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1.7K

【親子急急問】仔女被嘲笑被排擠怎麼辦?家長必學3個貼士

小朋友慢慢長大,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跟其他小朋友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甚至有機會遭到被嘲笑或被排擠的對待。身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是要為小朋友出頭,還是要鼓勵他們努力自行解決問題?有專家指出,家長應從小培養小朋友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並教會他們表達自己感受。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為寶寶加固宜自製定買現成?營養師:要留意3點!

幼兒之間衝突源自彼此互動或「有樣學樣」

學齡前的幼兒通常仍不太會刻意笑或攻擊其他人,但他們的認知行為和表達等能力未成熟,有時都會做出一些疑似欺負別人的舉動。例如當他們看到他人與自己不一樣時,有時會直接說「你好好笑」、「你好胖」;當自己的東西被拿走時,則會直接表達「我不想跟你玩」!至於4歲小朋友之間「言語欺負」以命令、排擠為多,例如「他好蠢,我們不要跟他一組」。

有專家指出,3、4歲的小朋友在行為上較常出現互咬;而5、6歲的小朋友則會有推擁、撞人、踢人等肢體動作,通常會在搶坐位、玩具或玩遊戲時出現。台灣兒童福利聯盟北區社工處主任蔡依儒指出,小朋友見到爸媽的日常行為,就會加以模仿,他們也有可能是看到社交媒體上的搞笑片段覺得有趣,而加以仿效。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手足鬧交 專家勸父母勿要求道歉:7方法修復關係

家長必學貼士(一)教小朋友主動表達自己感受

專家指出,家長應從小培養小朋友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並教會他們表達自己感受。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喜惡,家長可以從而告訴他要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下次朋友再這樣捏你,你可以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否則,當小朋友的情緒長久被壓抑,將來他們被欺負時就會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因此,家長要讓小朋友知道自己有說「不」的權利。

家長必學貼士(二)教子女學會主動尋求協助

家長平日也要教會小朋友要主動尋求協助,例如讓小朋友知道「發生哪些情況要立即告訴我們」,並要告訴他們發生衝突時要如何尋求協助。同時,要讓小朋友養成有禮貌的習慣,而帶小朋友去玩樂時,也可鼓勵他們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培養他們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大掃除與孩子斷捨離 培養責任感同理心 專家:應先尊重

家長必學貼士(三)定時與子女聊天 建立親子默契

家長也應培養與小朋友聊天的習慣,一來可以了解他們在學校或日常生活的狀況,也可以有助令彼此變得更親近。家長要留意在聆聽小朋友的分享時,家長應先不要急著插嘴或糾正,要先聽完小朋友的話才意見。專家指出,用心關懷有助讓子女與爸爸媽媽建立穩定的關係,並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跟父母爸爸媽媽反映,建立良好的親子默契。

Baby Kingdom 環節:「親子急急問」每個星期都會請來專家,解答爸媽最切身的疑難!


相關文章

【爸媽必睇】BB天生對環境敏感、情緒反應大?照顧高需求寶寶的8大要點

【牙牙學語】小朋友遲遲未開口說話?言語治療師學教10招提升說話能力!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港識教育】處理孩子不當行為 指令要簡而精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