷阱】25歲女吹風扇午睡醒來後「面癱」 醫生提醒一類人屬高危人士!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