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侯爵府

積分: 22988


1#
發表於 20-3-13 09:02 |只看該作者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section-list.php?cat=21

歐美抗疫陣腳亂 加深恐慌推冧市

  雖然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已好轉,但全球尤其歐洲出現大爆發,世界衞生組織昨日凌晨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目前除了中國之外,全球很多國家在抗疫上,做得太遲、太少,無法有效遏止疫情蔓延,全球有需要吸取中國經驗,實施嚴厲得多的措施,才能打贏疫戰。

  世衞將新冠肺炎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病,歐美股市迅即崩跌,美股杜指昨早收市時已暴跌逾一千四百點,跌幅近百分之六,本來外界期望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晨全國講話,會宣布重大抗疫行動,結果卻只得是禁止歐洲旅客入境三十天,根本阻截不了疫情,杜指在開市後暴跌逾二千點,港股恒指亦大挫九百多點。金融市場急瀉,加深全球恐慌。

  欠有力招數 倒瀉籮蟹

  現時全球焦點是歐美能否遏阻疫情。歐洲重災區意大利每天新增確診人數逾千宗,周三更錄得二千多宗,累積確診個案已逾萬二宗。意大利人口六千萬,與湖北五千八百萬相若,其疫情的嚴峻亦已如當日湖北大爆發初期的慘況。意大利已全國封城,只准藥物及食物店鋪開門,但其醫療系統已瀕崩潰,前景可能較湖北更惡劣。其他歐洲國家疫情亦在惡化,法德每天確診宗數達三、四百宗,且升勢未止。德國總理默克爾悲觀地預測,可能有七成國民要染病,但卻未有具體措施阻截。美國在開始加強檢測病人下,每天新確診宗數持續上升,已升至一天逾三百宗。

  歐美政府應對新冠肺炎,儼如倒瀉籮蟹,令外界震驚。或許歐美在中國疫情爆發時,心存僥倖,誤以為新冠肺炎一如十七年前的沙士,不會威脅歐美,故毫無準備,現在只能亡羊補牢。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各國向較成功抗疫的國家學習,無疑是促請歐美學中國,但他擔心這些國家是否願意借鑑。此因歐美對中國抗疫措施存有偏見,如當日湖北封城,西方媒體狠批是專制政府行為、漠視人民自由,現在他們卻讚許意大利封城是犧牲自己,以保其他國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方法,中國經歷一個半月的實踐,已成功控制住疫情,八萬多宗感染已有逾六萬人治瘉出院。中國對疫情嚴打,短期代價雖高,成效卻顯著,至少阻止了數以十萬計國民染病,間接挽救無數生命。歐美若肯學習中國經驗,有兩點至為重要。

  若意國崩潰 歐洲失控

  一是必須做好檢測與治療。中國對懷疑病人都進行快速檢測,以盡快將新冠病人分隔,防止再傳染他人,尤其要保障醫護;中國已將快速測試方法交予世衞,歐美只要肯學及對病人作免費檢測,就能避免美國早前的檢測疏漏問題。另一難題是治療,尤其醫護人手的配置,中國經驗是以舉國之力援助重災區湖北,幾天之內為湖北增建多所臨時醫院、調集以萬計醫護人員赴湖北增援,做到病有所醫,因只有湖北穩,才能有效遏阻病人流往其他地區。

  對此,歐盟應糾集醫護力量支援意大利,讓意大利病人能盡快識別,並就地醫治,但歐盟既無發揮領導功能,徵集歐洲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到意大利,更見德法等國禁止醫護裝備出口,令意大利醫院雪上加霜。若意大利崩潰,只怕歐盟疫情更難控制。

  二是嚴控人與人的接觸。雖然意大利已封城,歐洲多國已取消大型群眾活動,但相比過去一個半月,大半個中國封城封社區、停工停學停娛樂,還相差很遠。是否做到中國般嚴厲,這不是人權問題,而是政府在國民健康與干擾經濟社會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中國經驗是愈早嚴控,需要嚴控的時間愈短,且人民健康獲得最大保障。

  是否正面吸取中國抗疫經驗,加快援引符合本國國情的措施,乃歐美打好疫戰的重要一步。


尋找「閃光點」,努力不懈,堅毅不屈,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有準備不一定能找緊機會,因為....命運就是這樣的敲門。要找緊機會,就要戰勝自己和戰勝命運。
遇到逆境,堅持,不要放棄。黑暗是可怕的,極難耐的.....但是,渡過了黑暗,不就是黎明了嗎 ?!


