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子爵府

積分: 11438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1#
發表於 08-4-29 12:32 |只看該作者
流行文化﹕了解?關懷!
一百萬故事
2008年4月27日




【明報專訊】約十年前,永遠勵精圖治的亞視因為一齣《還珠格格》形勢大好,連番出招進擊對台,其中一招惹起了一點爭議。他們宣布,晚間新聞由何守信和朱慧珊出任主播,因為兩位出身娛樂圈,大眾就順理成章稱之為「明星報新聞」。在香港,明星專責娛樂大家,一般沒受過專業新聞訓練,他們當主播,有評論說,這是「新聞娛樂化」。
事隔多年,早忘了那個被娛樂化了的晚間新聞,收視有否突飛猛進。我至今搞不清的是,究竟什麼是「新聞娛樂化」—一個藝人,如果只負責在鏡頭前讀出由專業新聞人員編採的新聞,假設新聞來源可靠,報道手法客觀公正,主播字正腔圓,語調誠實可信,那末,新聞還是新聞,真的會因為讀的來自娛樂圈而「娛樂化」嗎?
把銅幣反轉,又有沒有「娛樂新聞化」這回事?
你就當我沒完沒了,自尋煩惱:無電視娛樂新聞台製作的《了解·關懷 一百萬故事》,該算是「新聞娛樂化」,還是「娛樂新聞化」?娛樂新聞台跟新聞台,有根本的分別嗎?《一百萬故事》裏的窮,跟《星期二檔案》裏的窮,又有何不同?
從那一絲不苟的攝影、配樂和旁白稿,說這節目是「新聞娛樂化」未免太不恭敬了。《一》播出後,坊間出現了很多由衷的讚美,這麼強勢的電視台,這麼強勢地為窮發聲!更難得的是,平素高高在上的大明星,這一回走進人群中,了解和關懷貧窮背後的故事
節目獲一致好評
故事都有,對販賣故事的電視台來說,重點往往不在故事本身,而是說故事的方法。《一》的創意,在於借來大明星的耳和目,為觀眾講尋常百姓的故事。明星能吸引眼球,有他們參與,節目會拉來一批本來對「貧窮」不感興趣的觀眾,有助加深人們對弱勢社群的認知;即使觀眾本身就在那個被「關懷」的階層,看電視時,還是能短暫地代入大明星的位置,憐憫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
與其說這是一個「新聞節目」,節目的設計其實更切合「真人騷」(reality TV)的特質—把不對的放置在不對的時間和空間,看看風馬牛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香港最熟悉的希爾頓家族成員—Paris Hilton,連續幾年參與製作以她和友人Nicole Richie為主角的真人騷The SimpleLife。節目把這兩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安放在眾多對你我來說很尋常、對她們來說卻匪夷所思的處境,譬如要她們搬到滿地牛糞的鄉下居住,又或者要她們在漢堡包店賣包,甚至要她們跟街坊鄉里坐長途巴士穿州過省。
過慣奢華生活的ParisHilton如何應付毫不簡單的「簡單生活」?笑料就來自她出的大大小小洋相。別小看希爾頓小姐,這真人騷每年都獲電視節目獎項的提名,而且在多個國家,由當地的「Paris Hilton」們照辦煮碗,製作成合當地口味的版本,這些國家,由巴西到以色列都有,可見同此心,觀眾大抵不會抗拒看有錢如何在窮世界探險,從中取得一點樂子。
探險有慣性收視
注意,說的是「探險」,不是「獵奇」。The Simple Life其實跟ParisHilton一樣,有點沒頭沒腦,但它再兒戲都好,千金小姐還是要把腳伸進別人的鞋裏,走那麼一小段路,才算得上體驗過那不一樣的生活。真人騷好不好看,關鍵在那「真人」上。Paris Hilton堅決不肯出醜,那就真的沒戲了。
既然《一百萬的生活》賣的是明星家訪,節目有沒有看頭,關鍵也就在這些看來「比生命更大」的明星身上。跟Paris Hilton要接受的「挑戰」相比,他們的任務太輕鬆了。
明星式關懷顯無知
他們大部時間坐在採訪對象面前,或眉頭深鎖,或欲哭無淚、或大受觸動,表情十足,除了是明星,還充當記者。然而,他們的提問,不但沒有拉近兩個世界的距離,更處處泄露了他們對香港低下階層的無知。
明明大家在同一天空下生活,他們耳聞目見,樣樣新奇:哇,晚飯吃腸粉?哇,十蚊七個橙?哇,一個月十塊錢零用錢?哇,沒有參加課外活動?哇哇哇,雖然沒有宣之於口,身為觀眾,我在這些寫在面上的感嘆號中,看到一種完全由自己世界出發的關懷。
然後,我聽到自己的感嘆,點子都在了,為何不乾脆叫眾星跟被訪者去洗一天碗,或者試試用十塊錢在學校小賣部買零食?既然要說一百萬故事,為什麼這麼多長嗟短嘆而缺少細節?我們又憑什麼論斷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以後的人生是有希望還是沒希望?
看了幾集,我其實沒聽得清「窮」(我還在疑惑,「窮」真的是一種「身分」嗎?)的聲音。我閉上眼,除了聽見明星的提問,就是那沉重得叫掉眼淚的配樂,還有陳志雲那一鎚定音式的旁白,雖然對白寫得動人,但來來回回,我只聽見:窮真的很可怕。窮真的很可怕。窮真的很可怕。我張開眼,看到以黑白灰為主調的鏡頭,特寫苦主的側臉和背影,風格化的畫面,幾乎要擺弄出一種窮苦美學了。
盼強勢傳媒負更大責任
朋友說,電視台肯帶頭關心不幸的,始終是一件好事。現在流行crossover,讓娛樂和新聞這兩個看來沒什麼共通點的界別fusion一下,也算是一種創新。說得都對,我卻想說,電視台從沒有忘掉社會上不幸的,去年,《星期二檔案》播出的「紙皮.銅鐵.零用錢」,說的也是窮孩兒的故事,節目的資料蒐集做得更完備,孩子的心聲,也表達得很細緻。香港電台電視部,這些年來也從不間斷製作旨在了解和關懷香港不同社群的故事
我們不是沒有聽過這些故事。為什麼相類似的故事由明星的視點出發,會引來更多關注和迴響?答案還不明顯嗎?對一個擁有如此影響力的電視台,我們對它有更高的期望,過份嗎?
文﹕陶囍
編輯:楊泳森


子爵府

積分: 11438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2#
發表於 08-4-29 12:33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星期二檔案好睇同認真得多!!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