侯爵府

積分: 22988


2#
發表於 20-3-13 09:05 |只看該作者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 ... a%e5%9b%a0%e7%b4%a0

疫症大流行力挽狂瀾 美成最大不確定因素

【明報社評】新型肺炎全球大流行,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對部分國家嚴重不作為深以為憂。人類史上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疫情發展充滿變數,全球影響難料,眼下最大的不確定性在美國。疫情已經在美國蔓延,有專家估計未來可能有7000萬至1.5億美國人感染,可是總統特朗普對疫症大流行的反應,不是提出具體措施加快病毒檢測「追落後」、盡快掌握國內疫情規模加以遏阻,而是歸咎歐洲「把關不嚴」,禁止來自歐陸的旅客入境。大流行意味疫情全球擴散,各國更須認真協調合作抗疫,不能再以鄰為壑又或為自己控疫不力找替罪羊。白宮對歐陸封關,只會令國際合作更為困難。

抗疫未有對症下藥

美向歐封關起爭端

今次是2009年豬流感後,世衛再次宣布大流行,也是首度有冠狀病毒疫症大流行。當年豬流感大流行,感染者雖眾,惟奪命大約數十萬,死亡率為0.02%,相比之下,COVID-19死亡率初步估計大約1%。疫症全球大流行,難免叫人憂心,然而有兩點必須留意,首先,大流行只意味疫情在全球多國同時擴散,不代表病毒更致命;二是今次疫情仍有控制機會。流感病毒傳播,平均每兩宗病例中,便有一宗是在沒有病徵下傳播,根本無從防控;COVID-19雖有隱形傳播情况,惟比例未如流感般高,意味仍有機會透過大規模檢測隔離遏阻,中國是成功例子,這亦是為何譚德塞說,今次有機會是史上首次能夠控制的大流行,現在絕非氣餒時候。

世衛表示,過去兩周,中國以外確診病例增長13倍,受影響國家數目增加了兩倍,目前疫情遍佈114個國家地區。有人認為世衛決定太遲,然而世衛專家要確認大流行,始終要按實際數據,不能憑直覺辦事。當年豬流感4月爆疫,世衛在6月才宣布大流行。對世衛來說,宣布大流行是雙刃劍。正面看,這可以敦促各國提高防疫意識,不要以為可隔岸觀火,譚德塞宣布時便不點名談到,一些國家不作為的程度令他深以為憂;負面看,一些國家可能更加以鄰為壑。各地政府為防輸入病例,當然有必要加強入境隔離檢疫,然而不必要的封關措施,只會令國際社會更難齊心抗疫。

世衛宣布大流行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周五深夜起,禁止英國以外的所有歐洲旅客入境美國30天,一眾歐陸盟國事前一無所知。今次是二戰後美歐兩地首度中斷直接往來,特朗普也許認為這是果斷防疫措施,惟實際效果卻是觸發歐美摩擦,歐盟大為不滿,未知有否反擊措施;市場悲觀情緒瀰漫,擔心白宮封關決定令歐美經濟雪上加霜,昨晚歐美股市一度急瀉8%至10%。美股不足半月下跌超過兩成,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再度進入熊市。


冠狀病毒大流行前所未見,全球疫情充滿變數,若說早期最大不確定性在武漢和中國,現在最大不確定性則在美國。西方看待今次疫情,之前大抵本着「核心—邊陲」的自我中心世界觀出發,認為疫情只發生在中國等「邊陲」地區,然而世上沒有滴水不漏的檢疫封關措施,疫情突然從「邊陲」蔓延到西方這個「核心」,意大利成了歐洲的缺口,德法英西等相繼爆疫,惟至少各方都看到,歐洲正傾力控制疫情,可是華府控疫工作卻是漏洞百出,就連美國疫情規模有多大等真相,至今仍不清不楚;特朗普政府淡化疫情、一味將矛頭指向外人,令人擔心美國疫情嚴重惡化。

外部輸入防不勝防

內部控疫自身責任

特朗普治國思維,一言蔽之就是右翼民粹排外,認為只要把所有外來的「劣東西、壞影響」踢走,美國就能「再度偉大」,其主張迎合了一批思想偏狹的人。然而以這種思維抗疫,以為對別人封關就可以拒病毒於境外、忽略內部防疫,卻「撞正大板」。美國公共衛生專家戈斯登(Lawrence Gostin)直指,針對歐洲的旅行禁令,對現時美國控疫不會有作用。疫情已在美國境內蔓延,與其擴大封關,不如盡快加強病毒檢測,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全美3.2億人,迄今相信大約只有6000人接受過病毒檢測,相比之下,人口1700萬的荷蘭,單是一天就檢測6000人;人口5100萬的韓國,更是平均每天檢測1萬人。特朗普全國講話最令人失望的,是完全未提任何措施,加強全國各地病毒檢測能力。以美國之國力,檢測病毒工作如此滯後,實是匪夷所思;就算檢測工具不足,只要白宮願意,大可從德國等盟國大量輸入。美國病毒檢測延宕多時,難免令人質疑當局是否有心去做。如果有人抱着「驗得少確診少」的自欺欺人心態處理疫情,將會害死很多人。

病毒無國界,外部輸入防不勝防,封關作用有限;內部控疫做好檢測隔離,則是自身責任,不能諉過於人。美國國會及最高法院主診醫生莫納漢(Brian Monaha)本周在一個閉門會議表示,美國估計將有7000萬至1.5億人感染。特朗普講話仍在大談這是「外國病毒」,「歐洲把關不嚴導致病毒經由歐洲輸美」,卻未有正視病毒境內擴散的現實,正陷美國民眾於險境。美國《科學期刊》刊出主編索普(Holden Thorp)的社評,批評華府扭曲疫情事實,要求特朗普「幫下大家忙」尊重科學,正正反映了美國科學界對華府抗疫的憂慮。
尋找「閃光點」,努力不懈,堅毅不屈,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有準備不一定能找緊機會,因為....命運就是這樣的敲門。要找緊機會,就要戰勝自己和戰勝命運。
遇到逆境,堅持,不要放棄。黑暗是可怕的,極難耐的.....但是,渡過了黑暗,不就是黎明了嗎 ?!


水晶宮

積分: 64770


3#
發表於 20-3-13 09: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呢段寫得好好呀
中國封城是專制,外國封城是犧牲自己!
做同一件事,得到嘅評價咁大分別嘅,果然外國人眼中,自己家鄉月亮特別圓!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侯爵府

積分: 22988


4#
發表於 20-3-13 09:09 |只看該作者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 ... A%E6%A1%B6%E6%B0%B4

特朗普出招 只是半桶水

  新冠疫情在西歐大爆發,美國疫情亦急速升溫。由於美股暴跌,令美國總統特朗普稍為清醒一些,在美國時間昨晚召開緊急會議。之前有傳他會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但他沒有這樣做,只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主要推出為期三十天的旅行禁令,限制來自歐洲的人進入,英國除外。特朗普還要求財政部延遲個人和企業納稅,聲稱這樣可以對市場提供二千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等等。

  特朗普提出一系列措施,主要有幾個特點。第一,他開始認識疫情的嚴重性,說要「通過採取強硬的措施,降低疫情威脅」。他不再講「新冠肺炎就像流感一樣,所有美國人感染一次便沒事了」,而提出「強硬的措施」這五個字,態度出現轉變。

  第二,不改抱怨本色。特朗普在宣佈對歐洲的旅行禁令時,不忙抱怨歐洲,說他們沒做好防控工作,令美國增加感染。這種諉過他人的態度,所有事情都是別人錯,自己沒錯,其實是小學生行為,亦不會檢討自己防控的疏失。

  第三,主要的措施仍停留在防止輸入,而不是圍堵和遏制疫情。雖然特朗普開始採取強硬一些的抗疫措施,但措施本質還是防止疫情從歐洲輸入,而不是同時兼顧本土的大力遏制。外界分析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抗疫有不同重點,特朗普領導的聯邦政府似乎認為疫情擴散無可避免,所以用「緩解戰略」,重點應付疫情可能造成的社會經濟衝擊和人命傷亡。但州政府大多相信疫情仍可以停止,所以採取「遏制戰略」,這種做法類似中國和南韓強硬控疫的方向,只不是輕量版而矣。特朗普如今是加強應對,但仍採取一種「半桶水」的對策。

  第四,救市多過救人。特朗普從來重視美股表現,他對新冠肺炎的擴散沒有反應,只對股市暴跌很有反應,每逢美股暴跌那一天他就想要做點甚麼,但這傾向既無全盤考慮,對抗疫亦不對焦。他要求財政部延遲收稅,說此舉可以提供二千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到市場,就是支撐股市的措施,施政方針是救市多於救人。

  特朗普完全放錯了重點,股市下跌主因為疫情失控,在跌市時注入資金,雖有助減緩跌市,但無助解決根源問題。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初,到中央介入武漢封城時,根本不考慮股市甚至經濟,而是全力救人,全力防止疫情擴散,待疫情初步穩定下來後,才考慮推出救市措施。這個做法有比較好的優次排序,亦針對到問題根源。而特朗普優次錯判,即使他想救市,但不是那麼容易救得到。

  總結特朗普的今次應變,的確開始明白疫情的嚴重性,但沒有根本地由「緩解戰略」轉為「遏制戰略」,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各自為政,事倍功半。

  特朗普無時無刻不在管理美國人的期望,分散自己錯判形勢的罪責,是在管理期望,而不是管理疫情。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強調:「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感染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挑戰不在於它們能否做到這一點,而在於他們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他呼籲各國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輕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世衞專家組上月中考察中國如何防疫後,說他們此行見識了「遏制戰略」的頂峰。言下之意,是其他國家可以照抄中國的應對策略,看可以做多少。

  若美國有七成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死亡率百分之一,將有二百三十萬人死亡,這些人臨死全跑到醫院求助,肯定會令到當地的醫療體制崩潰,他們最終求助無門,到時就會像荷里活的疫情災難片,全街是染疫者,求助無門,情況非常恐怖,沒有一個政府頂得順。所以「緩解戰略」的結果會相當災難性。

  如今特朗普的反應仍滯後於疫情發展。或許再過一兩個星期,疫症在美國大幅擴散,特朗普才會夢醒,知道仿效中國嚴厲遏制方法,才是抗疫的唯一出路,管理期望並不管用。

尋找「閃光點」,努力不懈,堅毅不屈,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有準備不一定能找緊機會,因為....命運就是這樣的敲門。要找緊機會,就要戰勝自己和戰勝命運。
遇到逆境,堅持,不要放棄。黑暗是可怕的,極難耐的.....但是,渡過了黑暗,不就是黎明了嗎 ?!


琥珀宮

積分: 175227

好媽媽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BK Milk勳章


5#
發表於 20-3-13 10:22 |只看該作者
時間會証明中國今次一定做得比其他國家做得好!佢哋都要跟!要中國幫手!
所謂嘅世界第一大國老尾,連試劑都唔夠、唔驗當冇!仲唔洗戴口罩!遲早爆到全國開花!

若要人不知 唔好咁低B !  : P

首頁
1

尾頁

跳至